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音乐史上,有位人人称他为“老爹”的人物,他有着乐观幽默的性格,喜欢在生活中开些小玩笑,音乐创作方面更是有着“交响曲之父”的至高美誉,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人见人爱、倍受崇敬的弗朗茨·约瑟夫·海顿,人称“海顿爸爸”。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也是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最为杰出,今天我们讲到的就是他交响曲中最为著名的《第94号“惊愕”交响曲》。 听节目 海顿 第94号“惊愕”交响曲 来自古典音乐频道 00:00 14:47 (点击播放,收听本期节目) 1732年,海顿出生于奥地利一个小村落,与父亲喜爱音乐相关,自小海顿家里就洋溢着欢歌笑语。“世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幸运的海顿在6岁时遇到了自己的伯乐法郎克,这位管风琴师,他发现了海顿对音乐的兴趣和天赋,将他带到海因堡正式学习音乐知识和器乐演奏。 8岁时,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的唱诗班指挥偶然到乡间搜寻歌童,听到年幼海顿的演唱,被他的声音所感动,把他带回了大教堂,海顿成为那里儿童唱诗班的一员。这次机会是他音乐历程中的重要转折点,海顿系统的学习了歌曲演唱、小提琴及羽管键琴等。 直到17岁时,海顿变声了,离开了教堂,成为一个在维也纳飘荡的自由音乐家。在这期间,他当过仆人、送信员、擦皮鞋、家庭教师,经过十多年的奋斗,1761年,海顿获得了埃斯特哈奇宫廷音乐指导的职位,总算安定了下来。在为埃斯特哈奇公爵服务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海顿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写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交响曲,最重要的是他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与结构,无愧于“交响曲之父”的头衔。 公爵逝世后,海顿于1790年离开埃斯特哈齐府邸,并在音乐创作上得到了完全的自由。1791-1792年,他前往伦敦演出与访问,萨洛蒙向海顿提出邀约,请他为音乐会谱写12部交响曲,这正是海顿晚期的经典之作——《伦敦交响曲》,也叫《萨洛蒙交响曲》No.93—No.104。它们代表着海顿作曲生涯的最高成就,其中《G大调第94“惊愕”交响曲》是海顿最受欢迎并广为人知的作品,于1792年3月23日在伦敦汉诺威广场音乐厅首演。 这部别名为“惊愕”的作品,第一乐章由舒缓的前奏引出主题,速度很快,整体呈现出轻巧流畅、欢乐跳跃的气氛,是交响曲标准的奏鸣曲式。第二乐章则包含了海顿设计的一个著名的玩笑:当时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人们为了附庸风雅,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这种场合,却又总是在昏暗的烛光和柔和的乐声中昏昏欲睡,海顿既生气又苦恼,希望通过戏剧性的力度变化跟听众开个玩笑。于是他设计了这个小小的“恶作剧”,在以弱奏行进的主题句结束后,出其不意地写下了一个“最强”的记号。 第二乐章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平静优美的主题如催眠曲般质朴静谧,雍容的贵族小姐们按照惯例打起瞌睡,而随着乐曲的平稳进行,突然乐队发出一声有力的合奏,定音鼓猛烈的一槌,顿时令那些昏昏沉沉的人们受到不小的惊吓,大家惊慌失措,四处张望,有些人还以为发生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撒腿就往门外跑……这种突如其来的力度戏谑,让人惊愕,“惊愕”交响曲之名便由此而来。第二乐章也成为整个交响曲中最受欢迎、流传最广的乐章。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充满了欢乐的舞蹈性因素。 听音乐 看视频 第一乐章 第二乐章 第三乐章 海顿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一样,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