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三国谋士荀攸去世后,曹操每次提起他,都痛哭流涕。由此可见,曹操对荀攸的去世确实十分悲痛。那么,荀攸到底对曹操做出了哪些贡献呢? 荀攸,字公达,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谋士之一。与年轻的张良类似,荀攸也曾试图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谋划刺杀国贼董卓,结果行刺不成,自己反而身陷囹圄,搞得比张良刺杀秦始皇时还惨(张良未被捕)。不过,虽然被捕,荀攸却能视死如归,坦然面对,在狱中神色自如。 董卓败亡后,荀攸得以释放,弃官返乡,官府随即征召荀攸为任城相,荀攸没有赴任,而是请求前往蜀郡担任太守,但因道路不通,滞留在荆州达数年之久,直到建安元年,经由荀彧推荐,荀攸才来到许都见曹操,成为曹操的军师,对曹操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荀攸对曹操的贡献: 1、洞察先机料胜负 建安二年,张绣因为曹操纳其叔妻为妾、拉拢其部下而再次叛变。曹操猝不及防,留下长子曹昂和校尉典韦等许多将士的性命之后,狼狈逃回许都,可谓既丢面子,又失里子。因此,回许都不久,曹操就决定再度出兵征讨张绣。 当时,张绣已经与荆州牧刘表联合,成互为犄角之势。荀攸认为,这样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如果急切去攻打张绣,刘表必定拼死相救。所以,荀攸建议应该静观其变。因为张绣的军需全部由刘表供给,时间一久,刘表力不能支,必然与张绣分裂。 但曹操似乎是被愤怒和仇恨蒙蔽了双眼,也可能是过于轻视张绣与刘表的联合,竟不听荀攸的建议,执意出兵对张绣作战。结果,在曹操攻打张绣时,刘表果然发兵相救,他们前后夹击,打败了曹操的军队。 到此时,曹操终于悔悟了,对荀攸说:“没有听先生的话,才会这样。”于是重新与荀攸商议,设下奇兵伏击张绣和刘表的联军,大破之,终于扳回了一场。 2、力排众议,劝曹操尽快消灭吕布 曹操出兵攻打张绣时,吕布也与袁术联合,派高顺与张辽进攻刘备。曹操收到消息,派夏侯淳去援救刘备,结果被高顺等击败。建安三年九月,高顺等攻破沛城,俘虏了刘备的妻子儿女,刘备只身逃走,并向曹操求援。 曹操因此准备亲自去攻打吕布。对此,诸将都不太赞同。他们认为,如今有刘表和张绣的军队在后面,如果曹操亲自率军远袭吕布,必然会发生危机。而荀攸则力排众议,主张曹操应该尽快消灭吕布。 荀攸说:“刘表、张绣新近受创,在此情势下,他们定然不敢有所举动。吕布为人骁勇,又倚仗袁术的势力,如果他纵横淮河、泗水之间,必有其他豪杰起来响应。如今趁他刚刚背叛朝廷,众心不定,大军前往,可以将他击破。”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意见,亲自出兵攻打吕布,将吕布围困在下邳。在下邳,曹操遇到吕布激励的抵抗,攻打了许久也未能攻克下邳城,曹军将士都十分疲惫,曹操因此打算撤军。 此时,又是荀攸与郭嘉站出来给曹操加油打气说:“吕布有勇无谋,现在连战连败,锐气已衰。三军完全要看主将的情况,主将锐气一衰,则三军斗志全消。陈宫虽有智谋,但机变不够。现在应该乘吕布锐气未复,陈宫智谋未定的时机,发动猛攻,一举消灭吕布。”并献上了水淹下邳的计策。 曹操听从了荀攸和郭嘉的建议,下令开凿沟渠,引沂水、泗水灌入下邳城,终于于建安三年十二月攻破下邳,擒杀吕布。 3、声东击西斩颜良和文丑 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大军在官渡对峙。二月,袁绍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四月,曹操决定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 荀攸于是献上声东击西之策。他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假装要渡河攻袁绍后方,诱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 曹操采纳了荀攸的计策,以张辽、关羽为先锋,袭击白马,斩杀颜良。