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都“钢管厂”,不管是不是成都人,都应该知道。毕竟钢管厂串串已经火到国外去了。 再次提到钢管厂,抛开串串,你眼里的钢管厂是什么样的? 在我眼里,现在的他,是城市里的一座“孤岛” 北边是华润万象城、南边是锦华万达、西边是东大街、东边是均价3w的新攀成钢。 而它静静地呆在这里,好像和周围的一切都格格不入,又是那么接地气。这里已然变成了二环路内的一座孤岛,一片“城中村”。 01 曾经亚洲最大的无缝钢管企业 现在已是满目疮痍 曾经亚洲最大无缝钢管企业,没人不知道它! 一个独立的富有王国,有自己的职工宿舍、俱乐部、电影院、职工医院、子弟学校、单身寝室。 能成为钢管厂职工,就是件让人眼红的事。 61年后的今天,这里的辉煌早已不在。 当我们踏入这个曾经的钢铁帝国,全是掩饰不住的破败和凄凉。 曾经洋溢着青春的运动区域,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废物堆积处。 曾经人声鼎沸的筒子楼,现在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和外来务人员。 废旧的汽车,几年了都放在同样的位置,满是灰尘,脏的让人路过时都想绕着走。 路面到处都在施工,在里面走上一圈,一脸一身都是灰。 虽然在努力的修复一些破败,但这些“补丁”在时代面前,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02 成都二环内的黄金地段 月租只要400块! 以前朝气蓬勃的男生宿舍,刚刚分来的大学生和年轻的招工进来的小哥哥们都住在这里。 那个曾经的天堂,现在已经变成了不愿靠近的、脏乱差的代名词。 饱经岁月沧桑,这里的外观和内部设施已经非常破旧。曾经住在这里青春满满的小伙子,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外来务工人员。 一进门目光所及之处,都是垃圾。昏暗的灯光和蜘蛛网,甚至让这里充满的一丝恐怖的气氛。 那些噼里啪啦炝锅声此起彼伏,油烟混合着菜香的日子好像还历历在目,一转眼看到的却都是被染黑的墙壁和凌乱的一切。 盥洗室里杂乱无章,洗衣机到处堆砌着,就连洗手台也脏兮兮的。 400/月的小房间,夫妻两人挤在一起住,看到这样的场景难免心头一紧。 虽然现状已远不如从前,但这里却守护着成都60年代的记忆。 03 60年代老成都的悠闲生活 全都被封存在这里 看着高楼耸立的市中心,好像再也找不到六七十年代老成都的影子了。当你想给子孙、外地朋友讲讲成都工厂史,最好的去处就是钢管厂。 不敢相信, 那个时候职工宿舍的外立面,竟然会用到今年爆火的牛油果绿,丝毫不输现在的建筑,时尚感很强。 // 从前的标语 // 看到这个标语的瞬间,仿佛听到时间嘀嗒的飞速倒流,回到了那个有烟囱、换粮票的工业时代初期。 //露天茶馆// 对于成都人而言,一个茶馆便是个小社会,让整个城市变得独特又生动。 现在的钢管厂里有很多临时搭建的小茶馆,吹着会洒水的风扇,泡一杯热茶, 和朋友磕着瓜子喝茶聊着家长里短。 年轻人在太古里看着风景喝下午茶,他们在自己觉得惬意的地方喝着成都正儿八经的下午茶。 //小卖部// 小时候做梦都想要搬空的、借钱都要往里钻的小卖部,在钢管里都保留的很好,几毛钱的小零食这里都能买的到。 永兴一店杂货铺,几十年来都卖着生活所需的各种杂物,一直都屹立不倒。 //剃头铺// 没有店名的剃头铺,没有花哨的推销,老手艺都留下来了,还便宜。夏天到了,爷爷们都愿意在这里来剃个头,清爽凉快。 //棚棚麻将// 家楼下就是搭着棚子的麻将馆,老成都人下午的悠闲时光,无非就是搓一顿麻将泡一杯热茶。 //旧家电// 回收的电视、冰箱、饮水机都一股脑的捆在一起,被送到二手的回收站里。现在这种二手的回收站很少能看到了。 临走的时候看到一个阿姨,买了台饮水机,捆在他的自行车上,好像时光瞬间被拉回。 //老式自行车// 这种老式的三轮自行车几乎就消失在了我们眼里。但在钢管厂还能找到这种自行车的身影,虽然有的已经被铺上了床单。 //车棚// 曾经停放自行车的车棚,也应年久不用,变成了堆东西的仓库。80年代流行一时的海报,已经布满了灰尘、蜘蛛网。 //晾晒的衣服// 从前一根晾衣绳,住在一栋楼里的人一起用,今天你晾被子,每天我晒衣服,都是商量好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和被单,也是那个年代靓丽的风景呀。 //桌椅// 竹编的板凳很多人的家里都还有吧,几十年都用不坏,而且还是越坐越舒服的那种。 这个绿色的竹编板凳还是第一次见,那个时候钢管厂的人还是很会生活,把原木色的竹编椅染成了绿色。 04 记忆中有一种味道 名字就叫钢管厂 现在说到钢管厂,有多少人想到的都是钢管厂小郡肝串串。 以前那个开在小区楼下,仅此一家绝无分店的小郡肝,拴住了多少成都人和外地人的味蕾。 还有那个可以赊账、开了三十多年的煎蛋面,即便是现在已经没有了,也不影响钢管厂美食的聚集地的称号。 钢管厂一区曾经的“春熙路”,食堂、小炒、小卖部,以前下班就人满为患。 现在的这里依然卖着各种好吃的,开了34年的凉拌菜就是其中一家。 5平米的铺面,只卖凉拌菜,十种凉菜,只做三种口味。调料给的很多。 精髓就是熟油海椒,味香又不冲。牛肉、猪蹄、素菜都很巴适,好多以前住在钢管厂,后面搬出去的居民都会专门跑回来吃。 如果你也是个好吃嘴儿,一定要来钢管厂吃一圈。 从钢管厂出来,瞬间穿越回了2019年 一出钢管厂大门,就从60年代回到了2019年。 这个藏在林立的高楼大厦旁,被茂密树林包围着的“孤岛”,好像是在孤独的守护着属于老成都的60年代。 当你的孩子问到你,工业时代初期的老成都是什么样的,带他们来钢管厂看看吧。 这里是老成都的现实“博物馆”。 对于每个曾经钢管厂的人来说 他们把青春热血留在了这里 “时代已去 他们已老” 但他们为成都发展做出的贡献 所有成都人都会铭记 -成都同城会出品- 图片 | 晨晨 后期| 冒芽 主编 | 大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