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3日 15:55来源:凤凰江苏
现任常州画院副院长、常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的吴鸣先生,是一位具有清晰艺术思考和个性艺术追求的优秀中青年中国画人物画家。他自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后的20多年来,始终坚守自己的审美理想,坚持中国画艺术本体的追求,在如何坚持中国画人文精神、贴近时代审美和个性表达上作出了自己应有的回应,以一批凸显个性风貌的人物画,尤其是那充满江南吴韵和浓郁诗意境界的女性主题人物画,在全国及省级诸多重大展览中频频入选、崭露头角,其在人物塑造中注重形神兼备与诗性表达的特质尤为业内所关注。 在各类绘画题材中,人物画素来占有重要的位置。不仅因为人物画要求作者必须拥有坚实的造型能力,还要求作者具备捕捉人物性格特征的敏锐性和对造境、诗化的把握度,此外还有人物画本身特有的社会功能,必须在主题性作品中体现正能量。早在1600多年前,晋陵(常州)无锡人顾恺之在他的著名论著《论画》中说道:“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不待迁想妙得也。”又说道:“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顾恺之第一个明确揭示了绘画中“传神”与“迁想妙得”的艺术本质,也标志着中国绘画由附庸走向了艺术自觉。在中国画的品评里,文人性、诗性与笔墨性作为中国画的三大文化特质,也是考量作品品质、内涵、容量的重要标准。及至宋代,随着文人参与绘画,中国画的评品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苏东坡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并倡导“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的“诗画一体”的美学主张,中国画自宋以后便以讲求“诗意”和“诗境”的表达为美学旨归了,中国画无论人物画还是山水、花鸟画,也遂由写形转向了写意。 缘于家学,吴鸣自幼喜爱绘画并承庭训发蒙,及长,负笈金陵,受业于范保文、范扬、徐培晨、黄柔昌、刘赦等名师,于人物、花卉、山水及书法均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鉴于个人心性与审美取向,毕业创作便选择了工笔人物画,并矢志作为自己艺术上的探求方向和着陆点。大学毕业后,吴鸣一直致力于人物画创作,工笔与写意交替、齐头并进,尤于工笔人物画创作上取得了不俗的佳绩。或因自幼生长并长期生活、工作于吴侬软语的江南故里,家乡随处可见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古巷细语、杨柳晓岸、烟雨晨霭……这般如诗如画的意境自然成为了视野的中心。吴鸣确也迷恋这方养育自己的水土,娟秀、温婉、柔情的江南女子、江南风情便常常成为了画中的主题,反复“吟唱”且不知厌倦。环视画坛,钟情于江南风情的人物画家不胜其数,油画、水彩画也均不乏佳作,但若论最能表现出江南淡雅、迷离、柔若无骨却又韵致入味者,中国画春蚕吐丝般的线条和弥漫渲淡的水墨当是不二之选。对唯美和诗意的追求,是吴鸣艺术审美的主线,而对女性青春和美丽胴体的礼赞则是其内心深处不可扼制的激情所在和艺术创作的原生动力。在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中,女性是青春、美丽、纯洁、母性、生殖和爱的化身与象征,赞扬女性人体美的美术作品更是不胜枚举,维纳斯、马哈、海伦……吴鸣的人物画多以青春美妙女子为主角,姣好的面容、精致的五官、修长的身材、优雅或略带野性的气质……每每让人产生无限遐想,却又难以在现实生活中得以捕捉!无论是盛装还是裸体,观者总是感觉到一种纯净、健康之美,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圣洁与庄重之美,这也恰如画中的空白、诗中的虚拟,让人寻味再三。 吴鸣近期创作了一批唐人诗意作品,笔下虽依然是青春朝气的少女、吹箫弄笛的仕女、罗衫轻卸的裸女……但借助了诗的比兴手法,充分挖掘并发挥形象之外的虚空境界与弦外之意,显露了非同凡俗的艺术机智与艺术灵性。借助诗意来讴歌女性之美、人性之美,或以女性作为美的象征、载体来阐发诗意之境界,都可视为作者在人物画创作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新探索,他的这种探索不仅源自于内心深处的自觉感动,也契合着中国画人文内涵与精神的指归,亦显现着作者一以贯之的审美理想与一路前行的执着信念。 作为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常州,城市性格和精神气质里是从来不缺诗性的。从季札挂剑到齐梁烟雨,从东坡豪兴到毗陵六逸,常州也从来不缺文豪和诗人。这种深植于骨髓、飘散于空气里的诗性养育出了恽南田等一批杰出的书画家,先贤们那秀雅清正、入神超逸的情致与风骨,亦无时、无处不在熏染着这座城市的子孙后代。吴鸣能远承先贤之文脉,近接时代审美之精神,其在人物画中对诗意境界的努力探寻,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花朵。 [责任编辑:曹蔚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