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暑节气习俗曁养生要略趣谈

 zzm1008图书馆 2019-07-09

小  暑

小暑是24节气中的第11个节气。每年的7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05°时为小暑。《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在《新华字典》中,“暑”解为“热”,但这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热,而是炎热。

小暑是相对大暑而言。古人认为小暑节气表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期间,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盛夏。到7月22日或23日小暑结束大暑到来时,正值初伏前后。民间有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俗话说:“热在三伏”,说明大暑三伏天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我国三伏天气一般出现在夏至的28天之后,即所谓“夏至三庚数头伏”

2019年小暑时间

07月07日17:20:25

农历己亥年

六月(小)初五

星期日

《小暑节气习俗曁养生要略趣谈》

小暑[三候]

我国古代将小暑节气分为“三候”,每五日为“一候”。

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指小暑日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


二候[蟋蟀居宇]

五日后,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小暑习俗

(一)小暑传统习俗

小暑节气有以下传统习俗:

1、【晒书晾衣】

《尔雅翼》:“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

《燕京岁时记》:“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

小暑时节,南北各地都流行晒物。这是因为江淮流域的梅雨季即将结束,而华北、东北等地区则开始进入多雨季节,趁着小暑前后晴天多、气温高,就要赶快将书籍经卷和久不曾穿的衣服拿到太阳底下烘晒,以除螨、祛霉味,还能防止书籍受潮、生蠹虫。


2、【食新米】

《礼记·少仪》:“未尝,不食新。”郑玄注:“尝,谓荐新物於寝庙。”

小暑过后品尝新米。古代食物匮乏,温饱不易,所以对于粮食的收货十分看重。古人在小暑之后的第一个辛日,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先做成饭食以供祭祀五谷之神和祖先,感激其保佑丰产,再是自家人食用,也会趁机品尝一下新酿好的美酒。


3、【决滞狱敕】

《全唐文》:“月戒正阳,候当小暑,乃挻重出轻之日,是恤刑议狱之辰,有罪者速就勘穷,薄罚者画时疏决,用符时令,勿纵滞淹。”

古人以暑月天气闷热,正是休养的好时候,所以政府对于各种案件诉讼都要求有司尽快裁定解决,以免积压过多,给官员和相关人等都带来不便。


(二)小暑民间习俗

小暑期间,民间有以下一些习俗:

1、【食新】

民间有小暑“食新”习俗。

农民将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饭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尝新酒等。据说“吃新”乃“吃辛”,是小暑节后第一个辛日。城市一般买少量新米与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间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说。


2、【吃饺子】

民间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

民谚有曰:“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称为“吃伏羊”,这种习俗可上溯到尧舜时期,在民间有“彭城伏羊一碗汤,不用神医开药方”之说法。徐州人对吃伏羊的喜爱莫过于当地民谣“六月六接姑娘,新麦饼羊肉汤”。


3、【吃面】

据记载,伏日吃面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魏氏春秋》:“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荆楚岁时记》中说:“六月伏日食汤饼,名为辟恶。”五月是恶月,六月亦沾恶月的边儿,故也应“辟恶”。伏天还可吃过水面、炒面。所谓炒面是用锅将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着吃,这种吃法汉代已有唐宋时更为普遍,不过那时是先炒熟麦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医学家苏恭说,炒面可解烦热,止泄,实大肠。另外,山东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


4、【吃藕】

民间有小暑吃藕的习俗。

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丰富的钙磷铁等和多种维生素,Vc钾和膳食纤维比较多,具有清热养血除烦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鲜藕以小火煨烂,切片后加适量蜂蜜,可随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虚失眠。


5、【吃鳝】

俗语:小暑黄鳝赛人参。

黄鳝生于水岸泥窟之中,以小暑前后一个月的夏鳝鱼最为滋补味美。夏季往往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的缓解期,而黄鳝性温味甘,具有补中益气、补肝脾、除风湿,强筋骨等作用。根据冬病夏补的说法,小暑时节最宜吃的是黄鳝,黄鳝蛋白质含量较高,铁的含量比鲤鱼黄鱼高一倍以上,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黄鳝还可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浓度,防治动脉硬化引起的心血管疾病,对食积不消引起的腹泻也有较好的作用。



