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 无痛诊断-p25

 刀疗象数 2019-07-10
无痛诊断:

无痛诊断在操作上要求较高,除具备中西医专业知识外,更要有扎实的基本功,经过长期的临

床实践去的丰富的经验,准确地进行反射区定位,熟悉脏腑不同病患在主要反射区可能出现的

常见和少见的表现,并在操作中细心观察、反复比较,才能做出较为准确诊断。

在具体操作中,主要靠手感和观察足部的气色形态、触摸各反射区的异常变化,关节灵活程

度。

足部的气、色、形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对临床辩证有着独特的意义。

气:主要是观察足部皮肤的光泽程度如何,一般来说皮肤明亮、润泽为“有气”;
晦暗枯槁为”无气”。

“有气”反应人体气血通畅,使脏腑机能旺盛的表现。

“无气”则提示人体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身体素质差。在望气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足部整体

和脏器的反射区“有气”“无气”。如果整个足部发暗无光泽,仿佛笼罩一层黑雾,提示机体

免疫功能低下,会出现全身位反应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高热、肾炎等等。若某反射区出现

晦暗枯槁,则表示与某反射区相应的脏腑功能失常或有病变。

”色”:是指通过对足部颜色及其变化的观察,已作出对人体健康及疾病情况的判断。

在中医中,将“色”分辨为五色,即青色为肝,红色为心、白色为肺、黄色为脾、黑 色为肾,

其判断疾病是:

①青色:为厥阴风木之色,肝胆之色。主寒症、风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寒凝则气滞血瘀,经脉拘急收引,故色发青,甚至青紫;经脉瘀阻,不通则痛;血不养筋,肝

风内动则抽搐惊风。

痛证一般色青而脉紧或弦;寒证则脉紧;瘀血一般脉涩。

总之色情主肝病,可能见到两肋下痛到小腹,令人善怒,耳无所闻,善恐,气逆则头痛颊肿等

症。

②红色:为暑热之色,手少阴经之色。心手厥阴、小肠之色。主热证,赤甚为甚热, 微赤为虚

热。

气血得热则行,热身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色赤红。

若满足通红,多为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若局部发红,为对应脏腑有热证。

总之,色赤主心病,可能见到胸中痛,肋下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大,肋下与腰相引而痛。

③白色:为燥金之色,手太阴经之色,肺与大肠之色。主寒症、虚症、脱血、夺气。
白为气血不荣之候。阳气虚衰,气血行迟,或耗气失血,气血不充,或寒凝血涩,经脉收缩,

皆可导致足成白色。

颜色淡白而稍显暗淡,一般是虚寒证。若晄白虚浮,或苍白,或晦暗,多为久病阳虚,或气血

俱虚。白而色偏青,多见里寒实证。色白少泽,多为气虚,或气血俱虚。白而淡黄、或白如鸡

皮者,皆为失血、血脱。晄白浅淡,非脱血即心不主血。

总之,白乃肺与大肠病之色,可见咳喘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痛。虚则少气

不能投息,耳聋嗌干,肠中切痛,当脐而痛,不能久之立等症。

④黄色:为湿土之色,脾胃之色。主虚症、湿症。
黄色乃为脾虚湿蕴之象征。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气血不充,故皮肤发黄。

一身俱黄,属“黄疸”,黄而明亮,属“阳黄;”黄而晦暗,属“阴黄”。

黄而枯燥不暗为热伤津液;黄而肌肉消瘦,多是胃病虚热。黄而色淡,多是胃病虚寒。黄而兼

白,脾胃虚寒。黄而兼青,多脾虚泄泻。黄白无泽,多脾虚气虚。黄色淡,枯槁无光,称

为“萎黄”,多是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总之,黄色主脾胃病,可见身重,肌肉萎缩,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餮泄。食不化,腹瞋

胀,胃脘当心而痛,饮食不下等。 

⑤黑色:为寒水之色,足少阴之色,肾与膀胱之色,主肾虚,寒症、痛症,水饮和瘀血。

黑色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

畅,故色黧黑。

色惨然青黑,多为中寒。若惨黑带紫色者,多为时疫邪盛;黑如烟煤者;多为中恶腹痛。

总之,黑色为肾与膀胱之病,可见腹大,胫肿,喘咳,身重,盗汗、恶风、虚则胸中痛,大腹

小腹痛,清厥,意不乐;不得小便窘急,溢则水留为胀,小腹扁肿而痛。

据足部诊断经验,依据中医理论归纳如下:(p28)

①青色:表示痛症,血液循环差。

在某反射区上出现青色,表示该处有痛症或是血液循环差。青紫色大多是血液循环差。蓝或绿色多是肠道功能障碍。

②红色:红浓淡的不同,可代表不同的病症。

浅红:一般是指低热。

深红:表示该处有较重的病症,一般是炎症。

鲜红:表示相应脏器有出血点,但要排除朱砂痣。

暗红:多呈条状,一般表示外伤或刀口愈合期。

棕红色:表示病愈不久,或手术后刀口已封口。

绛红色:提示心火旺盛。(p28)

