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鉴赏精选26至50题

 江山携手 2019-07-10

古诗鉴赏精选26至50题

   26、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转应曲·边草

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洪培欣语文网

(1)“重叠复沓”是古诗词中常用的结构方式与手法。请简析它在这首词中的作用。(3分)

(2)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或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文字。你认为这首词的“眼”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4分)

    (1)①可创造意境,加强语意、感情的抒发,以尽其情。(1分)②如“边草”的叠句,就造成了一种茫茫无边的荒凉草原的意境,从而为老兵提供了一片迷离的活动背景,以烘托其空虚彷徨的心理状态。“明月”的叠句不仅造成了一种月光满地,使戍卒辗转难眠的意境,还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致,强烈烘托了老兵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2分)

    (2)①词眼是“愁绝”。(1分)作者为了突出词眼,增加其艺术感染力,先进行了景物烘托---边塞将尽的枯草,积满山山岭岭的冰雪,初晴的夜空上普照大地的明月,偶尔传来的悲切呜咽的胡笳声,用这诸般景物托出那羸弱的老兵。这样步步写来,层层烘托,感情所至,就自然凝成了“愁绝”二字。这样的“愁”,自有其沉重的扣人心弦的力量。(2分)景物的烘托之外,作者又运用叠句的艺术形式所创造的艺术氛围加以烘托。这种复杂的艺术氛围,就强烈地烘托了那老兵的辗转反侧的思乡情绪,再加上那一声追魂夺魄的悲笳,困于戍守的老兵还会不“愁绝”吗?(1分)

27、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江乡故人偶集客舍

戴叔伦

天秋月又满,城阙夜千重。

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

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

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

(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请体会并说出“风枝惊暗鹊,露草泣寒虫”一句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5分)

(2)、古人写诗讲究“炼字”,“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一句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6分)

    (1)、 ①这两句通过乌鹊的惊动和秋虫的悲鸣表现了夜色的沉寂和凄凉。(意思对即可) ②抒写了身世飘泊之感和宦海浮沉之痛,寓有怀乡思亲的悲凉况味。(意思的即可)

    (2)、 ① 长畏   ②“长”意即永远沉醉不愿醒来,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才能忘却飘零之苦,暂得欢愉;侧面表现了流离的痛苦。“畏”是说害怕听到报晓的钟声,曲折地表达了不忍与朋友分别的心理,传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飘泊在外的痛楚。(其他言之成理即可)

2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1).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5分)

(2).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6分)

    (1).这两联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艳丽、壮阔宏大的晨猎场景(晨猎图),“浅草”“红旗”“白马”,写出环境色彩的艳丽,“分围”“向日”“迎风”,写出场面的宏大。(分析2分,概括1分)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作用2分)

    (2).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象。“背手抽”写出了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侧面表现出射箭技艺的高超。(形象概括2分,分析4分)

2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注:①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②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

   (1).(7分)

①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上句运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诗人登临北城楼扶杖远眺的形象,下句则写诗人见西风卷地而触目伤怀的情景。

    B.颔联写诗人在北城头远远地看见从大散关传来的烽烟,南飞的鸿雁在硝烟中把秋意带到了诗人日夜怀念的杜陵。

    C.颈联以形传神,通过诗人“搔首”“倚楼”这两个动作,形象而生动地表现了其内心烦乱不安又怅然无奈的情绪。

    D.全诗感情充沛,诗人愁绪满怀,既有登临而起的悲秋之情,也怀有对山河兴废的叹惋,还有因身世安危而生的感慨。

②请结合诗歌内容,赏析尾联中“非”和“犹”两字运用的妙处。(4分)

(2).梁启超称赞陆游“亘古男儿一放翁”,请根据这首诗的内容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并联系你的阅读积累或社会现实,谈谈你对“男儿”的认识。(不少于200字)(10分) 洪培欣语文网