(三)小暑风俗雅事

从《中国地面气候资料》来看,我国的大部分地区,每年的极端最高气温相对多数出现在小暑与大暑期间,有相当多的省份极端最高气温都出现在小暑期间。在全国32个省市直瞎市(台湾)中,绝大多数地区,7月的平均气温要比8月要高。因此7月可谓是全年之中的最热月,处在7月之中的小暑节气实际上是全年最热的节气。

小暑期间民间有以下风俗雅事:


1、【避暑】

炎夏避暑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夏日,并不是处处炎热:满眼的绿树浓荫,荷花婷婷玉立,茉莉花香沁人,给人们带来一丝丝夏日的清凉;软软的沙滩、蔚蓝的海水,徐徐的海风,是人们度假的天堂;在山地风景区中,松林、云海、瀑布、山泉,轻轻的山风,宜人的温度,是人们避暑的好去处。

在农村,人们习惯利用早晨做农活,夜晚在庭院里看电视;在城市,人们喜欢夜晚逛商场上影院、喝清凉饮料,乘有空调的汽车……。可见,避暑、消夏是人们的自然选择。


2、【防暑】

夏日,防暑是人们永远需要重复的话题。露天工作者和老人、婴儿、病人是最需要注意防暑的。

其实只要注意采取措施,暑热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多喝茶水、绿豆汤,多食清淡食物,勤洗澡、勤换衣,保障充足的睡眠,外出采取防晒措施,活动不要过量,避开中午时段活动,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疲劳驾驶,注意收听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警报”、“中暑指数”、“紫外线指数”预报,等等。虽说老生常谈,但仍需提醒。



3、【暑假】

小暑期间天气虽然炎热,但学生们却盼望着它的到来。

因为从这时起,暑假开始了。他们会按着自己的意愿,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游泳是暑期的重要活动内容,背包出游也是大、中学生的最爱。学生们的欢声笑语不时打破青山绿水间的宁静,尤其是北方的海滨、山地的景区,往往是他们出游的首眩

需要提醒:游泳一定要到游泳区,不要选择不安全的水域游泳;外出到山地景区旅游,一定要提前了解天气,注意躲避大暴雨形成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尤其是到川西、滇西北、桂西等多雨的风景区旅游,要特别注意安全。


小暑养生

小暑为每年7月中旬前后。其反映暑热程度,暑即炎热。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俗语讲:“热在三伏”。小暑节气正是热气积聚,进入伏天的过渡阶段。“伏”即伏藏的意思,提示人们这个节气是养生保健极为重要的时机。应当在此期间采取相应措施防御暑气的侵袭。

小暑时节我国农村的大部分地区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管理,城市中的上班族也是为了工作劳碌奔波,尤其是建筑工人更是顶着烈日在干活。在烈日炙烤、高温笼照的环境下,人们普遍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很容易导致阳气的流失。因此此季节必须重视对身体的养护,注意劳逸结合,保护人体的阳气。

小暑节气养生应从以下几点注意:


1、【起居养生】

夏天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也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得不好,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如高血压患者易血压升高,心绞痛患者发作频率高。因此,首先要在起居方面注意以下几点:



>>保证足够的睡眠

夏季昼长夜短,且夜间温度较高,导致一些人夜间休息不好。根据中医的说法,如此“阴阳失衡”,会加大心血管疾病的发作风险。

夏季天亮得早、黑得晚,人们的起居和作息时间应随之作出相应调整。早睡早起,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建议成年人每天保证7小时高质量的睡眠。睡眠时间不够,可以通过午睡补充。只要能合上眼睛一会,就能达到很好的养元气效果,这才能维持身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




>>调节好室内温差

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且房间内外温差不能太大。室温保持在27度℃为宜,不宜太低。如果长时间在空调房里,要注意关节的保暖,并且随时通风,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总之,夏季要在一个凉爽、干燥、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同时,还要注意多开窗通风。


>>冬不坐石,夏不坐木

民间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说法。小暑过后,气温高、湿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经过露打雨淋,含水分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经太阳一晒,温度升高,便会向外散发潮气,在上面坐久了,可能诱发痔疮、关节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长时间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



