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满】 小满是24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历书》中记载:“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 小满是炎热夏季正式开始的标志。我国大部地区相继入夏,正是“晴日暖风生麦气,绿荫幽草胜花时。” 05月21日15:59:01 农历己亥年 四月(小)十七 星期二 1 【小满[三候]】 小满节气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小暑至]。 一候[苦菜秀] [苦菜秀]:《埤雅》以荼为苦菜。 《毛诗》曰:“谁谓荼苦?”是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尔雅》曰:“不荣而实者谓之秀,荣而不实者谓之英,”此苦菜宜言英也。鲍氏曰:“感火之气而苦味成。”蔡邕《月令》以谓苦荬菜。 小满之日“苦菜秀”,苦菜,多年生菊科,春夏开花,感觉火气而生苦味,嫩时可食。 二候[靡草死] 后五日[靡草死]。郑康成、鲍景翔皆云:靡草,葶苈之属。《礼记》注曰:“草之枝叶而靡细者。”方氏曰:“凡物感阳而生者,则强而立;感阴而生者,则柔而靡。”谓之靡草,则至阴之所生也,故不胜至阳而死。 靡草,按东汉郑玄的解释是荠、葶苈(tíng lì)之类枝叶细的草。葶苈三月开小黄花,四月结子,因为是阴气所生,到入夏畏于阳气,便枯死了。 三候[麦秋至] 再五日[麦秋至]。据《金史志》载,原为[小暑至],后改[麦秋至]。《月令》:“麦秋至,在四月;小暑至,在五月。小满为四月之中气,故易之。秋者,百谷成熟之时,此于时虽夏,于麦则秋,故云麦秋也”。 此时夏麦成熟,可以收割了。 2 【小满习俗】 小满时节,夏靜风和,气温恒升;湖中蝶飞蜓舞,荷叶如盖;旷野雨幕如帘,苔痕染碧;园中桑葚红手,枇杷黄澄。人们纷纷更换夏装,品尝夏果冷饮,享受空调凉爽。值此之际,我国各地民间都有一些不同的习俗活动,小编择要介绍以下一些: 1、祭“三神”小满有“动三车”之说,这三车指的是叫水车、牛车、丝车。“祭三神”则指的是,在小满时节,祭祀掌管这三车的神灵,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有个好收成。相传,“车神”为白龙。农家在车水前,要举行祭祀仪式。在车基上放置鱼肉、香烛等供品祭拜,而且还要特地准备白水一杯作为祭品,祭时将水泼入田中,祝水源涌旺。以上旧俗都表明了农民对水利排灌的重视。 2、抢水旧时农村以水车车水浇灌农田为一件大事。农谚有“小满动三车(三车指的是丝车、油车、水车)”之说。水车一般都于小满时启动。小满时举行“抢水”仪式,以村为单位,由年长执事者约集众人,提前准备,小满之日黎明一起出动,燃起火把于水车基上,待执事者以鼓锣为号,众人一起应和,开始踏动水车,把河水引灌入田。 小满时间的“抢水”习俗,实际是上农人真实生活的写照。夏季气温升高、日晒时间长,水分消耗大,又是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所以灌溉的重要性也就显著超过其他季节。 3、供蚕神小满节相传为蚕神诞辰,所以在这一天,我国以养蚕著称的江浙一带都要举行隆重的仪式为蚕神贺寿庆生。 小满时节正值初夏,蚕茧结成,正待采摘缫丝。为了有个好收获,也为了表达对蚕神的感激之情,在小满这天,江浙一带养蚕的人家会举行隆重的仪式给蚕神贺寿庆生。届时会专门请戏班唱戏庆贺,所唱曲目大多是祥瑞戏,以图吉祥如意。 4、食苦菜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此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因此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苦苦菜遍布全国,在虽然在各地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营养成分、药用价值却是一致的。苦菜的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并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久服可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来治疗热症,古时人们还用苦菜醒酒。所以,在小满时节吃人们喜欢吃苦菜,将苦中带涩、涩中带甜的苦菜,用各种烹饪方法处理,或凉拌、或腌制、或热炒,调剂口味的同时,也对夏季的热症有一定的应对作用。 3 【小满养生】 夏季是阳气最盛的时期。小满作为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从这时候起就要调整我们的日常饮食起居,才能平安的度过炎热的夏季。俗话说“小满大满江河满”,这也反映了小满之后降雨多、雨量大的气候特征。 小满之后气温持续升高,预示着夏季闷热潮湿天气的来临,也是各种邪气肆意侵袭人体的时候,所以小满养生应遵循以下原则: 1、[起居养生] >>适当增加午睡 小满之后,白昼变得更长,夜晚相对较短,因此人们普遍迟睡早起,难以保证必要的睡眠时间。值此之际,应该顺应夏季阳消阴长的规律,适当增加午睡时间,以弥补夜间睡眠的不足,使身体机能和体能得到必要的休息和恢复。 >>雨后勿忘添衣 小满过后,气温明显升高,雨量增多,但早晚仍会较凉,气温日差仍较大,尤其是降雨后气温下降更明显,因此要注意适时添加衣服。晚上睡觉时,要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受风而患感冒。另外,也要避免被雨水淋湿,以免外感湿邪。一旦被雨水淋湿,应及时更换湿透的衣物,并喝些生姜红糖水以防感冒。 >>谨防空调伤身 进入小满以后,气温显著升高,有些地方的温度甚至可达30℃以上,有些人迫不及待地使用风扇、空调来降温。而使用风扇、空调的方法不当,常常容易使人患病。因此,我们在使用风扇、空调时一定要注意方法。一般来说,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不要低于20℃,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应保持通风;当在室内感觉到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活动,以加速血液循环;老年人和有关节疾病的人最好穿长裤,或者带上护膝。 内养的同时也要做好环境除湿工作。注意不要淋雨,避开潮湿的环境,勤开窗通风,谨防湿气上身。如衣物潮湿或不慎淋雨,应及时更换衣物,喝红糖姜茶以防感冒。 2、[饮食养生] >>多吃清热祛湿食物 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因此小满养生的第一原则是清热祛湿。中医认为,夏为暑热,夏季归于五脏属心,在饮食方面适宜清补,宜多吃具有清热祛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赤小豆、绿豆、冬瓜、丝瓜、黄瓜、西瓜、鲫鱼、草鱼等。同时,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人们在夏天多吃味酸食物的同时,应尽量少吃辛辣温燥、甘肥滋腻、生湿助热的食物,如动物脂肪、油炸熏烤食物及辣椒、芥末、胡椒、茴香、虾及羊肉、狗肉等。此外,因心喜凉,故宜食酸,日常可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当然也可配合药膳进行调理,还可以常饮些生脉饮以益气生津。 >>多吃健脾养胃食物 进入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消耗增大,一方面急需补充营养物质和津液,另一方面因暑、湿气候的影响易导致脾胃正气不足,胃肠功能紊乱。所以在饮食上应以健脾养胃为原则,以汤、羹、粥等汤水较多、清淡而又能促进食欲、易消化的膳食为主,这样才能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避免过食生冷食物 进入小满后,气温不断升高,人们往往喜爱用冷饮消暑降温,但冷饮过量会导致腹痛、腹泻等病症。此时进食生冷饮食易引起胃肠不适而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健全,老人脏腑机能逐渐衰退,故小孩及老人更易出现此种情况。因此,饮食方面要注意避免过量进食生冷食物。 >>夏季饮食不宜过饱 夏日饮食不宜过饱,通常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但一定要注意全面、均衡的营养搭配。有些人受天气影响,食欲不振,则可以吃得稍微清淡些。建议尽量少吃辛辣、油炸的食品,可多食用冬瓜、白萝卜、番茄等化湿通淤、有助于改善肠胃功能的食物;可饮决明子茶、大麦茶、菊花茶、苦丁茶、绿豆汤等饮料。 >>多吃苦菜正值期 小满前后正是吃苦菜的时节。苦菜,医学上又名“败酱草”,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曰:“小满之日苦菜秀”。《木草纲目》记载:“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据研究,苦菜营养丰富,其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苦菜可用于凉拌、做汤、做馅、煮而等。 3、[运动养生] >>适当运动有益健康 不少人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夏天天热容易出汗,就懒于运动了。其实夏日仍需维持适量的运动,但不宜太激烈。小满时节,可多参与一些户外活动,如在清晨可进行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平时可参加下棋、书法、钓鱼等怡养性情的运动。当然,夏季参加体育锻炼,以舒缓为宜,不宜做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大汗淋漓,伤阴也伤阳。运动后,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 >>合理运动养阴护阳 小满节气运动可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的原则,选择舒缓适宜的运动形式,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运动方式,尽量不要参加过于剧烈的运动,防止大汗淋漓,伤损阴阳之气。锻炼时间不宜过长,每次30—40min为宜;运动强度不可过大,以汗出为度。