    (1).(7分)  ① (3分)B。(应该是南飞的鸿雁带来杜陵秋意)   ②(4分)答案要点:解释字义、诗句表面的意思(1分);指明手法,答出对比,并说明效果(1分);说明表达的情感内涵(诗人虽壮志未酬,但雄心犹在的情怀,虽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但念念不忘收复失地、北定中原,忧虑边关战局)(2分)。

    (2).(10分)

    (1)概括陆游的男儿本色--有雄心壮志,有家国意识,有心系国家安危的责任感,有百折不回的坚韧毅力。2分(至少要说出两点)。

    (2)结合原文具体诗句进行简要分析,2分。

    (3)联系阅读积累或者结合社会现实,2分。(举例具体,恰当,有类比关系)

    (4)谈出认识,有观点句,有分析,2分。(观点鲜明,认识清楚,分析深入)

    (5)语言表达,2分(思维清晰,没有病句, 1分;语言精彩,用词恰当, 2分。)

3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宿水口

洪 臻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请分析上片写景的技巧与作用。(6分)

(2).下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

    (1). ①“断虹远饮横江水”化静为动(或动静结合),充满情趣。②写景由远而近,描写井然有序。③以乐景称哀情,为下片的抒情做铺垫。(6分)

    (2).表现了词人的羁旅愁思与孤独寂寞之感。(2 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 分)。

3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洪培欣语文网

 

南宋·黄公度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

迢迢别浦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

            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儿女悲。

    【注】诗人黄公度因反对朝廷推行的投降求和政策,被扣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

(1)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颈联中“山鸟”和“井梧”是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请指出“山鸟”和“井梧”分别喻指哪类人。(2分)

(3)黄公度的这首《悲秋》格调高致,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4分)

    (1)(4分)【答案】颔联融情于景(1分),诗句描写了远处的别浦、远去的行舟,广漠而静谧的荒野,寥廓苍茫的天空等萧瑟落寞的景象(2分),寄寓了诗人的怅惘、孤独的情感(1分)。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从题目指定的“景”与“情”的角度进行赏析,赏析“景”的区域为颔联,但“情”的赏析要注意联系上下诗句。洪培欣语文网

    (2)(2分)【答案】“山鸟”喻指那些只求一时的欢乐和和平、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井梧”喻指那些看到暂时繁荣背后隐伏着危机的、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题时要注意联系作者的时代背景及身世遭际。作者关切时事,借眼前实景委婉曲折地表达对朝廷投降政策的不满。“雨意欲晴”和“寒声初到”,是自然气候的变化,又实中寓虚,隐喻政治气候的变化。诗人赋予“山鸟”“井梧”以人的性格,用带有喻意的艺术形象,抒情的笔调,告诉人们:山鸟只是为目前的晴天而高兴,井边的梧桐却敏感地觉察到季节的变易。作者借此表现在宋金对峙的那个时代,那些沉湎于偏安局面的权贵们,仅希求一时的和平和欢乐,惟有关心国家命运的有识之士,才能看到隐伏着的危机.

    (3)一般古人写悲秋大多从自己的身世经历诉离情、写别恨,寄愁思,多做“女儿悲”的个人感慨(2分),而本诗却借悲秋抒发忧国之思,表现了诗人个人得失不萦于怀的豪迈气度和胸怀天下的伟大抱负。

32、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古戍

明·刘基

古戍连山火,新城殷地笳[注]。九洲犹虎豹,四海未桑麻。

天迥云垂草, 江空雪覆沙 。 野梅烧不尽,时见两三花。

    [注]笳:号角

⑴本诗作于元末,请结合前两联谈谈这首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3分)

⑵本诗的后两联描绘了怎样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变化?(4分)

    (1) 本诗写了边城堡垒烽火不断,遍地号角,农事败坏,老百姓不能安居乐业的情形。(1分)反映了当时战事频繁,时局动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2分)

    (2) 颈联写了一派荒芜萧条的景色:白云低垂,与草原连成一片,江面广阔,白雪覆盖着无垠的黄沙。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的怨愤,对国家前途的忧心。(2分)尾联写虽历经战火和风雪,梅树依旧顽强坚贞,透露出春的消息。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希望及坚定信念。(2分)

