分享

刘氏家祠:滕州目前建筑面积最大,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建筑群

 198912春 2019-07-09

刘氏家祠坐落在滕州市大坞镇大刘庄村内,始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成于清道光元年(1821年),是滕州市目前建筑面积最大,现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处古代建筑群。

整套建筑布局错落有致,古朴典雅,雄伟而壮观,在鲁南地区少见。2006年,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刘氏家祠前后三进院落,房屋46间。由大门、东西侧门、东西配房、影壁墙、二门、东西暖房、拜厅(穿堂)、东西厢房、后大殿组成。大门前一对石狮拱卫,栩栩如生。

大门门楣上悬挂我军高级将领刘书田上将书写的“刘氏家祠”四个大字。大门屋面布板瓦筒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兽前,四跑兽。悬山式建筑。木构架叠梁。大门东西两边各有一侧门,侧门屋面布板瓦、筒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脊各安装二跑兽。侧门两边建有配房二间。

过大门进一进院落,院落中,迎大门是一影壁墙,青砖垒砌。影壁墙顶花脊两端龙首吻,布仰合小瓦。影壁墙后为二门,二门屋面布仰合小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脊安二跑兽,檐缘头绘虎眼。门楣上雕有精美挂落,绘多彩图案。

二门后上方悬挂龙飞乾隆三十年十一月全省军务大臣崔应阶为乙酉科举人第四名送的“经魁”匾。二门两边各建有暖房三间,屋面布仰合小瓦。过二门为二进院落,东西各有青砖砌垒的南北向小墙,墙顶布仰合小瓦,墙中各留圆门。院中为拜厅三间,屋面布仰合小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脊饰跑兽。木构架叠梁。四木质抱柱,柱形为石鼓形,拜厅南壁中央悬龙飞乾隆三十六年九月巡抚山东等处兼提督衔刘统勋为辛卯科进士刘德风送的“进士”匾。

厅南壁东侧悬“博士”匾,厅南壁西侧悬“登科”匾。厅东墙悬刘氏家族为刘氏二十世孙刘书田解放军上将制作的“将军”匾。

过拜厅为三进院。东西建有厢房各三间,屋面布仰合小瓦,花脊两端龙首吻,垂兽前,各安一跑兽。北为后大殿。大殿前,一对精雕麒麟,神气活现。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有垂带踏跺。屋面布仰合小瓦,莲花脊两端龙首正吻,垂兽前,四跑兽。木构架叠梁。木质抱柱,柱础为石鼓形,门枕方形,三面精雕狮子。檐缘头饰虎眼。东有跨院,院内建有石质构架碑亭,十分少见。原立于刘氏祖林的明代石碑一通,详细记载了明代移民大迁徙的事件。

大刘庄村民以刘姓居多,据刘氏祖林碑和《刘氏族谱》载:刘氏家族自明洪武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至此地,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人口不断繁衍外迁,现该家族分布数省、地、县(市),为官者、成名的人不计其数。刘氏家祠的遗存,对于研究明代移民的迁徙,清代建筑布局和风格均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近几年来,刘氏家族联谊会、刘氏家祠保护管理委员会筹资,对刘氏家祠进行两次大的维修。修葺后的刘氏家祠以新的面貌展现在公众面前。

滕州张氏祠堂

张氏祠堂位于山东省滕州市大坞镇大坞村内。该建筑群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乾隆十三年(1748年)全部完成。该家祠坐北朝南,现存一进两院,总占地面积1440平方米。房屋六栋共18间,均为硬山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屋脊排山式,屋脊顶部有海龙、海狮、海马、海鱼等守护,脊砖上刻有菊花、荷花。

砖石木结构,圆木柱顶梁,山和檐滴水为虎头式。正厅与前厅内有屏风,木构花窗棂。1995年至2003年间,张氏家族集资对张氏祠堂进行了修缮。

该家祠整体保存较好,2006年,公布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祠堂,为研究鲁南地区明清时期建筑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