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越春秋之吴王夫差

 公元2012 2019-07-10

夫差(约前528年—前473年),姬姓,吴氏,春秋时期吴国末代国君,阖闾之子,前495年─前473年在位。前494年于夫椒之战大败越国,攻破越都(今浙江绍兴),使越屈服。此后,又于艾陵之战打败齐国,全歼十万齐军。前482年,于黄池之会与中原诸侯歃血为盟。夫差执政时期,吴国极其好战,连年兴师动众,造成国力空虚。勾践不忘会稽之耻,国力逐渐恢复。趁夫差举全国之力赴黄池之会时,越军乘虚而入,并杀死吴太子。夫差与晋争霸成功,夺得霸主地位后匆匆赶回。前473年,越国再次兴兵,吴国被灭,夫差自刎,时年55岁。

阖闾死前立儿子夫差为吴王。夫差派人站在院子里,只要夫差出去或者进来,这个人都一定要对夫差说:“夫差!你忘记越王杀了你父亲吗?”夫差就回答说:“不敢忘记!”

勾践

两年后,吴军在夫椒打败越军。之后吴军大举攻打越国,越王勾践和残留下来的五千士兵困守会稽山。勾践派文种向吴王求和。吴王打算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反对,以夏朝少康中兴为例,坚持勾践对吴国是个心腹之患,应该除恶务尽,斩草除根,杀掉越王勾践。(伍子胥确实明智。)吴王夫差不听从伍子胥,赦免了越国。

吴国侵入陈国,楚国的大夫们都非常害怕,说:“吴王阖庐善于作战,在柏举把我们打败了。现在听说夫差比阖闾还要厉害,我们怎么办呢?”令尹(相当于宰相)子西说:“不用害怕夫差。从前阖闾吃饭从来不上两道菜,坐着不铺两层席子,宫殿不造亭台楼阁,车船不加装饰,衣服和用具只要实用就行。在国内,遇到天灾瘟疫,就亲自巡视,安抚孤儿寡妇,资助贫困的人。在军队中,食物必须等士兵都得到了,阖闾自己才吃,他吃的山珍海味,士兵们都有一份。现在听说夫差住宿有亭台楼阁,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到手,积攒大量奇珍异宝,以享乐为人生第一目标;夫差把百姓看得如同仇人,没完没了地驱使他们劳动。夫差哪里能打败我国呢?”(阖闾和夫差的差异决定了两人的成就不同,艰苦朴素的阖闾名列春秋五霸,而注重享乐的夫差国灭身亡。)

伍子胥

伍子胥后来多次劝说夫差消灭越国这个心腹之患,夫差不听,反而野心勃勃想称霸中原,以齐国为打击目标,多次带兵攻打齐国。后来夫差听说伍子胥趁出使齐国之际偷偷将儿子留在齐国,赐宝剑给伍子胥,令他自杀。(自毁长城)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积聚力量,吴越两国的实力发生了逆转,终于勾践趁夫差有一次北上会盟之际,攻打吴国,杀死了吴太子。夫差为防止晋国等国知道此事,竟然杀死了吴国来的七个报信的使者。(掩耳盗铃)

夫差派人送重金给越王勾践,吴越暂时讲和。几年后越国再次大举进攻吴国,吴国兵败,夫差被困在山上。勾践想把夫差流放到一个海岛上。夫差觉得没有脸面,说:“我老了,不能再侍奉越王。”于是拔剑自刎,吴国灭亡。(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西施正史无记载。如果她确实存在的话,她的结局也很可能是在夫差死后,被愤怒的吴国人沉入江里去了。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故事,只是一个小说而已。

吴王夫差为什么要放过越王勾践

公元前 494 年,为父报仇的吴王夫差,在夫椒(今江苏省境内太湖一带)打败越王勾践,挥师攻占了越国。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在提倡甚至赞许血亲复仇的春秋时代,吴王夫差非但没有杀死越王勾践,反而放了他一条生路,为自己日后被「卧薪尝胆」的勾践击败埋下了祸根。

对于这次吴越之战,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历史记录主要源于先秦史书《左传》和《国语》。

《左传》和《国语》记载了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反而放他回国的原因:在被夫差击败后,勾践迅速派人到夫差那里讲和,提出愿意向吴王夫差称臣,并奉献「金玉、子女」给吴国,作为求和条件。

在这些史书中,骄狂自大而又一心想去争霸中原的吴王夫差,贪图越国的财物、美女和土地,不顾贤臣伍子胥的劝阻,反倒听信了谗臣太宰伯噽的意见,接受了越国的求和,并放过了勾践一条性命。

