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选粹」梨花屯,老一辈书写的新时代!

 崔无容 2019-07-09

公众号回复“暑期读写计划”

即可参加暑假公益读写活动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王碧蕾

陕西咸阳永寿人,努力在一线奋斗的高中语文老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左左


编者寄语

梨花屯,一个见证着农村发展建设的地方,一个令读者向往的目的地,记录了中国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通往梨花屯的路不好走:有拐弯,也有爬坡;有颠簸,也有平坦;有“山穷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也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建设梨花屯的路也并非坦途:有困难有阻碍,甚至也会走弯路,但总体来说是向前发展的。梨花屯的故事是中国一个时代的缩影,反映了中国农村改革初期的社会现实。回望这段历史,我们明白,改革发展中,只要确定的大方向不改变,在努力奋斗的过程中不忘“回过头来看一看”,反思过往,总结经验,及时纠正前行中出现的偏差,就一定能走好我们脚下的路。

披文入情

到梨花屯去

标题交代故事的主要内容。

①这故事开场时是颇为平淡的,只是后来,马车快要进梨花屯,而两个乘客也沉默时,回过头来看一看,兴许才有一点故事的意味……

故事开端:交代小说的主要内容,引出下文的故事情节,同时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一辆马车从白杨坝出来,车夫是个老人家。在一座石桥旁,他把一个中年人让到车上来。看得出,这是位下乡干部。

人物出场:一位是车夫身份的老人家,一位是下乡干部身份的中年人。

③天色好晴朗。水田还没有栽上秧子,但包谷已长得十分青葱,初夏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叫人沉醉不已。碎石的马路拐弯了,爬坡了,又拐弯了,又爬坡了。不时有布谷在啼叫,车上的人似乎打起盹来了。

自然环境描写,为故事情节提供了特定的背景,暗示人物此时的心理。初夏晴朗的山野,透露着旺盛的生命力,路面虽不平坦,但身处其中也让人沉醉不已。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④不知过了多久,马车停住。打盹的干部猛地抬头,看见有人正上到车上来。

⑤“啊,谢主任?”来人犹豫地打招呼,似乎有些意外。

长按识别上方二维码

购买《散文选粹 高考精读精练》

⑥“是……老赵同志?”谢主任嗫嚅了一下,也有些突然。

情节发展中,第三位人物出场——中途上车的老赵。车上,两人意外的表现再一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⑦车抖了一下,从横过路面的小小水沟上驶过。

此时的环境暗示两人意外相遇后略显尴尬的处境。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⑧谢主任把香烟掏出来,递一支给老赵:“去梨花屯?”语气中有和解的意味。

老赵谨慎地回答:“是。”

“去包队吗?”

?“是。胜利大队。”

?“我也是!”谢主任和蔼地笑起来,“我们都是十回下乡九回在,老走梨花这一方!”

谢主任主动攀话,老赵谨慎地答,两人好像都在努力消除尴尬气氛,同时也揭示了同为下乡干部的老赵的身份。

?笑颜使气氛松动起来。三只白鹤高高飞过,不慌不忙扇动着长长的翅膀,在蓝天里显得又白又亮……

此处的自然环境描写暗示两人的关系趋于和缓。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老赵,”谢主任开诚布公地谈起来,“我一直想找机会和你谈谈呢!为七六年秋天在梨花挖那条沟,你怕还对我有些意见呐!

谢主任开诚布公,希望能打开对方的心结,消除两人之前的隔阂。

?“谢主任,你说到哪里去了!”

?“实事求是嘛!当时我是工作队的负责人,瞎指挥是我搞的,该由我负责!有人把责任归到你头上,当然不应当!”

?“我……”

?“我也明知那条沟不该挖,一气就占了四十亩良田。但当时压カ大啊;上边决定要挖,社员不同意挖,是我硬表了态:我叫挖的,我负责!”

此处交代清楚了事情的原委。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这种表态,”老赵想了一想,“我也表过……”

受到谢主任的影响,老赵也开始反思自己,重新审视之前的问题。

?“那是因为我先表嘛!”谢主任接过话头,“老赵,去年报上有篇报道,你读过没有?”