③白色:表示炎症、贫血、失血。

局部有白点:表示慢性炎症;偏红是急性或急性发作,偏黄则病程更长。红白相间的一般是较重的炎症,可能是有发热,血压升高的情况。区域有白点,如头部反射区有,就代表头痛、腰反射区代表腰痛。若整个足部呈白或偏黄,一般是失血、贫血症。

④黄色:主黄疸病、慢性病、免疫力功能低下。

足部俱呈黄色一般是黄疸病,某反射区有黄色,说明该区部位有慢性病。

⑤黑色:多见于危、重症、或色素沉着。

黑色点:多表示相应部位有危症、重症、若枯槁无泽,则更要引起重视。

个别老年人的老年斑或色素沉着,也表示相应脏腑功能较差。

形态是指足部反射区在皮肤上显露的视觉形态与状态。主要八种:凸、  凹、  浮、  沉、  微、  甚、  散、  抟。

1.凸:在足部某反射区上,皮肤呈略硬或硬形态较周围皮肤凸起。表示相对脏腑器官有病变。由于高于周围皮肤,故经常受摩擦,形成“老茧”。若是白色凸起是较重的炎症或良性占位性病变。黄色凸起是慢性疾病,或是疾病的遗留痕迹。若是青紫色凸起点,且边缘不清,有恶性病变的可能,要立即采取西医检查手段检查。

2.凹:某反射区上皮肤较周围皮肤低凹。一般表示相应脏腑萎缩,或相应部位脏腑器官做手术摘除。

3.浮:某反射区气泡状物显于皮肤之下,比较浅,称为浮。表示病变部位表浅,病程短,病危浅、病情轻,预后良好。

4.沉:表示气泡状物显现于皮肤之内。位置较深,表示病变部位较深。表明病程长、病位深、病情重、予后稍差。

5.微:是指某反射区气色斑点颜色较浅淡的一种征象。说明人体对应部位正气虚,所为虚症,有阴、阳、气、血虚损的区分。

6.甚:是指某反射区气色斑点颜色较深浓的一种征象。说明邪气过盛,所谓实证。临床表现很复杂,如发热,胸闷、便秘、小便黄、脉实有力,舌苔厚腻等。

7.散:是指某反射区气的气色团中,其色点距离较远,比较疏散的一种征象。说明病情轻。病向愈。

8.抟:是指某反射区气色团中,其色点密集的一种征象。说明病情逐渐加深,无缓解的趋势。

凸、  凹、  浮、  沉、  微、  甚、  散、  抟是八种主要形态。这八种形态是主要形态。这八种形态是相互可以变化的。观察这些形态的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如气色有浮转沉,说明病情在发展,有散转抟,则病情在加剧,反之则好转。系统地观察这八种形态,可以了解疾病的病情轻重,病位深浅,予后良差等。

气、色、形态是一个完整的观察过程,是以色为中心的,气是指的“色之气”,形态也是“色的形态”。三者有着综合观察过程,若经过长期实践,不断总结,就可以对疾病做出一个较为完整的诊断,则可达“望而知之”的境界。

在无痛诊断中,要注意各反射区有否小丘疹,小硬块、颗粒、气泡物,这些都是病理沉积物,被称为阳性反应物。阳性反应物分为四种异常现象---气泡物、颗粒、条索状物、块状物。(p30)

气泡物:气泡物的产生是由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供氧不良,以致二氧化碳不能交换代谢排出,在组织细胞中含有二氧化碳,当用手指向一个方向推压时,将气体驱赶膨胀时,手感觉到气体存在,患者同时感到有明显的疼痛。所以在各反射区遇到气体,则表示该反射区对应的器官有功能性的变化。

在各反射区遇到的气感是不一样的,在皮下结构致密的反射区,如额头、三叉神经、鼻大脑等反射区,呈捻发痒感觉;在皮下结构疏松的反射区,如肾脏、输尿管、膀胱、胃和小肠等呈水泡样感觉。

   2.颗粒:有代谢产物中的酸类或结晶物质沉积在局部所致。手感与气体不一样,气体是时有时无,轻压可感觉到,重压则无。颗粒是有实物感,越重越明显。与有颗粒,表示相应器官有炎症、钙化或结石等变化,多为器质性变化。

   3.条索状物:手感喂不规整的长条物质。轻重压都可感觉到,多表示相应的器官有陈旧性变化,或表示相应部位曾经做过手术或有外伤。
    4.块状物:块状大小不一,软硬不一。块状程度大的如蚕豆,小的比黄豆还小;软硬程度软的如新鲜的纯鱼肉样,硬的如鲨鱼的软骨样。根据不同的反射区,有的属于功能性变化,如在肛门直肠反射区的块状物。如果是占位性则为器质性变化。

四种手感在某种反射区有时单独存在,也有时有两种存在。在检查时所遇到的异常感觉,分别以(1)(2)(3)(4)来表示。“1”表示气感,“2”表示颗粒,“3”表示条索状物“4”表示块状物。左脚四种手感编号写在反射区的右上角,右脚的四种手感编号写在右下角。(p30)
                                                                             摘自《足部反射区按摩法---丁元根》                                                                                                                            p2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