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顿的“伦敦交响曲”

 周原樵翁 2022-12-25 发布于北京


《海顿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伯恩斯坦 维也纳爱乐乐团

海顿交响曲 第96交响曲

海顿交响曲 第98交响曲

海顿交响曲 第101交响曲“钟”


海顿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惊愕”·杨颂斯, 柏林爱乐


伦敦交响曲The 'London symphonies'

伦敦交响曲,有时又被称为扎洛蒙交响曲,是约瑟夫·海顿受伦敦的音乐会经纪人扎洛蒙邀请,于1791年至1795年间创作的12首交响曲的总称。伦敦交响曲可分为两套,海顿第一次访问伦敦时创作的第93~98号交响曲;第二次访问伦敦时创作的第99~104号交响曲。

1790年,艾斯特哈吉乐团的主人尼古拉斯公爵病逝,乐团解散,海顿亦离开公爵家前往维也纳,在维也纳与扎洛蒙相遇。扎洛蒙原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因对海顿一直非常崇拜,打算以海顿为中心,要举办扎洛蒙定期演奏会,聘海顿为演奏会作曲并担任指挥。1791年1月2日,海顿与扎洛蒙一起到达伦敦。

1790年年底,年近花甲的海顿和扎洛蒙启程前往英国,这是作曲家第一次远离自己的祖国。1791年元旦后他们到达了伦敦。事实上当时海顿在欧洲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所以这位著名作曲家的到来给当地带来了轰动效应!

海顿在这里也体验到了与自己担任宫廷乐长时期完全不同的工作氛围。他面对的不再是少数皇亲和贵族,而是大批大批慕名而来的音乐会听众;同时,扎洛蒙的管弦乐团规模也要比在原先在艾斯特哈萨时的宫廷乐队大得多;另外伦敦庞大的音乐评价舆论在当时的欧洲也是独一无二的;所有这些都让海顿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然而他最终取得了成功,因为在这里海顿不再有创作上的过多约束和限制,能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音乐理念,抒发自己的感情。在伦敦前后数年,海顿总共创作了12首大型交响曲,这也是其音乐生涯中最后的交响曲作品,堪称巅峰之作! 

        D大调的第93号交响曲

D大调的第93号交响曲,这首在哈德福夏郡乡间创作的作品,拥有轻松活泼的迷人气质,首演于1792年2月17日。相比先前上演的两首作品,第93号获得更大的成功!

Symphony No. 93 in D major: I. Adagio - Allegro assai
Symphony No. 93 in D major: II. Largo cantabile
Symphony No. 93 in D major: III. Menuetto & Trio: Allegro      
Symphony No. 93 in D major: IV. Finale: Presto ma non troppo      
伦敦最著名的大媒体《泰晤士报》称作曲家海顿是“无人可与之比肩”,赞赏这部作品拥有“精巧的结构”、“新奇的思想”、“令人快意的变幻莫测”、“与作曲家崇高而伟大思想相结合……”。文章还说:“批评家的眼光由于额外的光彩而突然一亮——这正是伟大的画家想要捕捉的瞬间——这种神态一般不会在人的脸上表现出来,除非在像这样的难得而伟大的场合……”。

这就是第93交响曲的魅力所在,我们可以理解评论员在撰写这篇文章时候,心中的喜悦之情正是源自海顿这部优秀的创作。作品以嘹亮的号角齐鸣作为开始,随后快乐和愉悦的旋律如泉水般奔腾不歇,一往无前,评论家们认为这种意境是海顿在伦敦时期特有的状态,而这部交响曲又被认为是“极富英格兰风味”的作品! (花瓣雨音乐论坛)

G大调第94号交响曲(惊愕)

惊愕交响曲(Sinfonia  No 94 'The Surprise“)奥地利作曲家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的《G大调第九十四交响曲》有两个别名在德国称为《击鼓交响曲》;在中国、日本以及英国等地称《惊愕交响曲》。这是海顿为伦敦听众写下的前六部扎洛蒙交响曲中的一部。作于1791年下半年。于1792年3月23日,在伦敦的第六次扎洛蒙演奏会上初演。扎洛蒙是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1745年生在德国波恩,1781年到伦敦,作为经纪人,从1786年起开办定期演奏会。他非常敬佩海顿,因此约请海顿到伦敦发表12部新的交响曲。海顿是1791年1月2日到达伦敦的,当年就完成四部交响曲,第二年又完成两部,这六部合称”第一期扎洛蒙交响曲“(第93-第98交响曲)。另外六部合称”第二期扎洛蒙交响曲“(第99-第104交响曲),作于1793-1795年。这十二部扎洛蒙交响曲有时又称为伦敦交响曲或者“伦敦(扎洛蒙)交响曲集“。本曲是海顿108部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Haydn: Symphony in G, H.I No.94 - 'Surprise' - 1. Adagio - Vivace assai      
第一乐章  G大调,6/8拍,用柔板的序奏与简洁明快的主部构成的奏鸣曲式谱写。整个乐章以第一主题为核心。
Haydn: Symphony in G, H.I No.94 - 'Surprise' - 2. Andante     
  第二乐章 行板,C大调,2/4拍,变奏曲式。变奏主题由各自反复的两个8小节段落组成。一开头轻轻奏出主题的前8小节。当这个8小节反复时,开头奏得更轻,但是到了末尾,突然用伴奏的最强奏的击鼓声与整个乐队的全奏声响,使听者大吃一惊。本曲的两个别名“惊愕交响曲”和“击鼓交响曲”就是由此而产生的。据说,初演后就有了“惊愕”的提法。变奏主题的主旋律具有民歌风格,海顿后来在清唱剧《四季》中的一首咏叹调的伴奏中,再次采用了这支旋律。接下去是四个变奏和主题旋律的结尾。
Haydn: Symphony in G, H.I No.94 - 'Surprise' - 3. Menuet (Allegro molto) 
      第三乐章  快速的小步舞曲,G大调,3/4拍。第三拍有重音,形成了独特的诙谐气氛。
Haydn: Symphony in G, H.I No.94 - 'Surprise' - 4. Finale (Allegro di molto) 
      第四乐章  终乐章。G大调,2/4拍,双主题的回旋奏鸣曲式。第一主题轻快,第二主题带有舞曲性。在结尾处先由木管奏出第一主题的主要动机,然后用“惊愕”的手法即以定音鼓强奏为信号,转入降E大调的插句,违约去增添了新鲜的色彩。

