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良渚文明 1、什么是良渚文明? 良渚文明是指1936年发现的位于杭州市区西北部的良渚遗址,距今约5250-4150年,包括余杭县的良渚、瓶窑、安溪三镇之间遗址的总称。是铜石并用时代文明,因为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镇而得名。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遗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区则在钱塘江流域的东北部、东部。2012年良渚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良渚古城遗址”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 2、良渚文明的代名词:玉器 在中国众多璀璨的远古文化中,环太湖地区的良渚文明是一颗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大量且精美的玉器著称于世。从数量而言,据不完全统计,仅出土的大件琮、璧已有上千件;各类玉器共计达近万件之多,一座大幕就能出土玉器上百件之多。为此有学者提出良渚文明随葬大量玉器的葬法为“玉敛葬”。由此可见良渚文明墓葬出土的玉器之多。从分类而言,据林华东先生统计,良渚文化玉器的品种至少有61种之多,按其功用,可分为礼器、装饰、组装件和杂器四大类。从制作工艺而言,良渚文明玉器制作技艺精湛,玉器之精美,无不令人为之叹服。从文明起源而言,许多学者都在'玉礼器'和'礼制'方面发掘它的社会意义。正如如苏秉琦先生指出,'玉器是决不亚于青铜器的礼器'。宋建先生认为'良渚文化玉器的主要功能不是装饰,而与青铜器相同,也是政权、等级和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因而,良渚文化的玉器,也是文明的要素之一。邵望平先生更进一步指出,良渚文化那种刻有细如毫发、复杂规范的神兽纹的玉礼器绝非出自野蛮人之手。它必定是在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第三种力量支配下,由专职工师匠人为少数统治阶级而制作的文明器物。由于同类玉礼器分布于太湖周围甚至更大的一个地区,或可认为该区存在着一个甚至数个同宗、同盟、同礼制、同意识的多层金字塔式社会结构或邦国集团。 ![]() 二、华夏民族(华夏族) 1、什么是华夏民族(华夏族)? 华夏民族是汉民族的旧称,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的后代血脉,与居住在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苗族的一部分逐渐融合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华'这个字的地位非常崇高圣洁,显赫尊贵;夏则是华夏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王朝;因此也称“华”、“夏”、“诸华”、“诸夏”、“中华”、“中夏”。华夏民族是黄河及长江流域最早的居民。华夏先民主要活动在黄河中下游,在黄河流域留下了众多的文明遗址。 ![]() 2、华夏文明:唯一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 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传承至今的古老文明。华夏民族是黄河流域最早的居民,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流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今甘肃天一代)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于7000-5000年前在被盗长城沿线与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再又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为华夏文明圈的代表。华夏族于商周时期迁往江汉平原,往后南迁至南部更深远的区域。华夏文明讲究礼仪以却别于周边民族。夏,大也。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华夏皆谓中国,而谓之华夏者,言有礼仪之大,有文章之华也。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亲被王教,自属中国,衣冠威仪,习俗孝悌,居身礼义,故谓之中国'。 ![]() 三、良褚文明与华夏民族间有无关联系? 1、从地域而言 良渚文明距今约5250-4150,良渚文明的核心区在余杭地区及太湖一带属于中国的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明活动范围主要在黄河中游,距今4000年龙山文明主要活动范围在黄河中下游(山东济南一带)。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受交通所限,身处于南方长江中下游的良渚文明未能与黄河中下游早期的仰韶文明和晚些时候的龙山文明都没有交接。就交通发展水平而言,可以推断出良渚文明应该独自在长江流域发展,并未受到黄河流域文明的影响。 2、从时间而言 长江流域的良渚文明是在距今5250-4150,黄河流域的华夏文明有距今约7000-5000年的仰韶文明和距今约4000年的龙山文明。根据复旦大学的基因研究对照和历史迁移记录,汉民族的扩张主因是历史上的由北往南的人口移动所致。按照这个来推算如果良渚文明是华夏民族建立的文明,那么良渚文明和龙山文明有可能都是仰韶文明的延续,但是通过考古发掘良渚文明和龙山文明之间并没有共同之处,良渚文明和仰韶文明也没有传承关系,而是仰韶文明和龙山文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3、从出土文物来看 良渚文明以出土精美的玉器而著称于世,量多、制作精美、是当时礼器的代表,因为随葬的玉器量多,学者还推测出当时盛行“玉敛葬”的说法。除此外良渚文明在制陶器方面,技艺也是十分精湛,由马家浜时期手制的厚胎陶器转向轮制的薄胎陶器发展,而且种类繁多,有的还是精细刻划花纹和镂孔,或施用彩绘。而华夏民族的仰韶文明制作工具还停留在磨制石器,出土最为世人所知的是制陶业,仰韶文化制陶技术最能代表当时的手工业经济发展的水平。不过,制坯还停留在手制阶段,不少小件器物仍采用直接捏塑的简易方法。龙山文化以出土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而在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显然没有发现大量使用和制作玉器的出土佐证材料。 ![]() ![]() ![]()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大胆得出结论良渚文明不是华夏民族所创建的文明,而是有南方的民族创建并独立发展的文明存在。因为从考古来看,良渚文明和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之间并没有太多共通性。良渚文明可能是因为不可抗逆的天灾消失在了文明的长河中。从叠压在良渚文明之上,作为后来者的马桥文化并未继承良渚文明特有玉文化为灵魂的文化因子,故而认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明。 不知阁下是否认同,请批评指正!为谢!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