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永远的瓦尔登

 盛世华章润天下 2019-07-10

瓦尔登湖是美国东北部的一个湖泊。1845年3月,梭罗远离现代文明,在瓦尔登湖畔的树林里建造了一间小木屋,并在那里过了两年零二个月的独居生活。这是一片神奇的所在,因梭罗细腻多彩的笔触为世人所知。梭罗的时代,美国的工业革命发展正如火如荼,工业文明的种子遍地开花,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追逐也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作为一名自然主义者,梭罗希望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提醒人们,人们完全可以过另一种生活。那时的瓦尔登还没有过多地留下人类的痕迹,因而幸运地保持了大自然神奇的原始张力。那山,那树,那湖,那水,都因四季运行而呈现不同的画面;水中鱼儿灵动自如,林中鸟儿自由飞翔,朝晖晚霞,夏雨冬雪,都是瓦尔登独有的精灵。还有林间的那间简单而又舒适的小木屋,以及屋中那颗有趣的灵魂。

梭罗在瓦尔登的生活简单、自然、随性,他旨在以自己的经历向世人昭示一个道理:简单的物质生活更利于人类放飞心灵,过盛的物欲是心灵的桎梏。为此,他不惜记下在瓦尔登湖畔生活的每一笔开支和收入,证明人类不必为了物质财富极大化而让自己身心俱疲。人应该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心灵的自由和思想的提升。对一个更重视精神享受的人来说,那才是更至高无上的追求。于是,他在简单的劳动之后,读书、写作、思考,欣赏自然美景,观察物候变化,感受大自然的诸多奇妙之处。摆脱了物欲与物役,他是一个自由洒脱的人。

他基本不借用外力和现代工具,自种自食,自得其乐。亲自耕种,劳动不可谓不艰辛,生活不可谓不艰苦,但他向我们展示的分明是一副自得其乐、潇洒自在的生活画卷。想想吧,一片幽静如画的湖面,一片四时变幻的森林,一间简单而舒适的小木屋,没有人类打扰他的清修,只有万籁齐聚的乐趣。瓦尔登湖为梭罗提供了一个绝无仅有的栖身之处,那里是他的天堂。梭罗是一个热爱生活和长于思考的人,他为瓦尔登那天然原始的底色涂上了人文色彩。没有梭罗,瓦尔登只不过是一片荒寂的所在。在这个意义上,瓦尔登与梭罗两相成全。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一位辞官归隐、亲自劳作的诗人——陶潜明。作为一个士大夫,他亲自参加了劳动实践,因此他的诗质朴自然,浑然一体,言近旨远,韵味无穷。“锄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聊聊数字勾勒摹画出乡村劳作的真实场景,他也由此开创了著名的田园诗派。自然的总是亲切的、质朴的,少了矫揉造作,多了一些真情实感。所以,千百年来,我们将陶潜明的诗奉为经典,常读常新,从中我们读出了浓浓的烟火味、人情味,读出了内心深处对自然的深深眷恋。不信你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至今那依然是温暖我们心底的画面。那画面是怎样的宁静,怎样的祥和,怎么的打动人心,没有利益纷争,没有机变权谋,成为名利场中疲累了的人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古今中外,人同此心,情同此理。自然的魅力是永恒的。

梭罗是自然主义者,他倡导大类对大自然的自然融入。是什么机缘促使梭罗选择了瓦尔登已不重要,但梭罗将在瓦尔登湖的四时风物、生活经历、所思所感诉诸笔端,给一百多年后的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带着恨不得一见的心情去领略瓦尔登的绝世容颜。

后工业文明时代,人类的足迹上天入地,无所不至,美丽的瓦尔登恐怕已不复当年;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无所不在的生存压力,使人类疲于应对。真得是我们好好反思的时候了。今天,梭罗的《瓦尔登湖》再次走俏,不仅代表了人们返归自然的向往,也代表了对当下生活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思。

人间已无瓦尔登。身虽不至,心向往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