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又漫长又短暂:心里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多了就哭了 2019-07-10

昨天说王朔,心有所感:那么一生桀骜不驯、放荡不羁的人物,到了老年也是儿女情长,他说自己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女儿打个前站。

记得韩寒也说过类似的话,在女儿出生的时候他感叹就算死了也值,说要一辈子供养女儿,“她想要什么,我给她什么”,哪怕是去给人当司机。https://www.

所以啊,人心里总要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有时候我发现,很多人过得很苦,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不懂“爱”,他心里只有自己。特别是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潜移默化的环境,都是要让人聪明、不吃亏为目的的。这样在长大后,人就变得特别自私自利,心里除了自己,谁都不关心。

我现在遇到一些人,一看气质就偏于阴冷的,我都是避而远之,说迷信也好,总之是觉得跟这样的人在一起心里别扭。

实际上,心里有人才有爱,所谓仁者爱物,有爱的人心里就有喜悦和慈悲,气质就阳光,让人见之就莫名喜欢。

心里装着别人,自我就小了,人也变得有格局,思想和性格都会因此改变。而世上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

我们看当母亲的人,脸上常常挂着慈和的表情,看孩子的眼神都是慈爱,哪怕是原本性格偏执冷漠的人也会柔和许多,这就是“爱”的伟力了。

父母爱子女是天性,哪怕是动物也有为后代不吝于牺牲的例子。在社会上,有多少父母在为孩子的生活和未来拼命流汗,他们经常累到疲惫不堪,但心里却是觉得有滋有味的。特别在看到孩子因为他的付出而快乐、变好的时候,一切辛苦都值了。

所以诗人说,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孩子的爱是超越自身的,为了孩子的前途他们甚至愿意牺牲自己的生命。

爱是人生的支撑,是人生的驱动力。而人如果能够把对子女的那种爱扩大范围,那么这个人的成就一定伟大。

这其实是一个“小我”、“大我”和“无我”的问题,自己好不算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从某种意义上,你为多少人谋求利益,你无私奉献了多少力量,那么你就有多伟大。

古代的圣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种情怀是无比伟大的。还有佛陀,以度化众生为誓愿,这不但是超我,更已经是无我之境了。

做企业的人也懂这个道理,任正非做华为,一开始就把公司利益分享了出去,正是因为他的无私才成就了华为的伟大事业。

还有“老干妈”辣酱创始人陶华碧,人家问她不识字为什么能干成这么大的企业,她说就因为自己当过妈妈。

所以,只爱自己的老板往往是干不长太大的事业。利他才能利己,你让别人好、你才能好,这是人生的辩证法。当然,要想真正做到这个境地还需要很多的磨炼才行。

对于我辈俗人来说,上面的境地太高,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那么,你可以先从心里有个人、有个念想开始,这会让你的生活有意思,不过,那种不道德的惦记除外。

当你真正为别人考虑,以别人的利益优先,那样会给你的人生以深刻的改变(提醒:死硬迂腐的作法是不对的)。

更多的时候,我们心里总会有个人,或善或恶,让我们纠结放不下。作家贾平凹说,人过的日子必是一日遇佛,一日遇魔,心上有个人,才能活下去。

白居易有诗:“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乡远去不得,无日不瞻望。肠深解不得,无夕不思量。况此残灯夜,独宿在空堂。秋天殊未晓,风雨正苍苍。不学头陀法,前心安可忘?”

其实,这就是人生的精神寄托,也是人生的修炼了。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因为慈悲,所以强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