这种解释被后世诸如《史记》等史籍采纳,并成为了今天人们接受的「定论」。

到了诸如《韩非子》、《说苑》、《吴越春秋》等秦汉典籍里,更是出现了勾践率领群臣亲自到吴国为奴、为夫差开道牵马、甚至为夫差尝粪等桥段。

然而,出土先秦文献的记载,却动摇了这一「定论」。在大约成书于公元前 3 至 4 世纪战国时期的「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有一部被称为《越公其事》的书籍,记载了夫差与勾践的故事。

这部成书年代可能更接近于吴越争霸时代、且没有经过后人编纂甚至篡改的史书中,对于夫差为什么没有杀死勾践的解释,与后世史书中添油加醋的「定论」有着不小的差别:后世为夫差加上的诸如骄横跋扈、贪财好色、刚愎自用、疏远忠良、亲近小人等「昏君」特征,在竹简《越公其事》中一个都没有提到。

虽然春秋时期吴国与楚国一直都处在敌对和战争状态,然而这批楚国人所编纂的出土古文献中,吴王夫差不但对越国使者十分客气,对前来劝他不要放过越国的伍子胥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也更是没有用苛刻而屈辱的条件逼迫越国,始终都是一个谦逊克制且讲道理的明君形象。

据《越公其事》记载,真正使得夫差没有一鼓作气彻底消灭越国的原因,还是因为吴国当时自身实力的不足。

劳师远征的吴国军队在夫椒之战后已经死伤过半,在当时一片蛮荒的越国境内也很难得到补给。而在越国派来的求和使者口中,越国的军队也并没有彻底被吴国消灭。一旦吴国不接受求和而是试图彻底灭越,越国还有最后的八千武士可以拼死一战。

对双方力量对比与形势加以评判之后,吴王夫差自知没有获胜的绝对把握,甚至有可能被越国反败为胜,因此才在被迫与越国和解、结盟之后,撤出越国。至于勾践及其大臣,并没有受到任何羞辱,更没有沦为吴国的奴隶。

因此,出于对敌人的尊重、对越国实力的忌惮、以及对盟誓信义的遵守,吴王夫差还是放过了勾践。

虽然「卧薪尝胆」的故事并未出现,但楚竹书《越公其事》确实记载了勾践为了越国重新崛起而实行的一系列恢复措施,为最终成功伐吴复仇打下了基础。

而夫差的之前的「善举」也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回报:勾践曾试图阻止吴王夫差自杀,并许诺将赐给他封地和仆从让他终享天年。不过,自觉羞愧难当的吴王夫差,还是选择死亡。在他死后,吴国灭亡。

夫差是怎么死的?

较早记述的有《国语》。  为便于阅读,就且用白话文叙之。

《国语·吴语》:夫差要离世的时候说:“老天降灾祸给吴国,不前不后,偏偏落在我的身上,使我失去了江山社稷,吴国百姓也流散到各地,连越国都有了,我有什面脸面对天下!”

夫差就要死之前又说道:“假如死去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也就罢了;若是有知,我有什么脸去见伍员(伍子胥)啊!”说完,自杀而亡。

《国语·越语下》,夫差对勾践说:“你要是还没有忘记周王室,而能为天下想,那是我最大的愿望。”勾践狠狠说道:“我将毁坏你的江山,灭了你的宗庙。夫差听完请死,没脸面对天下人。勾践灭吴国。

其次为《史记·吴太伯世家》:越国打败吴国后,勾践要把夫差遣送到甬东这个地方,给他百户人家的食邑。夫差说:“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后悔没听伍孑胥的话,有此之败。”说完就自杀了。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勾践可怜夫差,派人对他说:“我将你安置在甬东,给你百家的食邑。”夫差谢道:“我老了,不能事奉君王你了。”说完自杀,并遮住脸,意思是说无颜见伍子胥。

以上记述,不难看出,夫差不失为刚烈之人。

至于《越绝书》,以及《吴越春秋》里(夫差内传)(勾践伐吴外传》中的记述,将夫差说得无耻懦弱,被逼而死,观点多偏向越国,失于公正,而且文学化因素较重,属野史性质,不足采信。

夫差虽为亡国之君,有许多缺点,但并不是一无是处,为报父仇兴兵攻越,使勾践蒙受耻辱,何其毫迈!但其不听忠言,养虎为患,终至亡国,却没有贪生苟活,刚烈而亡,不失为一位英雄。

勾践虽能忍辱负重,但其人如范蠡所说:长颈鸟喙,鹰眸狼顾,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这种阴骘狠毒之人,是不可能有慈善之心,给夫差封地食邑,让其活在世上的。

故从性格上分析,勾践不会让夫差活着,刚烈的夫差亦不会屈辱的苟活。所以,余觉得《国语》中的记述较为真实,一则,年代离春秋时期近些,再则记述的此较客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