D大调的第96号交响曲(奇迹)

Symphony No. 96 in D major: I. Adagio - Allegro      
Symphony No. 96 in D major: II. Andante      
Symphony No. 96 in D major: III. Menuetto & Trio: Allegretto      
Symphony No. 96 in D major: IV. Finale: Vivace (assai) 
      D大调的第96号交响曲《奇迹》,然而这个漂亮而引人的标题,其实是一个以讹传讹的误会。传说在这首交响曲首演的那场音乐会上,海顿亲自指挥。准备开演前,热情的伦敦观众为了争睹这位作曲大师的风采,纷纷从后面挤到前台来。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生了——音乐厅天花板上的吊灯不知何故突然掉了下来!不可思议的是,这个危险的场景并没有让任何一位观众受到伤害。海顿脱口而出:“奇迹!”由此这首第96交响曲便有了这样一个“雅号”。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这很可能是一则捏造的趣闻轶事,也有人根据一些史料查证后认为,这个吊灯坠落的意外其实发生在1795年第102号交响曲首演时,而非第96交响曲首演的音乐会上。英国评论界对于这首海顿登陆英伦后上演的第一部新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尤其是它简练、优美的管弦乐配器,让听众为之着迷。这首交响曲以自己活泼明亮、精致光彩的气质为伦敦这个充满雾气的城市带去了以前不曾有过的音乐氛围。 

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

Symphony No 100 In G Major, Military-Adagio, Allegro
Symphony No 100 In G Major, Military-Allegretto
Symphony No 100 In G Major, Military-Menuetto, Moderato
Symphony No 100 In G Major, Military-Finale, Presto 1794年3月31日首演的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为作曲家带来了更大的轰动,甚至有报端认为这是“海顿有生以来最大的成功”——音乐会演出现场气氛火爆到极点,“安可”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女士也纷纷放下矜持,加入了欢呼的行列。

诚然,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交响曲,但能获得这样程度的欢迎,一定程度上则是因为这部交响曲本身所蕴含的热情和火爆。海顿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显然力图赋予其一些特别的元素,因此在配器上采用了许多打击乐器,诸如三角铁、大鼓以及钹,在终曲乐章中刻意营造出一个热烈的战争场面,其标题“军队”也是由此而来的。

虽然有人认为海顿的这个尝试并不成功,缺乏真正的英雄气概以及战斗气氛,仅仅以火爆的乐器效果根本无法增加曲目的内涵,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军队”交响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终曲乐章中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新,让伦敦听众感到了特别的新鲜和刺激,也让《军队》成为了海顿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D大调第101交响曲(时钟)


1794年3月3日,D大调的《第101交响曲“时钟”》在汉诺威广场音乐厅首演。这部作品的第二乐章慢板中,伴奏充满着规则的八分音符节奏,各种乐器以独特的点奏方式营造出类似时钟钟摆的音色,滴答作响的效果精致而逼真,因此后人为这部作品加上了“时钟”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标题。

这部交响曲确实是能突出体现海顿个人风格、且广受世人好评的知名作品。在首演之后英国著名的《预言家报》便迫不及待地宣称,这部交响曲是海顿的“最佳之作”。虽然这个结论并不一定客观,但却反映出听众对其的喜爱之情。事实上确实有不少人认为,即便把《第101交响曲》列为海顿最杰出的交响曲,它也是受之无愧的,这源自其匀称均衡的结构以及质朴清新的旋律。

