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月望东山 据我观察,凡是出身不好的皇帝,一旦想得天下,或是得天下后,皆发动舆论机器,制造神话。而神话的制造点,都高度集中于出身上。如西汉之刘邦,东汉之刘秀,隋之杨坚,明之朱元璋等。他们不惜一切代价神话出身,其实都出自一个共同的目的——天命。 杨坚为了冥冥之中的天命,有人也给他制造了许多或真或假的神话。 传说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夏天六月的一个晚上,杨坚降生于冯翊般若寺。那时,天上没有响雷,屋上没有龙卷风,但是异象还是出现了。产院里,此紫气充庭,甚是吉祥。 不久,有尼姑从河东来,对杨坚母亲吕氏说道:“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 说完,尼姑就把杨坚抱走,独自住进了杨氏的别馆,亲自抚养。 ![]() 后人可能想不明白,这神人般的尼姑,怎么一眼就看出杨坚为奇异之种,不能与凡夫俗子同养一屋? 这个问题,我开始想不明白,后来从杨坚父亲身上,找到了一个破解的密码。 杨坚出生这一年,他的父亲杨忠三十四岁。想想,那把年纪放在今天社会,你要结婚不生子,估计都被父母逼急了跑医院检查去了。杨忠晚年得子,实在不容易,而我们有理由怀疑,在杨坚之前,吕氏可能怀过孩子,一直都没顺利生产,或许是一直怀都没怀上,最后才怀上杨坚。 就这个角度来判断,杨坚得来甚异,是可以理解的。而这种孩子,按乡里风俗,当然不宜父母抚养,交给尼姑似乎也符合中国人迷信习惯。这尼姑本来不是什么高人,可硬是神话孩子的时候,也顺便也把她神话了。 有一次,吕氏探望孩子,抱起杨坚时,发现头上突起角儿,遍体起鳞,吓得当妈的失声怪叫,孩子离手坠地。 尼姑闻声从外进来,抱起孩子叫道:“已惊我儿,致令晚得天下。” 玄吗?似乎还真的有点玄。 长大后的杨坚,被描绘为为人龙颜,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手里还有一个“王”字的纹理。身体发育更为奇怪,上长下短,不知是打小受了尼姑心理暗示还是什么的,少年老成,特为深沉,庄严持重。连他太学时,同学们对他都是只可远观,不敢嬉戏开玩笑。 他不是“五道杠”少年,却远胜“五道杠。”一举一动,官儿十足,有模有样,多么可怕的孩子。 年十四,杨坚初出江湖,正式参加工作;年十五,就被太祖宇文泰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封成纪县公;年十六,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短短三年,火箭速度升迁,纵使杨氏先祖杨震再世,亦自叹不如哪。 甚至连周太祖宇文泰,都不得不望而叹之:“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不似代间人,那是什么人?不是神仙,就是圣人,或者就是大奸大恶之徒。 在那个神仙只能在梦里飘现的年代,杨坚为圣人或者大奸大恶的概率是相当高的。宇文泰这话引起了其家族,及所有替宇文家族服务的高级打工仔的高度警惕。第一个对杨坚想动杀机的人,是宇文家族强人宇文护,可在诸多将军的保驾护航之下,逃过了一劫。 宇文邕端掉宇文护后,不是脑袋短了哪根筋,不以杨坚为对手,反与之加强联婚,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宇文赟的太子妃。 宇文邕这个愚蠢的想法,立即引起了诸多人的强烈反弹。 第一个跳出来警告宇文邕的人,是宇文家族有战神之称的宇文宪。 战神先生警告宇文邕:“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 宇文宪这话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在战场上纵横无阻,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战将,见到杨坚都自觉失态,可见杨坚这家伙,城府不是一般的深,心机可不是一般的令人可怕。 可是宇文邕却淡淡地说道:“放心,这家伙顶多只能是一个将军。” 宇文邕也是一个政治老江湖,阅人无数,怎么会看走眼了呢? 其实,他也是被忽悠了的。 宇文邕的哥哥明帝即位时,曾秘密派一个叫赵昭的相术师,去给杨坚看相。赵昭回来报告,说不要担心,杨坚顶多是做一个柱国的命,没那么多能耐。 赵昭话才说完,一溜烟地就跑到杨坚那里,说:“你肯定是要做皇帝的,但是一定要大力诛杀天下才能安定,必须记住我的话。” 反杨坚的人强,然而杨坚的影响力无所不在,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网,罩在了北周的天空。所以在这样的人际关系网下,宇文邕被忽悠,你不要感到很奇怪。 皇帝不急,大臣王轨却很是着急。 当年,王轨曾经跑到宇文邕面前,厉声警告道:“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 可以解释的,我们叫科学,不能解释的,我们叫玄学。中国面相术可谓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怎么从一个人面额的宽窄,鼻子的高低,嘴唇的厚薄,就能见出一个人是贤人还是奸人,是光辉灿烂,还是穷困潦倒? 