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静读《资治通鉴》|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谨庸 2019-07-10

卷第一
周纪一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唯辅果在。

赵襄子派说客张孟谈秘密出城见韩康子和魏桓子。

张孟谈见到韩、魏两人后说:“两位主公,小臣曾听说过“唇亡齿寒”的道理。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来围攻赵家,如果赵家被灭,那很快就会轮到韩、魏两家啊。”

韩康子、魏桓子相视苦笑后说:“这个我们心里也清楚,只是怕事情还没办成却因计谋泄密而马上大祸临头啊。”

张孟谈说:“计谋出自两位主公之口,又只进入我一个人的耳朵,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于是韩康子和魏桓子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方案,约定好起事日期后就送张孟谈回城了。

也许是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吧,赵襄子先是派特种部队杀掉了智家军的守堤官吏,使大水决口反灌智瑶军营。智瑶军队被大水冲刷后很快乱了阵脚。看到时机成熟,韩、魏两家军队乘机从两翼夹击,赵襄子则率士兵从正面迎头痛击,大败智家军队,最后不仅杀死了智瑶,还把智氏家族全部诛灭。

只有辅果得以幸免。

 品《鉴》         

1

张孟谈利用唇亡齿寒的道理,成功顺服了韩康子和魏桓子。

面对智瑶的霸凌,韩、魏两家其实一直在假意奉承中静观时局变化。当时机到来,他们又敢于把握,最终三家联手灭了智瑶。

事物间是彼此联系的,要树立系统思维和战略思维。

我们都处在复杂系统中,系统大部分时间处于动态的相对均衡中,偶尔发生剧烈波动。一个关键环节出现问题,整个系统就会发生重大变化,各方利益格局也会面临重大调整。

当前的均衡态(局势)对谁有利?

各方利害要点是什么?

有哪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环节需要格外留神?

怎样在适当时候通过适当方式渐进或激进地让局势往于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这类问题,值得我们在决策时经常审视。

2

保密工作无小事。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导致百分之百的失败。

韩魏两家掌门确实够小心,从隐忍割地,到当车夫保安,再到肢体动作交流,再到此时担心泄密导致结盟失败。这些小心都是正确且应该的。资治通鉴中,有大量因泄密而丧身败家甚至亡国的例子,今后的品读中我们将一一了解,到时我们再细说。

泄密也好,反水也罢,看似意料之外,却也常属情理之中,原因无他,贪嗔痴慢疑——贪财贪色、嗔恨抱怨、蒙昧愚痴、傲慢懈怠、疑神疑鬼。

整部《资治通鉴》,无数生死悲欢,到头都归人性。

人性是发展的动力,人性也是失败的根源。

我们都想克服人性的弱点,但却总是收效甚微。因为人性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下总有失算。人算之后,还有天算;算好了自己,却算不准他人(比如出现“猪队友”,或遇上“神对手”)。不管我们多么努力,前路总有一片看不透的迷雾,我们永远难于真正掌控什么,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3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离间和反间,虽然不是斗争中的主流,却往往成为剧情反转的关键助因,不可不慎。

友军倒戈,大水倒灌,突如其来的意外,让智家军瞬间崩溃。韩、魏两家分别从侧翼夹击,赵家军队则带着积攒多日的悲愤从正面迎头痛击,大家有怨的抱怨、有仇的报仇。众叛亲离之后,智瑶就这样覆灭了。

4

辅果即智果,智宣子立智瑶为后时,智果曾以智瑶“不仁”为由提出反对意见,未被采纳后,他选择改姓辅,躲开了智瑶,也躲过了灭族之灾。什么是远见,这就是。

  静读《通鉴》  对境炼心    观复知常

遇见更好的自己

 静读经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