>>少动多静

炎热的季节,最好“少动多静”。一些人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步山径、抚松竹,但一定要注意不要劳累。建议大家天热时可以在环境清幽的室内,读书习字、品茶吟诗、观景纳凉。动升阳,但运动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晨练不宜过早,以免影响睡眠。进入高温天气,心脏排血量明显下降,各个脏腑器官的供氧能力明显减弱。所以心脏有问题的人活动后容易出现气短、心慌等现象,因此,这类人群要注意行动不要猛烈。


2、【饮食养生】

暑季是消化道疾病多发季节,在饮食调养上要改变饮食不节、饮食不洁、饮食偏嗜的不良习惯。夏季饮食的基本原则就是适量、清淡、新鲜、清苦,不肥腻、有营养、易消化。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适宜夏季食用的有:冬瓜、苦瓜、莲藕等这类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夏季宜多食用淡水鱼,少食红肉。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清凉饮食不宜过量

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这种吃法便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天气热的时候可以多食用一些消热利湿的食物,比如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等,用冬瓜与莲叶、薏米烧汤喝,也是以清湿热的清凉饮料。非常适合此节气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过量,以免增加肠胃负担,严重的会造成腹泻。



>>夏日要及时补水

都说“春夏养阳”,很多人不明白,夏季是一年中阳气最为旺盛的时节,为何还要养阳呢?夏季,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容易让阳气发散。同时,大量的出汗,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水分,很容易伤津耗阳气。


>>不吃过期变质食物

不吃腐烂变质食物,特别是瓜果,俗话说:“吃了烂果瓜,准害绞肚痧”;剩菜(尤其是绿叶菜)、剩饭能不吃尽量不吃,因为其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很高,只是简单的加热,没办法去除这种物质,还会使剩菜剩饭中的剩余硝酸盐分解成新的亚硝酸盐,使饭菜具有了毒性。虽然省了点钱,但损失的是健康。


>>严守饮食“三不贪”原则

需要强调的是,除了有特殊疾病,对饮食有特殊要求的人以外,偶尔吃喝一顿,不会有多大影响的。所谓的不贪,不是说不可以吃喝,是要求不连续。



不贪“凉”

天热时,适量吃些冷饮,能起到一定的祛暑作用,但不可贪吃。吃一个不过瘾,再吃,还吃,嘴是凉快了,胃是受不了的。进食过多的冰棍、冰淇淋等,会使胃肠非正常的收缩,甚至发生胃痉挛,严重的可导致胃炎,诱发腹痛、腹泻。尽量避免连续摄入冰冷食物,比如吃完大量冷饮,再去喝冰镇汽水、冰镇啤酒、吃冰镇西瓜,想不得病都不容易。


不贪“生”

夏季吃蘸酱菜和鲜瓜果比较常见,一些生的蔬菜,比如生菜、香菜、苦苣、蒲公英等,还有一些常见的野菜,都是餐桌常见物,深受人们喜爱。这些菜入口清爽,既能补充很多维生素和矿物质,还易于消化,被人体吸收。生的瓜菜一定要注意清洗干净,能消毒的话,最好消毒。因为好多蔬菜瓜果从产地出来,无法保证上面不携带各类细菌,不受到污染。不要喝生水,因为未经处理的水中经常含有各种病菌,尤其是含有很多大肠杆菌。


不贪“辣”

适量吃些葱姜蒜,有利于开胃和消化,还有一定的杀菌防病的作用,但别多吃。这些辛辣食物,会加重人的燥热,就是老百姓说的“上火”,特别是辣椒,要尽量少吃。


3、【运动养生】

不少人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夏天天热温度高,动辄出汗,因此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要注意不应在阳光下运动。同时,由于夏天运动出汗量更大,对排毒有好处,但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防止出汗过多导致血粘度升高。

