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8日/医麦客 eMedClub/---2019年7月5日,正大天晴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抗肿瘤药“盐酸安罗替尼胶囊”针对软组织肉瘤(STS)的Ⅱb期临床数据良好而获得上市批准。这不仅是中国首个获批软组织肉瘤适应症的靶向治疗药物,也是在全球范围首次由中国自主研发在此适应症上市的靶向药物。同时正大天晴也正积极布局该靶向药物联合免疫疗法助力软组织肉瘤的治疗。 软组织肉瘤 肉瘤具体指的就是因人体肌肉、结缔组织中的问题引发的恶性肿瘤。肉瘤多出现在人体骨膜、长骨两端、皮肤、皮下等部位。肉瘤多发病于成年人群中,病发后,不仅病情发展迅速、病程短,而且还存在引发病理性骨折、血行转移的严重后果。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的病变,因此这就是一种癌症,对于患者的生命安全有着极大的威胁。 而软组织肉瘤是一类来源于间叶组织异质性很高的实体瘤,发病率约为 4~5 /10万。由于其组织学亚型有50多种,不同亚型遗传特点不同,因此需要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加之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使其在临床上极为复杂难治,现行治疗方法极为有限。除手术切除外,主要以细胞毒类抗肿瘤药物,一线化疗药物以蒽环类药物和异环磷酰胺为主,但存在多数软组织肉瘤对化疗不敏感的问题,药物治疗进展缓慢。 传统治疗现状
另外,瑞戈非尼(II期研究证实可延长PFS)、阿帕替尼(临床试验进行中)以及拉罗替尼(FDA已批准上市,用于NTRK融合患者)也都积极用于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试验当中。 免疫治疗现状 对于软组织肉瘤的患者,现有可供选择的好的治疗方式少之又少。因此,靶向、免疫药物治疗探索是这类少见肿瘤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化疗和小分子靶向药物是软组织肉瘤治疗中的主力军,但效果及适用类型仍然有限。 免疫治疗方面,国外PD-1/PD-L1药物的上市已经证明了这种针对癌症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最有效的手段之一。然而官方所批准的适应症仅局限在PD-1单抗有效率相对较高的肿瘤类型,如非小肺癌、恶黑和霍奇金淋巴瘤。最近几年以K药和O药为代表的PD-1单抗也正在尝试推广到更多的肿瘤治疗中。在国内,拓展适应症之外的瘤种也纷纷开始盲试。
在免疫疗法单药治疗上,前期的一些尝试或多或少的取得了一些比较好的临床结果,但副作用也是层出不穷。这似乎指向同一个结论:对于软组织肉瘤,免疫疗法的单药治疗效果欠佳。 免疫治疗与传统药物联合治疗 有专家指出,软组织肉瘤中肿瘤免疫原性缺乏可能是造成免疫治疗不敏感的关键机制。通过合适的联合治疗,使冷肿瘤变成热肿瘤,并且选择合适的软组织肉瘤亚型和分子标记物,可能是未来软组织肉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方向。
1. 化疗和免疫治疗联用:
2. 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联用:
3. 针对不同靶点的免疫治疗药物的联用:
结 语 相比其他药物单一治疗的方案,上述中的部分免疫联合治疗已经表现出可耐受,且持续时间更长,容易为患者所接受的结果,在肉瘤治疗这个领域呈现出了良好的前景。而正大天晴正在将其旗下PD-L1药物与新获批的安罗替尼进行联用的思路,对于治疗方案选择极其有限的肉瘤患者来说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治疗模式。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肉瘤患者治疗局限的历史将会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