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率部押送粮草辎重沿河西退,袁绍则派出另外一名大将文丑率骑兵追击。不久,文丑就追上了曹操。 当时,文丑有五六千骑兵,而曹操只有六百骑兵,双方兵力相差悬殊。曹军诸将见敌众我寡,都很害怕,劝曹操退守大营。而荀攸却看破了敌人的弱点,说:“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为何要退呢?” 曹操与荀攸心意相通,二人相视而笑,于是命令士兵解鞍放马,丢弃辎重,引诱袁军,待袁军逼近,争先恐后抢夺辎重之时,曹操突然命令将士上马,迅猛发起攻击,结果大破袁军,斩杀文丑。 4、火烧军粮败袁绍 斩颜良、文丑之后,曹操回到官渡与袁绍对峙。此时,曹袁双方都军粮将尽,哪一方先缺粮,哪一方就可能败北。也就是说,在此时,军粮成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最主要关键因素之一。 荀攸敏锐看到了这一点,建议曹操派徐晃率部去破坏袁绍军的后勤补给线。袁绍军押粮将领叫韩猛,十分轻敌,结果很快就被徐晃打败,他所押运的军资也被徐晃烧得一干二净。 其后不久,许攸来投,建议曹操派兵去乌巢攻打由淳于琼等看守的粮草。由于许攸刚刚从袁绍那里叛变过来,故而众人都怀疑他,只有荀攸和贾诩劝说曹操听从许攸的计谋。 于是,曹操留下荀攸和曹洪驻守大营,自己则亲自率军乔装改扮,乘夜击袭乌巢,烧毁袁绍的军资,并斩杀了淳于琼等人。 袁绍军的粮草两度被烧,军心本来就已经动摇,在加上张郃、高览等惧怕被郭图陷害,率部投降曹操,袁绍军终于彻底溃败。曹操以少胜多,取得了官渡之战的胜利。在此期间,荀攸火烧军粮的计策,劝曹洪接受张郃、高览投降,可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5、力劝曹操先攻二袁 袁绍去世后,袁谭和袁尚兄弟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袁谭被袁尚打败,派辛毗向曹操请降求救。 此时,曹操部下的将领多数认为,任由袁谭、袁尚兄弟自相残杀、彼此削弱,对曹军更有利,主张应该先去攻打刘表。 但荀攸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如今正是天下英雄争霸之机,刘表却坐守江、汉之间,可知他胸无吞并四方之志。而袁氏家族占据四州之地,有兵马数十万,袁绍以宽厚而得民心,假如他的两个儿子和睦相处,共守基业,则天下灾难不能平息。如今他们兄弟相争,势不两立,如果一个人吞并了另一个人,则力量就会集中起来,力量集中后,再想进取就困难了。所以,荀攸建议曹操应该抓住难得的机会,趁袁谭、袁尚相持不下之时动手夺取袁氏家族所占据的四州之地,这样天下就可平定了。 曹操认为荀攸的主张有道理,于是出兵,先后打败了袁尚、袁谭、袁熙和高干,夺取冀、青、并、幽四州,基本统一了北方。 荀攸对曹操的贡献远不止这些 以上荀攸对曹操的贡献都是史书中有明确记载的,实际上,荀攸对曹操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荀攸与钟繇交厚,钟繇曾说:“我每次有所行动,都反复思考,自以为没有什么要变动的了;但拿去一问公达,他的答复总是超出我的意料。” 而据钟繇回忆,荀攸前后设奇策共十二计,只有他一人知道。钟繇后来准备对荀攸的十二奇计加以整理,可惜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而荀攸的十二奇计就未被留传下来。由此可见, 荀攸对曹操的贡献,可能远不止是我们从史书上看到这些。 我们从曹操对荀攸的只言片语中,也可见荀攸对曹操的贡献极大。在上奏汉献帝为荀攸请求封爵时,曹操说:“军师荀攸,从开始就辅佐臣下,没有哪次出兵不跟从,前后多次战胜敌人,都是靠荀攸的谋划。”又说:“为人忠诚正直而善于密谋,为我安抚内外的人是文若(荀彧),公达仅则次于他。”等等。 总之,正因为荀攸对曹操贡献良多,所以在荀攸去世后,曹操每次提起,才会痛哭不止,泪流满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