3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感遇①·其一 张九龄(唐)

    兰叶春葳蕤②,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 ②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1)、首联用了对偶修辞,互文以见义,写出了春兰与秋桂 、 的特征。(3分)

(2)、联系全诗,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4分)

    (1)、(3分)生机勃发、清雅高洁

    (2)、(4分)诗人采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抒发情感。诗人通过赞誉高雅清香的春兰秋桂不慕求虚荣,不阿谀权贵,芳香出于自然,以此自喻,从而抒发自己孤芳自赏、洁身自好、不求人知、恬淡从容的襟怀,表达坚持政治理想、不求富贵利达的高尚节操。

34、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姑苏①怀古

许浑②

宫馆余基辍棹过,  黍苗无限独悲歌。

荒台麋鹿争新草,空苑凫鹥占浅莎③。

吴岫雨来虚槛冷,  楚江风急远帆多。

可怜国破忠臣死,   日日东流生白波。

    注:①姑苏,即姑苏台,夫差曾在台上备官妓千人,又造春宵宫,为长夜之饮。②许浑,晚唐诗人。③莎,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的块根称“香附子”,可入药。

(1).请简析这首诗颔联中的“争”和“占”字的表达效果。(4分)

(2).诗歌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色?试分析这种写法的妙处。(4分)

    (1)、“争”和“占”生动地描绘出自然界旺盛的生命活力,(1分)使历史陈迹的死寂与自然生命的生机形成鲜明的对比,(1分)透露出一种对历史变迁、国家兴衰的感慨。(2分)

    (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2分)由直接抒情过渡到景物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无常、自然永恒的人生感慨,给人无限联想和想象。(2分)

35、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题目。(7分)

虞美人·寄公度舒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①舒亶: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曾写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

⑴ 词上阕点明了季节的句子是 ;“背飞双燕”一语,在词中的寓意是 。(2分)

⑵ 试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首词。(5分)

⑴芙蓉落尽天涵水/朋友离别。(2分)

⑵要点:上阕实写日暮独倚楼头所见苍凉的秋景;(2分)下阕虚拟岁暮朋友登楼远眺,遥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或,下阕从对方着笔,想象朋友登高望远,赠我江南春梅的情景)(2分)虚实结合的描写中,见秋水冬雪、花落燕飞,更见迟暮怀人的深深情意、殷殷希冀。(1分)

3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人归京师①

陈与义②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2分)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4分)

    (1)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传说中的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7、阅读下面的曲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1)“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2分)

(2)“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借代,反问。

    (2)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初秋景色,又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3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1)试分析诗歌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3分)

(2)全诗表现“凄凉”之情。请简析颈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4分)

    (1)(3分)①开篇点题,点明时间和地点。(1分)②“悠悠”“独上”“满目秋”等词,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1分)③与尾联中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首尾呼应。(1分)

    (2)(4分)用“萧萧”“惨惨”叠音词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紧,寒云惨淡之景,也写出了作者的凄凉心绪;“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萧萧”“惨惨”“惊”“压”,每处赏析1分)

39、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5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1).①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②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2).(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4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同王徵君湘中有怀

张谓

八月洞庭秋,潇湘水北流。还家万里梦,为客五更愁。

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故人京洛满,何日复同游?

(1)请说说首联在诗中的作用。(2分)

(2)颔联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3分)

(3)请简要分析诗歌尾联所蕴涵的情感。(3分)

    (1)一方面紧扣标题写景,另一方面又融情于景,引出后面的怀人念远之意。(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语文网

    (2)虚实结合的手法。“万里梦”,点明空间,魂飞万里,极言乡关京国之遥远,这是虚写;“五更愁”,点明时间,彻夜萦愁,极言客居他乡时忆念之殷深,这是实写。(能答出一种手法、言之成理即可) 洪培欣语文网

    (3)尾联写道:我的朋友都在长安和洛阳,什么时候能和他们一起畅游?作者以问句的形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家乡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与亲人朋友相聚不能的无奈和惆怅之绪。(言之成理即可)