?“哪一篇?”

?“谈得真好!”谢主任不胜感慨地说,“是基层干部座谈。总结说:上面是‘嘴巴硬’,基层干部是‘肩膀硬’!基层干部负责任。像是报道的安徽……”

?路转了一个大弯——在一座杉树土岗前好像到了尽头,接着又一下子在马车前重新展现出来,一直延伸到老远的山垭口……

?“正是这样嘛!”谢主任点头,“那条沟,责任由我负!”

?“我也有责任!那是分派给我的任务。如果不是我催得紧,态度那样硬,说不定就挖不成!责任归我负!”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双方都有诚恳的态度,气氛十分亲切了,甚至到了甜蜜的地步。

两人在诚恳亲切地交谈、争相承担责任的过程中,逐渐消除了隔阂。

?路旁出现了一条水沟,水欢快地流淌着,发出叫人喜悦的响声……

环境描写暗示两人之间融洽的气氛。

?他们无拘无束地谈下去了。谈形势,谈这次去梨花屯纠正“定产到组”中出现的种种偏差,等等。后来,拉起家常来了……

心结打开之后的交谈是真正的无拘无束,同时也交代出此次去梨花屯的目的——纠正之前工作中出现的偏差。

?越近梨花屯,地势就越平坦,心里也越舒畅。突然,谢主任拍了拍赶车老汉的肩膀:“停一停!”

?老人家把缰收住了。

?“两年多没到梨花,看看那条沟怎样了!”

去看沟,表明谢主任敢于也勇于正视早年在农村发展工作中留下的问题。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坝子上水田一块接着一块,已经犁过了。带着铧印的泥土静静地横陈着,吸收着阳光,像刚切开的梨子一样新鲜,透着沁人心脾的气息……

农田在时代发展中也一派生机。

?看不见那条沟。

意料之外,情节出现转折。

?谢主任问车夫:“老同志,那条沟是不是在这一带?”

?“咹?”老人家听不清。

?老赵大声说:“沟——挖过一条沟啊!”

?“嗯,”老人家听懂了,点点头,“是挖过一条沟。唔,大前年的事喽,立冬后开挖的。分给我们六个生产队,每个劳力摊一截。我都有一截呢!顶上头一段,是红星队……”

赶车老人平静地回忆过去,将小说的故事情节推向了高潮。

?看来老人家说起话来是絮絮不休的。老赵终于打断了他:“现在沟在哪里?”

美文选粹·到梨花屯去

?“哪里?”老人家摇着头,“后来填了嘛,去年,开春过后……”

?谢主任问:“哪个喊填的?”

?“哪个?”老人家认真地想了一回,“没有哪个。是我们六个队的人商量的。总不成就让它摆在那里,沟不沟坎不坎的!唔,先是抬那些石头。论挑抬活路,这一带的人都是好手,肩膀最硬……”

老人回忆往事时云淡风轻,但其中却饱含着基层人民解决问题的魄力。

?像我们在乡下会碰到的许多老人家一样,这位老人也有着对往事的惊人记忆。也许平时不大有机会说话,一旦有人听,他们就会把点点滴滴说得详详细细,有几分像自言自语,牵连不断地说下去。说下去,平平静静的,像是在叙述别人的而不是自身的事情,多少波澜都化为了涓涓细流,想当初虽未必如此简单,而今却尽掩在老人家略带沙哑的嗓音里了。

高潮部分。当初在农村发展建设中出现的偏差给人民造成的负担,未必如老人讲述的这样简单。

?后来,老赵提醒他:“老人家,我们走吧!”

?老赵的声意,柔和得有些异样。而且不知为什么,这以后不论是老赵还是谢主任,都没再说一句话。

从老人的话中有所感悟。沉默,是两位干部的深刻反思、反省。

?啊,前面,杂树的碧绿和砖瓦的青灰看得见了。是的,梨花屯就要到了!

结局部分,照应开头,深化农村建设向前发展这一时代主题。

——写于1979年5月(有删改)

作者:何士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