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家教家规

 潍坊北海道 2019-07-10

作者|李玉红 

       我出生在一个传统的农民家庭里。父母一辈孝敬老人,友爱兄弟,团结邻里,是典型的讲礼节有规矩的农家。到了我们这一辈上,父母继续秉承严谨的家风家教,要求我们姊妹们必须做到:生活上勤俭持家,工作上追求上进,事业上乐观坚强,待人上宽厚友善。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父母坚持两点,一是言传,二是身教。在我们家,言传身教的责任既落在父母亲的身上,也落在了每一个做姐姐的孩子身上。 

       印象中最深刻的两个规矩,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一是吃饭的规矩

       饭前为长辈端洗手水。父亲从地里回来,姊妹中必有一个主动倒好洗手水,看父亲洗完,递上毛巾,然后回头倒掉脏水。父母坐好,姊妹六个才能快速陆续就坐,人不齐不能吃饭。吃饭是件大事,再忙到饭点也得放下自己手头的活,只有八个人都坐定了,爹才会说:吃吧。全家开筷吃饭,给什么吃什么,娘负责分主食煎饼,头鏊子最难吃,娘往往留给自己,偶尔给我们,给谁谁就得无言的接着,要是用表情或者斗胆用语言拒绝,等着吧,下一顿还是给你吃。那时候家里条件差,炒菜炒的少,可是在我家的饭桌上,菜炒的越少越会剩下,因为大家都不舍得吃,就在互相谦让中剩下了。碰到好吃的不要吃起来没节制,要量“肚”而行,以免吃坏肚子。吃饭时不准说话,不许吧嗒嘴,不许翘着腿,喝汤不能出动静,夹自己跟前的菜,不许在盘子里乱翻。吃完饭主动收拾碗筷。姊妹们会排值日,从老大到老小,几个人在家几个人排。但多数时候是谁吃得慢谁洗碗,所以二姐出嫁前,这任务总是光荣地落到她的头上。家里来了客人,孩子不许上桌。等客人吃完了,给客人沏上茶,等饭和菜端下桌后,我们才能吃。 

        说到客人,想起了娘一直耿耿于怀的一件事。有一年冬天,村里来了个货郎。货郎和爹是同学。于是到了饭点,货郎“卖货”到了我家门口。爹说,来家吃饭吧。巴不得的货郎毫不客气地进了门。娘看了看面瓮,里面还有个底,只够做几碗股扎汤。但是按照爹娘的观点,进门就是客,宁愿自己吃不好,也得先把好吃的留给客人。那年我五岁。娘说,我眼巴巴地瞅着货郎吃完一碗,又去盛了一碗,没有丝毫给我这最小的孩子留点的意思......娘那个心疼啊,但是又不好意思说出口。货郎走后,娘便把爹好一顿数落!自己明明没得吃,还叫个货郎鼓子来吃,大孩子也就算了,你看把个小五馋的!爹啥也没说,摸了摸我的头,讪讪地走开了。爹和娘一样,心里不好受呢! 

       二是出门的规矩。 

       见人主动打招呼。一是见人要笑脸相迎,二是要主动问好。大娘吃饭了吗?二叔上坡去来?骑车见人要下车打招呼,见到年老的要问问身体好吗?见到平辈的要问问工作怎么样?意思就是不光要眼中有人,心里还要挂念着人。现在回家还听父母说,你看看恁堂哥家那闺女,骑着个电动车“嗖”一下就从你跟前过去了,跟没看见你似的,像什么样啊!到人家做客,礼物要多带,宁愿自己少吃,也得打发主家满意。年长的不坐下,你就得站着。吃饭看眼劲点儿,要主动给年长的盛饭夹菜。吃的要快,但不能跟抢似的,要在主人放筷之前放下筷子,吃完主动帮主人收拾碗筷。吃饭后早点告退,“客不走主不安”,除非遇上“人不留天留”的天气,不要麻烦主人家。 

       要是出远门那规矩就更多了。一是要看日子,“七不出门八不还家”,除非特别急的事,否则不能坏了这规矩。二是讲究“穷家富路”,“在家百日好,出门一日难”,出门尽可能的多带几块钱。三是出门的吃食,“出门饺子回家汤”,出门前吃水饺,回家后的第一顿饭一定是面条。但是这些讲究也是条件稍好点后才有的,家庭困难的时候,哪有这些讲究头!听娘讲过,我们小的时候家里粮食不够吃的,过了秋后,爹就推了400斤的一大车子麦秸,去沂源卖了,换个差价,换回来20斤地瓜干给我们吃。来回四五天的路程,累了就在路边歇歇,喝口凉水,吃个地瓜面煎饼。晚上就在车子底下凑合凑合,白天继续赶路,为的是早一天回到家中。后来日子好了,娘把这些讲究又搬出来晾晒了晾晒,并且要求我们姊妹们严格执行。所以,姊妹们后来就商量,有些事能不让爹娘知道就不告诉他们,不然这么讲究开了,工作怎么办?但是打心眼里,姊妹们还是刻意遵守,为的是一份传承,一份承诺。 

       如今,我也进入不惑之年。对父母订的这些规矩也有了自己的思考。总起来说,在我成长的过程中,这些规矩如同行动的准绳,时时约束着我,规范着我,使我不会走向偏路岔道。从另一方面来说,有些规矩又着实束缚了我的发展,让我在前行的路上瞻前顾后,缺少了不少的开拓创新精神。 

       反思之,回顾之,父母教会了我做一个正直、善良、有责任心的人。如此,已足够我传承给我的女儿,和我教育的每一个孩子了。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