41、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二郎神

(宋)柳 永

    炎光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①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②。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注】①飚轮:指御风而行的神车。②亚:通“压”,低垂的样子。

(1)指出这首词描写的是中国传统的什么节日,并说明作出判断的依据。(4分)

(2)此词采用了虚实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请结合作品的上片赏析。(4分)

    (1)七夕节(又称“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分)“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牛郎织女七夕欲飞渡银河相会;“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少女七夕望月穿针,向织女乞巧;“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青年男女选择七夕交换信物,夜半私语。(以上3点,至少答出1点,2分。引用了相关的词句但未作说明,1分。)

    (2)词的上片写暑热已退,黄昏雨后轻洒芳尘,碧天如水,一弯新月出现在远远的天空,是实写;(1分)想象织女乘驾神车飞渡银河,是虚写。(2分)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营造了七夕清爽宜人、浪漫美好的环境氛围。(1分)

42、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杏花天影 姜夔

    丙午之冬,发沔口①。丁未正月二日,道金陵。北望淮楚,风月清淑②,小舟挂席,容与波上.

    绿丝低拂鸳鸯浦,想桃叶、当时唤渡③。又将愁眼与春风,待去;倚栏桡,更少驻

    金陵路、莺吟燕舞。算潮水、知人最苦。满汀芳草不成归,日暮;更移舟,向甚处?

    注:①沔口,今湖北汉口。②清淑,晴和。③桃叶,晋·王献之的爱妾。献之曾于渡口作歌一首赠桃叶,桃叶亦作歌回赠。后人因此称此渡口为桃叶渡。

⑴有人认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着一“愁”字,含蓄精妙。你同意吗?请简述理由。(4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使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4分)

    ⑴同意。上片写景思人。“又将愁眼与春风”一句,与起句“绿丝”相呼应。(1分)春风乍到,柳芽欲绽还闭,恍似含愁,因而愁人所见的柳芽,自然也成为“愁眼”。(1分)这是一种移情作用。此处词人所云之愁,寄寓柳可再见而人难重觅,景物犹在而情事已非之愁恨,故着一“愁”字,含蓄精妙。(2分)

    ⑵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分,答出两点即可)如:“金陵路,莺吟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象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等句写江中小州,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慨叹。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义转折之中,神情刻画之内。(2分,举出一例并作分析即可)

4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颈联是怎样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3分)

    答案:虚写乡愁令人难眠,渐入梦境,梦回故乡。可路远,醒来时天已大亮。实写的是远离故乡,书信难达。表达羁旅中的思乡之情。(3分)

    (2)联系全诗的情感,简析尾联的寓意。(4分)

    答案:用沧江美景、渔人垂钓与诗人长途跋涉、行旅艰辛形成鲜明对比。反衬自己风尘仆仆难与家人团聚的愁绪,表达了诗人对家乡自由自在闲适生活的向往。(4分)

4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寄全椒山中道shi

韦应物

今朝郡斋①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②。

欲持一瓢酒,  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  何处寻行迹。

    [注]①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②煮白石:道家有“煮五石英法”,在斋戒后的农历九月九日,将薤白、黑芝麻、白蜜、山泉水和白石英放进锅里煮。

(1)试结合全诗分析首句的“冷”字好在哪里。(3分)

(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试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

    (1)(3分)“冷”字是全诗写景叙事抒情的关键。(1分)首句写郡斋天气的冷,联想到山中天气的冷;由天气的冷,联想到在山中艰苦修炼的朋友的孤独、凄冷。于是诗人欲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慰藉(1分)。通过一个“冷”字,虚实结合,把诗人对山中朋友的想念很巧妙地表达了出来。(1分)(未答到最后一点,但前面各点的分析较具体,也可以给3分)

    (2)(4分)作者的感情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1分)写山中道人的种种活动,想送酒去安慰都是这种情感的表现。(1分)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即作者心中的寂寞之情。(1分)“郡斋冷”两句抒写,可以看到诗人身处郡斋的寂寞,想送酒去安慰山中的道士,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化解。(1分)