实在叫人疑惑不解。 但我认为,宇文宪也好,王轨也好,他们的对杨坚的论断,不仅仅是对中国面相术的研究,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学习中国历史经验和逻辑的判断。 他们早就看出,像杨坚这种深不可测的大神,必须有一个强劲有力的皇帝,及一帮武功高强的护法罗汉,才能压得住他。两者不可少其一,一旦缺少其中一个必要条件,结果都相当悲观。 宇文邕很强大,宇文宪和王轨等皇权护法罗汉们,功力亦足。杨坚还能隐忍不发。一旦宇文赟接班,这家伙脑袋混沌,又不听大人的话,杨坚内心的冲动,谁又能抑制呢? 况且,杨坚的政治地位相当敏感。他不但占据了中央高位,还是国戚,宫外一张网,宫内一张网,宇文氏家族的皇权,还能不被他一网打尽吗? 实在太可怕了。 但是,宇文邕一点也不觉得可怕。他很生气地顶了王轨一句:“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天命在一手,谁能拿你怎么样? 宇文邕相信天命,相信实力,他怎么就像一只鸵鸟一头扎进沙里,不愿正视宇文赟是个彻底的混蛋,担心宇文氏家族的天命被人从那家伙手里抢走呢? 王轨的担心只对了一半。 他以为宇文赟贪玩,不谙世事,肯定玩完。可前面我们早看出来了,宇文赟是很叛逆,但这孩子脑袋瓜并非不灵光。他一上台,就知道该杀谁,该提拔谁。而名望日隆的杨坚,也早被他罗为黑名单的了。 但是,基本的政治游戏规则,他还是遵守的。既然得遵守,那就是玩。 宇文赟先从杨丽华这边入手。他打破了杨丽华的皇后垄断地位,一举提拔了四个皇位,前后左右,把杨丽华活生生的夹在其中。他还可能以为,这个荒唐的做法,杨丽华可能是醋意大起,杨坚会拍案而起。 只要一个跳起来闹事,即可连根拔掉。 但他没想法,他遇到了一个史无前例的,超强的对手。 杨坚没有拍案而起,而是睁只眼闭只眼,随你宇文赟怎么玩,他就是不睬。杨丽华也是出奇的冷静,从不因为皇后权位被人分割而有丝毫激动表现。 看着这对可怕的父母表现,宇文赟坐不住了。 准确地说,他是被激怒了。 老子四处挑衅,你却按兵不动,你是不屑陪我玩,还是不敢出来玩。管你不屑还是不敢,通通都得死。 愤怒异常的宇文赟,立即跳起来对贤淑美德的杨丽华,甩了一句狠心的话:“终有一天,我要把你杨氏灭个光光。” 宇文赟不是吓唬了事。紧接着,他征召杨坚前来训话。杨坚入宫之前,宇文赟叮嘱左右:“如果我训话时,杨坚声色有变,你们就立即把他拖出去砍了。” 话才说完,杨坚就到宫里来了。 宇文赟问话,杨坚对答如流,容色自若。 可怕,实在太可怕了。这家伙的政治素质,自入太学起,就修炼得如此的炉火纯青,如此的老练从容。这到底是个什么人?难道真如太祖宇文泰所说的:“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 宇文赟面对这样强大的对手,竟然闷声无语,动不起刀,放杨坚走之。 宇文赟在后宫跟杨丽华说的,要灭杨氏家族,相信杨坚早听到耳里去了。杨坚肉身凡胎,难道就不怕宇文赟耍流氓吗? 说句实在话,杨坚很怕,还挺怕得很。 他之所以能够在宇文赟面前,故作洒脱,从容自在,都是装出来的。 他能装,是因为他宫里有人,里外通气,信息极为畅通,对宇文赟的了解相当到位。但是,宇文赟对他获取的信息,却一无了解。 说到底,宇文赟是被卖了。很简单,这是一场信息极不对等的博弈。 宇文赟交代左右,如果杨坚颜色有变,立即开刀。他却不知道,杨坚的耳目,就混迹于宇文赟的左右。 他就是郑译。 郑译是杨坚太学同窗,关系铁得很,这是其一。郑译不是政治家,而是政客,政客的人生使命,将政治当做生意,投机倒把,不顾廉耻,哪里有发财机会,就往哪里倒。他早就看出,宇文赟治国无术,败家有方,他得提前给自己找棵安全树来靠一靠。这是其二。 基于以上两点,郑译没理由不力挺杨坚。所以,当宇文赟放走杨坚后,郑译和杨坚就秘密接头,会上了面。 杨坚问郑译老同学,现在宇文赟磨刀霍霍,我该不该三十六计,逃为上策,先出京城躲一躲? 郑译点点头,表示同意。 杨坚又说,那么就拜托老同学在皇帝面前美言几句,给我一个地方首长位置,把我打发出去? 郑译郑重地说道:你的德行与声望,天下归心,无可阻挡,我将来还要倚你靠你,你吩咐的事,我肯定上心。放心,一有机会,我定然奏报。 很快的,郑译就跑到宇文赟那里忽悠了。又很快的,圣旨下来了,任命杨坚当扬州总管,同时还命令郑译征调兵马,准备在寿阳会师。 这一天,是大象二年(公元580年),五月五日。 这一天,杨坚没有领命前行,而是突然爆发足疾,称病不能成行。 稍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杨坚想玩猫腻了。 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杨坚足疾爆发,并非偶然与巧合,而是给我们上演了一场惊天阴谋诡计!他临时改变行程,逗留宫廷,趁宇文赟暴崩之时,果断出击,夺取皇位,统一天下,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大分裂局面,成就了不朽的千古帝王功业! |
|
来自: 昵称25382711 > 《社政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