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酒精中毒是指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或含酒精饮料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多表现为行为和意识异常,严重者损伤脏器功能,甚至导致呼吸循环衰竭,危及生命。 急性酒精中毒是急诊科最常见的中毒之一,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发病均呈上升趋势。虽然急性酒精中毒的直接病死率不高,但由于患病群体庞大,并可以成为多种急症的诱发因素,所以对救治细节要给予重视。 01 急性酒精中毒四种死法 ■ 误吸 误吸是醉酒患者发生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饮酒者胃内往往存有大量的食物,呕吐时胃内容物容易进入气道,导致窒息及诱发吸入性肺炎;也可刺激气管,通过迷走神经反射,造成反射性心脏停搏。 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首防误吸的发生。切忌一定不能仰卧位,要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保证呼吸道畅通,必要时可以放置口咽通气道,甚至气管插管。 另外,可根据正位胸部X线平片判断胃内容物多少,如胃泡消失,常提示患者胃处于充盈状态。 ■低体温 由于酒精可造成血管扩张,散热增加,且降低判断力或导致行动迟缓。尤其是在寒冷的环境中,易造成低体温,使机体出现高凝状态、高血糖和心律失常,导致意外情况的发生。 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保暖是非常重要的措施。如果患者出现低体温,应把体温缓慢提高到正常水平(每小时提高≤0.6°C),较迅速的复温往往会引起不可逆性低血压。 ■ 脑血管意外 醉酒后可伴发脑出血或脑梗死的情况,因患者意识不清,无法叙述自身的情况,无形中增加了诊断的困难。 因此,应注意观察患者的体征,如口角歪斜、偏瘫、血压及呼吸异常、单侧或双侧病理征阳性等情况。必要时尽早完善头颅CT检查,综合评估患者情况。 ■ 心脏危症 中老年醉酒者,特别是具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者,醉酒后可能伴发急性心肌梗死。因患者意识不清,不能准确表达症状,极易漏诊。另一方面,饮酒后不少患者烦躁不安,无法配合检查,也容易耽误诊疗。 因此,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需行心电图检查,同时检测血清肌钙蛋白。 02 急性酒精中毒的处理 单纯急性轻度酒精中毒不需治疗,居家观察,有肥胖通气不良等基础疾病要嘱其保暖、侧卧位防止呕吐误吸等并发症。 ■ 消化道内酒精的促排措施 由于酒精吸收迅速,催吐、洗胃和活性炭不适用于单纯酒精中毒患者。洗胃应评估病情,权衡利弊,仅限于以下情况之一者:
洗胃液一般用1%碳酸氢钠液或温开水,洗胃液每次入量不超200ml,总量多为2000~4000ml,胃内容物吸出干净即可,洗胃时需要保护气道,防止呕吐误吸。 ■ 药物治疗 ▍促酒精代谢药 美他多辛是乙醛脱氢酶激活剂,属于促酒精代谢药。能维持体内抗氧化系统的平衡,起到拮抗急慢性酒精中毒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的作用,改善饮酒导致的肝功能损害和因酒精中毒而引起的心理行为异常。 可用于中、重度中毒伴有攻击行为、情绪异常的患者。每次0.9g,静脉滴注给药,哺乳期、支气管哮喘患者禁用。适当补液及补充维生素B1、B6、C也有利于酒精氧化代谢。 ▍促醒药物 纳洛酮能解除酒精中毒的中枢抑制,缩短昏迷时间,疗效不同可能与种族差异、用量有关。 中度中毒首剂0.4~0.8mg加生理盐水10~20ml,静脉推注,必要时加量重复; 重度中毒首剂0.8~1.2mg加生理盐水20ml,静脉推注,用药后30分钟神志未恢复可重复1次,或2mg加入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内,以0.4mg/h速度静脉滴注或微量泵注入,直至神志清醒。 ▍镇静剂 急性酒精中毒应慎重使用镇静剂,烦躁不安或过度兴奋尤其是有攻击行为的患者可用地西泮,肌注比静脉注射安全,注意观察呼吸和血压。 躁狂者首选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第二代如奥氮平等也可选择,口服比静脉应用更安全。但应避免用氯丙嗪、吗啡、苯巴比妥类镇静剂。 ▍胃黏膜保护剂 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可常规应用于重度中毒特别是消化道症状明显的患者,质子泵抑制剂可能有更好的胃黏膜保护效果。 ▍抗生素 单纯急性酒精中毒无应用抗生素的指征,除非有明确合并感染的证据,如呕吐误吸导致肺部感染。 应用抗生素时注意可诱发双硫仑样反应,其中以头孢菌素多见,又以头孢哌酮最常见,其他尚有甲硝唑、呋喃唑酮等,用药期间宜留院观察。 ■ 血液净化 酒精易溶于水,也具有亲脂性,血液灌流对体内乙醇的清除作用存在争议,血液透析可直接将乙醇和乙醇代谢产物迅速从血中清除,需要时建议将血液透析作为首选。持续床旁血滤也可作为选择,但费用昂贵。 病情危重或经常规治疗病情恶化并具备下列之一者可行血液净化治疗:
■ 对症与支持治疗 对昏睡及昏迷患者应评估其气道和通气功能,必要时气管插管。 同时做好患者的安全防护,躁动或激越行为者必要时给予适当的保护性约束,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和中暑,使用床栏,防止意外发生。 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纠正低血糖,脑水肿者给予脱水剂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