Symphony in D, H.I No.101 - The Clock:1. Adagio - Presto 
第一乐章,舒缓而宁静的引子段落过后,是具有强烈民间舞蹈气息的快板,充满着海顿一贯欢乐、开朗的风格。
Haydn: Symphony in D, H.I No.101 - 'The Clock' - 2. Andante
第二乐章则是作品赖以成名的段落,栩栩如生的钟摆节奏体现出作曲家充满生活情趣的艺术格调,而小提琴则在这机械而缓慢的“钟摆”音色背景下,演奏出一段极其优美典雅的旋律,令人赞叹。
Haydn: Symphony in D, H.I No.101 - The Clock - 3. Menuet (Allegretto) - Trio 
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也是同类乐章中规模比较大的一首,以海顿一贯喜爱使用的八度跳跃进行。
Haydn: Symphony in D, H.I No.101 - 'The Clock' - 4. Finale (Vivace)  最后的乐章尤其精彩,甚至有评论家认为这部作品的末乐章是海顿所有创作中最了不起的终曲。这支欢乐明朗的回旋奏鸣曲,充满着华美和力度,刚毅之中透出宽广的风范,同时又兼有乡村歌曲以及民间舞曲的朴实精华,乐章最后在激昂而振奋的气息中辉煌地结束。

降E大调第103交响曲(鼓声)

降E大调《第103交响曲“鼓声”》同样引人瞩目,因为这部作品是海顿所有交响曲当中篇幅最长的一首。

这部首演于1795年3月2日的作品,以定音鼓滚奏作为曲目的开端,这在交响曲创作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因此这部交响曲便有了自己的标题“鼓声”,也有的翻译为“擂鼓”。虽然在知名度上这部交响曲并没有超过此前的几部作品,但由于创作风格上的成熟,使其成为海顿交响曲创作历程中的典范之一,评论界认为它完美地体现了作曲家的创作技法。


第一乐章扑面而来的连绵鼓声以及随之而来的引子,让曲目的开始部分显得严肃而深沉,随后转入充满着舞曲旋律的基本主题。整个乐章中,不同乐器的音色转换以及突然变化的调性色彩都体现海顿独特而幽默的创作手法,实在是引人入胜。
 第二乐章以双主题二重变奏曲写成,篇幅较大,第一主题为一首克罗地亚民歌,旋律舒缓而动听;第二主题则类似进行曲风格,两个主题之间形成调性对比,而且在音色上也体现出变化,配器上的卓越技巧使得整个慢乐章听起来充满着丰富的色彩。
终曲乐章依然是常用的回旋奏鸣曲形式,整个乐章构建在单一主题之上,这是非常少见的。虽然看似十分简洁,但经过海顿的精巧设计却展现出无比精妙的变幻。这个充满锐气的乐章,虽然没有《第102交响曲》终曲的狂欢气质,但肃穆的神情中依然透露出一丝愉快而富有活力的气息。 

D大调第104交响曲(伦敦)

海顿的最后一部交响曲是D大调的《第104交响曲“伦敦”》。虽然我们习惯将作曲家为扎洛蒙所作的12首交响曲统称为“伦敦交响曲”,但No.104无疑是最为“正宗”的一部,也是作曲家为自己数量庞大的交响曲作品、漫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所作的一个出色的总结。因此其标题和音乐作品本身内容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 'London': I. Adagio - Allegro 
      乐曲以一个相当震撼人心的、具有强劲力度的引子开始,这个长达两分钟之久,缓慢却富有底蕴的引子显得独特而具有标志性意义,随后乐曲转入欢快的、充满音色对比变化的舞曲段落,隐约中显现出一丝诙谐和幽默的气质。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 'London': II. Andante 
      第二乐章是一首抒情曲,宁静而明朗,但又略带一些忧郁和妩媚。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 'London': III. Menuetto & Trio: Allegro      
Symphony No.104 in D major - 'London': IV. Finale: Spiritoso 
      第三乐章风格接近于玛祖卡舞曲,用复三段体写成,轻盈而平稳。作品的终曲乐章为典型的奏鸣曲形式,其第一主题据说取材于当时一首相当流行的克罗地亚叙事民歌,但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作曲家是以一种英国街头叫卖为旋律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不过无论真相如何,这个充满着民歌风味的乐章是令人激昂而振奋的,当最后一个音符结束之后,海顿的交响曲创作历程也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 Joseph 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

海顿的音乐作品涉及各种体裁与形式,创作有100多首交响曲、为各种乐器使用的协奏曲、80余首弦乐四重奏、50多首钢琴奏鸣曲、30部左右的歌剧、以及大量的弥撒曲和宗教礼仪曲、康塔塔、清唱剧、独唱用的声乐曲、小型器乐曲(嘻游曲、小夜曲、小步舞曲等),还有众多的民歌改编曲  。

海顿作品具有健康、明快、幽默、轻松的气息,在气质上保持着与民间音乐的联系,粗犷质朴的民间舞曲被他引入了交响乐的形式中。他的旋律清新明快、和声简明清晰,结构合理,作品的细节处理到位,力度上常有突出对比。此外,海顿受启蒙思想的影响,所以他的音乐表达了对人生、世界、自然的热爱和他本人乐观坦然的性格、豁达的态度。总体观之,海顿的音乐既不同于前期或同时期的作曲家,也区别于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完善了古典音乐的风格与样式,使其成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