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通鉴权谋:堡垒,最容易内部攻破

 莫为天下先 2021-12-14
图片

内部问题,是成败的关键。

图片

图片
权谋参悟
quanmou
图片
图片

【出处】

《资治通鉴》第1卷,周纪一

【原文】(可跳过不看)

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曰:“臣闻唇亡则齿寒。今智伯帅韩、魏以攻赵,赵亡则韩、魏为之次矣。”二子曰:“我心知其然也;恐事未遂而谋泄,则祸立至矣。”张孟谈曰:“谋出二主之口,入臣之耳,何伤也!”二子乃潜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襄子夜使人杀守堤之吏,而决水灌智伯军。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

【译文】

赵襄子(赵无恤)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赵军中的韩康子、魏桓子二人,说:“我听说过唇亡齿寒的道理。现在智瑶率领韩、魏两家围攻赵家,赵家灭亡后就该轮到韩、魏两家了。”二人说:“我们心里也知道会这样,只怕如果事情没有办好而计谋先泄露出去的话,灾祸就会来临。”张孟谈又说:“计谋出自二位主公之口,进入我一人耳朵,有什么灾祸呢?”于是二人就秘密地与张孟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夜里,赵襄子派人杀掉智瑶的守堤官吏,让大水决口反灌智瑶的军营。智瑶军队因为救水而大乱,韩、魏两家军队乘机反水,赵襄子率士兵从正面进攻,大败智瑶军队,然后杀死智瑶,又将智瑶家族尽行诛灭。

【参悟】

上一篇文章说过,赵襄子(就是赵无恤)被智瑶打败,逃命的时候选择晋阳作为目的地。最后凭借晋阳反败为胜,击败了智瑶,并完成了三家分晋。

虽然晋阳是其中的关键,但是如果单单凭借晋阳,是不可能战胜智瑶的。晋阳已经成为孤城,拼命反抗的最大意义,是拖延时间以寻求时机。

真正促成赵襄子胜利的,是智瑶内部的分裂。

一、利益共同体,并不是铁板一块,也是可以分裂的。

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要永远的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朋友和敌人的身份是可以转换的。而利益这个东西,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初智瑶联合韩、魏两家攻击赵家,约好消灭赵家之后,三家共同瓜分赵家的土地。瓜分土地,就是智瑶、韩、魏三家的利益所在。但土地这个东西,可以从瓜分赵家的,也可以瓜分智瑶的,也可以瓜分晋国的。

除了土地之外,韩、魏两家还有一件利益攸关的事情。当初智瑶争夺接班权的时候,就有人反对,说智瑶不善于迂回,不善于隐藏目的,容易得罪其他势力。果然,智瑶当家之后,接二连三抢夺其他势力的土地。这次攻打赵家的缘由,是赵家不肯割让土地。而韩、魏两家之所以出兵帮忙,除了瓜分土地这样的诱惑外,还有智瑶的胁迫成分在里面。

所以这个联盟是松散的,虽然里面有瓜分土地的共同利益,也有被胁迫的成分在里面。韩、魏两家也害怕自己成为下一个赵家,这种担忧最后重回了联盟。

利益捆绑,虽然可靠的,但也会随时变化,因为除了利,还有害

二、成败的关键,往往取决于内部。

一件事情是成功或是失败,内部原因占了很大因素。

论实力,智瑶、韩家、魏家三方联合起来,要远远超过赵襄子。本来赵襄子已经逼到没有退路,困守孤城,被消灭只是时间问题罢了。

但赵襄子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那就是智瑶联军的命门。智瑶的三家联盟中,只有智瑶一家是全心全意想消灭赵家,其他两家是被胁迫着参加的。赵襄子看到了这一点,就派说客说服了韩魏两家,在关键时刻反水。

智瑶看问题只看表面,因为实力强大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不知道实力这个东西是可以变化的。随着韩、魏两家暗中倒向赵家,实际上双方的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转换。加上对方是暗中算计,突然发力,智瑶的失败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对于任何一个组织来说,都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内部。内耗是最要命的事情。当年曾国藩在江西与太平军对阵的时候,就说过自己的精力,十有七八都花在了处理官场矛盾上,真正花在敌人身上的大概只要十之二三。他自己也承认,要不是太平军内部发生内讧,在南京把自己弄了个元气大伤,湘军的胜利难以预知。

世间之人,喜欢向外寻求。财力、技能等,其实都是“外在”的东西,大家拼了命地去提升。但心性这种“内在”的东西,却没有人把精力花在上面。结果就是,社会上出现了很多失败的“聪明人”。他们学历高、智商高,却缺乏冒险精神,缺乏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是娇滴滴的名贵花卉,一点波折就能让他们瑟瑟发抖,一点风雨就能让他们束手就擒。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

三、得意不可忘形,说话不可失语。

君不密则失国,臣不密则失身。

智瑶不懂得隐藏目的,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久攻不下,只要就把河水引过来灌城,果然作用明显。眼看破城在望,智瑶开始得意忘形,说话也没有遮拦。智瑶说,“今天才知道河水可以灌城”。

言者无意,听者有心。旁边韩、魏两家的领导人听了这句话,就想到自己的都城旁边,也有这样一条河流。要是智瑶那天用同样的方式进攻自己,自己不也跟着倒霉吗?

更不可思议的事情在后面。智瑶有个谋士,通过观察,推断韩、魏两家怀有异心,就对智瑶说起了此事。智瑶不断没有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反而一转身就把这件事告诉了韩、魏两家。

这等于是把谋士给卖了。谋士知道智瑶出卖自己后,赶紧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

智瑶不懂得隐藏自己的真实目的,做事、说话口都无遮拦,对自己太过自信,导致赵襄子的说客一到,韩、魏两家就同意反水。

本来三家分晋应该是智家、韩家、魏家。由于智瑶被消灭,他的地位由赵家取而代之,赵家也顺势崛起,最终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