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文景之治,离不开朴素清静的道家思想

 昵称gR3EQ 2019-07-10


​我们都听说过“文景之治”,是指汉朝在长安建都后,我国历史开始进入了有明确记载的一个盛世,说国库里钱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粮食多的粮仓都装不下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盛世,这么繁荣昌盛,与当时汉文帝、汉景帝实行黄老思想来治国有着极大关系,那么到底什么是黄老思想呢?


▲西安,汉长安城遗址

黄,指黄帝;老,指老子,加在一块就是黄老。《黄帝四经》和《道德经》加在一起就是黄老思想。

黄老思想亦是道家思想的别称,无为自化,轻赋薄敛,休养生息。

可是,无为而治可不是无法无天。恰恰相反,领导者在上能够无为,恰恰是因为下面有一套成熟稳定的法,一切按规矩来办事。

▲汉长安城想象图

黄老之学强调“道”的意志,是对人们主观意志的限制。总之,克制、谦让是道家的精神。

汉文帝刘恒就是这样一个典范,他完美的践行了黄老思想。

每天退朝,汉文帝都是请丞相周勃先走,他在后面目送周勃出去,他才走。文帝的生活非常俭朴,常穿着粗布衣服,自己很少添加新的器物。

▲汉文帝刘恒像

文帝曾想建一座露台,听说要花费百金,等于十个中家人财产,于是作罢。

他“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圄,狗马服御无所增益”,“以示敦朴,为天下先”。

汉景帝刘启受到父亲文帝的影响,亲事躬耕。

为了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劝勉各级领导干部关心农业生产,每到春耕时节,景帝都带领皇后和太子到最艰苦的地区亲自种地。

景帝亲事躬耕不是为了做样子,而是亲自上阵,来真的,干实的,每次都累得满头大汗,真正做到与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

汉文帝之妻,景帝之母窦太后更崇尚黄老清静之术,她经历了文、景、武三朝,在朝中影响达45年之久。

因为她的影响所施行的黄老“无为而治”的结果是:“从民之欲,而不扰乱,是以衣食滋殖,刑罚用稀”。

到了汉武帝刘彻时“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作”。

国家真的强大了,人民真的富裕了。

▲东平汉墓壁画,孔子见老子(左)故事图
山东省博物馆藏

黄老思想提倡无为而治,具体到律法和政策之上,就是依法治国,遵循天道。西汉初年的律法是萧何精减秦律后的律法,也就是萧何制定的《九章律》,删除了秦法的苛繁、严酷,使法令更加的简明。

在宽松的律法基础之上,只要不触犯律法,官府就不会干预民间生产生活,法律是天子与庶民共同遵守的法律。

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是以民为本的主旨,与民休养生息的国策。

轻徭薄赋,减轻人民的负担。之所以能成就文景之治,离不开黄老之学的朴素和清静的观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