4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眼儿媚 阮阅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杆。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无语对春闲。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作者写“燕子”“一双”,“征雁”“两行”,有何寓意?(3分)

(2)、“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这一句意境开阔,别具情味,古人曾评价说:“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请依此谈谈你的理解。(4分)

    (1)反衬(1分),词人借双飞燕和两行雁或成双成对的燕和雁反衬自己此刻的孤独(1分),抒发了思妇的形单影只,无限孤寂的情感(1分)。

    (2)这三句结得巧妙,运用了比喻和想象的手法,(1分)写远方的丈夫正在思念自己:想象家乡的妻子是不是仍像旧时那样,眼如秋波,眉若春山,还是那么年轻娇美吧!(2分)从而表达自己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1分)

4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  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首句那个字炼得最好,请作简要分析。(3分)

(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本诗进行赏析。(3分)

    (1)答案(3分)运用拟人的手法,融情于境,生动传神。不仅是洞庭湖被西风吹老,诗人自己也被无情的时光吹老,一夜发白,写出了诗人因秋风而生发的悲秋之意,迟暮之感。答出拟人手法1分,赏析2分,意思答对即可。

    (2)(3分)虚实相生。(1分)一、二句写悲秋,未必不伴随着生不逢时、有志难伸的感慨;三、四句记梦,写出对梦境的留恋,(1分)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1分)

46、阅读下面这首,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别杜审言

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①,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②,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有紫气,识宝之人挖地四余丈,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请从情与景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5分)

(2).古人评此诗“一个'嗟’字,自然蕴藉,写尽了作者的复杂心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具体分析。(6分)

    (1).颔联寓情于景(1分)。“河桥不相送”:与好友别离固已难堪,但作者又因病不能相送,寂寞感伤之外,又增添一种遗憾之情。(2分)“江树远含情”:想象送别情景:友人远去了,唯江边垂柳,临风依依,惜别之情,无穷无尽,运用拟人手法。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2分)

    (2).一个“嗟”字,直贯篇末,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一写惜别之情,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写伤怀之情,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用孙楚、屈原的典故,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三写对友人的抚慰与希冀,以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与热切期望。(每点2分)

4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浣溪沙

晏几道(北宋)

    唱得红梅①字字香,柳枝桃叶②尽深藏。遏云③声里送离觞。才听便拚④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注】①“梅”,指歌曲《落梅花》、《梅花引》之类,多述离情。②“柳枝”,指乐府《杨柳枝》曲,亦指歌女名;“桃叶”,晋朝王献之爱妾之名,临江相别时王献之作《桃叶歌》。③《列子·汤问》载,秦青唱歌送薛谭,“声振林木,响遏行云”。④“拚”(pàn),甘愿、不顾惜。

(1).词的上阕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选择其中两种修辞手法,结合诗句简要赏析。(5分)

(2).一般的送别诗词,常借离别之景,抒离别之情。而同为送别词,此词的写法却很新巧,请就这一点,分别结合上下片的内容作简要赏析。(6分)

    (1).修辞手法有:通感、对比、夸张、双关。  ①通感 “红”添色彩,让读者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红梅热烈绽放、鲜丽诗意的画面;“香”添味道,以红梅之香写其乐声,生动别致地表现出其歌声甜美动人。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使描绘的乐曲更富艺术魅力。②对比其他歌女所唱的《桃叶歌》《杨柳枝》与这位姑娘所唱的《梅花》进行对比,更显出这位歌女歌声不同凡响,情感真挚美丽,与后面的“遏声云里”相呼应,衔接紧密自然。  ③夸张描绘歌曲阻遏行云,更加突显出这位歌女歌声高亢动人,离别之情热烈深沉。  ④双关 “柳枝”、“桃叶”既可指曲名,亦可指人名,语意双关,表达离情、歌声更加含蓄有味,同时,也巧妙地进行了对比,使表意变得丰富起来。