短距离的健走、游泳、太极等是最适合酷暑时节的运动,可以起到平心静气、缓解压力的作用。运动时间最好选在早上和晚上,晚练不宜过晚,以免影响睡眠。

提倡饭后一小时进行运动,且运动不宜太激烈,不要流过多汗。散步、慢跑、游泳等运动就很适合夏季进行。同时,夏季一定要多饮水,及时补充水分,排除毒素,减轻心脏负担。


4、【情志养生】

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控制好情绪必须引起重视。

具体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平心静气以养心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人们容易烦躁不安,爱犯困,少精神。所以,对应这一时节的特点,在养生健康方面,应该根据季节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养护好心脏。

心为五脏六腑之首,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可见心脏的养护尤为重要。中医认为,平心静气,可以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既有助于心脏机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灵枢·百病始生》曰“喜怒不节则伤脏”,这是说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有密切关系,有其一定的规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又以心为主宰,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之说,心神受损又必涉及其他脏腑。故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心静自然凉”。


>>练习中医气息吐纳法

原本就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的患者在夏天一定要注意控制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情,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夏季里可以练习中医传统的吐纳法,每天闭眼静坐沉思2次,每次至少20分钟,这对心血管的养护也会有很大帮助。冥想的方式,既可以是打坐,也可以是一般的正襟危坐,甚至可以斜倚而卧。步骤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点:调气息放心态凝精神畅思想。可采用唐代名医孙思邈所推崇的“引气从鼻入腹,吸足为止,久住气闷,乃从口中细细吐出,务使气尽,再从鼻孔细细引气入胸腹”的腹式呼吸法。需要注意的是,冥想有别于瞎想,更不是苦想。在冥想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向积极的、阳光的事物去想象,这样才会越想越健康。


5、【时病防治】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要注意防范一些此季节多发易发疾病。

>>防中暑

中暑是夏季的常见病,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更是容易发生中暑。所以大家外出时一定要做好防暑工作,带好遮阳伞、遮阳帽等工具,多喝水,并尽量避开午后太阳热辣时外出。外出旅游时一定要常备一些解暑药,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防上火

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则容易抑郁、倦怠、胸闷、胃口不好。对于体质湿热者来说,手心脚心常有发热感,且在湿气和热气交相作用下,容易便秘,大便显得黄而臭。


>>防消化道感染

小暑时节的多雨、高温,更使得本来就在夏季属于高发症的消化道疾病,更加多发频发。天热了,人们就喜欢吃冷饮,冰淇淋、雪糕、冰镇饮品很受大家的青睐;有的人从外面一回来就冲澡,还喜欢冲凉水澡。殊不知,这些对身体健康非常不利,很容易引发身体不适,或者埋下健康隐患。所以,这一时节的饮食,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而且饮食要节制,不可贪食、过量;而且饮食以清淡,富有营养为宜。除了饮食方面要特别注意,不吃变质食物外,家里还要经常备点药物,已备急需。


6、【夏季养生茶】

天气炎热对人体的影响非常大,为此要做好防暑降温,多饮应季饮品。

推荐几种防暑茶:


>>[绿豆酸梅茶]

绿豆100克,酸梅30克,水煎,加白糖适量,待凉后代茶饮。有清凉解毒、生津止渴的作用。


 >>[消暑解毒茶]

银花、连翘、鲜竹叶各10克,煎水代茶。具有清热解毒功效。


>>[消暑祛湿茶]

金银花、绿豆衣各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清心解暑茶]

取鲜竹叶心、莲子心、麦冬、鲜佩兰各6克,煎水代茶凉饮,有解暑、健脾胃、助消化之功效。


小暑到,天炎热

送上祝福表关爱

祝你心情常愉快

笑口常开烦恼退

祝你好运常伴随

顺风顺水事顺利

祝你幸福天天伴

家庭幸福很美满

小暑,小暑,谨防中暑

平时多喝水,莫待口渴时

食物应清淡,蔬菜要多吃
水果要新鲜,腐烂不要食
出门需防晒,养生重知识

愿你身体健,快乐每一时

愿所有朋友小暑快乐 

小暑虽炎热,祝福送清凉

真诚祝愿你

保重身体,注意养生

小暑快乐,暑日清凉

收到这份《养生指南》的朋友一定不要私藏,赶紧转送给你关心的亲朋好友,让他们也同你一道,共享夏季养生的好处,共同受益吧!

【版权说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