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间歇次数,每次10—15分钟。间歇时可饮淡盐水、绿豆汤、金银花水等。 4、[情志养生] >>平心静气宁心养神 小满时风火相煸,人们的心火也偏旺,易感到烦躁不安。此时要调适心情,注意保持心情舒畅,胸怀宽广,以防情绪剧烈波动后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古人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夏季应该特别重视对心脏的调养。西医也认为,夏日炎热会影响人们的心脏功能。天气变热,体内血流加快,心脏的负荷也相应变大,因此夏季平心静气重养心。 >>戒急戒怒修身养性 小满时随着气温日高,人们的心理和情绪会变得敏感烦躁,这是因为人的心理、情绪与体内的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当人受到外界环境及负面情绪影响时,身体的免疫力会下降,容易患上各种疾病。尤其对于老年人而言,更容易因情绪剧烈波动而风火相煽,气血上逆,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等心脑血管病,危害更甚。因此,小满时节老年朋友们一定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尽量抑制怒火,防止意外发生。 5、[防治时病] >>防湿邪入侵 小满过后 “暑多挟湿”。《内经》:“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中医认为,脾主运湿,像四肢沉重、容易疲劳、失眠、食欲下降、恶心、头晕等问题都跟体内湿气淤堵有关,属于脾失健运,需要在湿气刚开始时消灭掉。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小满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脾胃功能好,就能把多余的湿气运化出去。所以,此时养生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健脾祛湿上。 >>防燥火攻心 中医认为,夏主火,内应于心。西医也认为炎热的天气,体内血流会加快,增加心脏负荷,所以夏季应养护心脏,调适心情 ,切勿随意动怒,以防引发高血压、脑血管意外。 >>防贪凉伤阳气 小满时节,雷雨天气比较多,潮湿的空气让人们烦闷不已,并且因这一时期暑湿并重,在体内湿气和外部潮湿环境的攻击下,人体很容易燥热不安,甚至引发上火、食欲不振、关节炎等病症。小满,也表示人体内阳气的蓄积还只是小满,并没有到真的满,所以还不能使气机过于外泄,也不能贪凉而伤阳气。 4 [小满饮食宜忌] 1、[小满“三常吃”] 小满后不但天气炎热,汗出较多,雨水也较多,饮食调养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为主。 >>消暑解乏常食苦瓜 天气逐渐炎热,很多人会出现上火、身体困倦等问题。苦瓜有助于消暑解乏、提高免疫力,可多食用。需要提醒的是苦瓜性寒,大便溏泻、脾胃虚寒者应少食。 >>祛湿排毒常食生姜 中医认为,生姜能把体内寒毒排出体外,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功效。小满前后湿气重,吃过生姜后,人体会发热的感觉,能促使身上的毛孔张开,逼出体内的病菌、寒气。 >>健脾祛湿常食红豆薏仁 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利水消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健脾去湿的功效,与红豆一起熬煮,是健脾祛湿的良药。 2、[小满“三不吃”] >>不吃生冷,保护肠胃 很多人以为,吃生冷只是会导致当下拉肚子而已,其实不然。《内经》说:夏伤于暑,秋必痎疟。意思是,你夏季吃生冷,害了暑热的病,秋天就会有痎疟。 凡去看中医的人十有八九会听到“少吃生冷,多喝热水”之类的医嘱吧,即便是你发烧的时候,那也没有医生会让你多喝冷饮吧?可见生冷食物从古代以来就是不适宜人类食用。 >>不吃燥热,防止慢性病复发 患慢性病者食用燥热食物,会导致病情加重。燥热的食物是什么呢?一方面是食材本身是热性的:比如羊肉、榴莲、胡椒、姜片等,另一方面是烹饪方法是热性的:煎、炸、烤。 夏季本身气温高,还食用这些热性食物,会使人燥不能忍,还会引起消化道和泌尿道一些病症。对一些慢性病人,还会引起便秘、痔疮、肠胀气、尿少、尿痛、肾痛等,吃太多还会引起口角炎、咽炎、结膜炎、痱子、中暑等。所以夏季要远离这些燥热的东西。 如果想出汗,应该通过运动出汗,而不应该通过辛辣食物出汗。 >>不吃肥腻,远离淤堵和肿瘤 中医的肥甘厚腻之品,属于甜味、油腻性食物。从临床研究来看,甘味食物即淀粉类、糖类食物,摄入过量易导致胃癌;肥肉、油脂等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能促发乳腺癌、结肠癌、直肠癌和胰腺癌。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肿瘤属于积证的范畴,《内经》认为,积证就是津液、淤血的凝滞,而肥厚饮食,容易助湿生痰,无疑会加重这些病理产物的凝聚。
|
|
来自: zzm1008图书馆 > 《8小满虞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