    (2).(1)上片,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托出悲离伤别的感伤,虚实相生,别有韵味。(3分)(2)下片,用独特的细节来表现离情别绪。如歌女欲歌之时,作者没有描述伤感之语,而是描绘修长眉黛,间接显现出歌女离别时的脉脉深情;结尾句行人听歌以玉钗按拍击节,曲终钗断,“分钗”暗示“分离”,表达出离人凄绝之情,其味更是有余不尽了。(3分)

    (分别结合上下片分析,各3分:答出写法的独到之处,1分;结合诗句分析,1分;表达效果,1分

4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被俘后,于祥兴二年(1279)被押赴元都燕京(今北京)途经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首句描写惨淡的夕阳映照着长满衰草的离宫,这一景象暗寓南宋朝廷已如夕阳般沉沦之意。洪培欣语文网

    B.第二句中的“孤云”既是实景也是自比,诗人在故国覆亡之后感到,自己就像那天边飘浮的孤云,再也无所依托。

    C.颔联发出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的感慨,颈联表达家国沧桑之感。这两联中都运用了对比手法。

    D.“旧家燕子”是化用唐朝刘禹锡《乌衣巷》中的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决心以死报国的坚定信念。

    E.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自己虽被迫离开江南,决无生还的希望,但那忠魂终将回归故乡,体现了哀苦之至的心志。

(2)这是一首抒情言志的诗,它在写法上有何特点?(6分)

    (1)C D( C.颈联没有运用对比手法。 D.“旧家燕子”一句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

    (2)写法上的特点是:触景生情,寓情于景;(3分)巧妙运用典故,将内心复杂而强烈的情感,表达得委婉含蓄而又淋漓尽致。(3分)

4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藉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欧阳修致仕后,隐居颍州西湖作了一组《采桑子》词,共十首,此词是第四首。

(1) 词的上片运用了哪些意象描写了怎样的图景?(4分)

(2)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全词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词句分析。(4分

    (1)运用了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1分),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1分)。落红零乱满地、杨花漫空飞舞、栏畔柳条尽日斜拂于春风中(1分),作者在孤寂清冷中体味出安宁静谧的美趣(4分)

    (2)全词实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暮春景象,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2分),表达了作者繁华喧闹消失后既觉有所失的空虚,又觉获得宁静、无所牵系的闲适心情(2分)。

50、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11分)

栀子花诗

【明】沈周

雪魄冰花凉气清,曲栏深处艳精神。

一钩新月风牵影,暗送娇香入画庭。

    注:沈周,明朝“吴门画派”的领袖。

(1).栀子花为常绿灌木,夏季开花,起首句为什么会有“冰雪”之喻?全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致? (5分)

(2).诗的后两句尤为奇妙,历来颇得诗评家的青睐,请作简要赏析。(6分)

(1).(1)栀子花呈白色,又因其在夏季开花,所以喻其花魂为雪铸,喻其花为冰质,以突出其冰清玉洁的形象在夏天给人们带来的清凉之气、舒爽之感。(2)体现了诗人对夏夜栀子花形象的喜爱以及由栀子花、夜风所营造的清新、雅致、幽静、恬适氛围的欣赏、沉醉。

(2).(6分,每答对一点给2分) ①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写出了“栀子花”在夜风中的风情。②一“牵”一“送”,夏夜微风的情态可掬;言“影”言“香”,栀子花的精魂大有飞动之感。③如钩新月,暗香浮动,视觉与嗅觉相结合,营造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5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游湖

徐府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夹岸桃花蘸水开”一句中最传神的字是哪一个?请简要分析。(4分)

(2)、富有理趣是宋诗的一大特色,请简要分析”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中蕴含的理趣。(4分)洪培欣语文网

    (1)、“蘸”字,(1分)运用拟人手法(1分),一方面生动形象地写出桃花开得繁密,把树枝压弯了后贴着水面的情景,(1分)另一方面也表明下过春雨,桃花是湿的,形象地表现了“桃花带雨”的动人情形,表达了作者喜悦的心情。(1分)

(2)、春水上涨,没过桥面,正当游人无法过去之际,一只小船从绿荫深处撑过来,(2分)诗句告诉人们,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体现了宋诗特有的理趣。(2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