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勋:向“非答案”的方向行走,也许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wenxuefeng360 2019-07-10

蒋勋:向“非答案”的方向行走,也许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明朝万历年代,在徐渭、张岱的晚明小品里面,已经有一点启蒙运动。他们提出了性情,提出了诚实,提出了对自己生命的忏悔。

最有趣的部分是徐渭、张岱都有写墓志铭的习惯,因为他们已经发现所有人写别人的墓志铭都吹捧到完全作假,所以他们就自己写自己的墓志铭。

张岱的墓志铭是我最感动的,他写他自己好美婢、好娈童,然后近冥亡之际忽然感觉到自己生命的那种悲凉……

我觉得完全是一个卢梭《忏悔录》的形态,可是为什么我们今天不太敢面对这些东西?那为什么还要去维护一个作假的官学传统?

教科书开放多元化,没有一致的版本,是一个进步,但是它把官学的权力释放后,并没有开出各色不同的花朵,开出来的花还是很接近,也就是官学的阴影还没有完全解放。现行教材中,可以提供思考的文字还是非常少。

当我读到梁启超的《心灵论》时,发现里面有很多非常精彩的东西,是作为一个现代国民、世界公民的概念,他引述东西方经典,建立一个开阔的世界观,他认为,如果不经过改革,我们将会失去世界公民的资格。

梁启超在五四时代就提出这样的见解,可是到现在我们仍然做不到,有时候我甚至觉得,现在比五四时期要开了倒车。

蒋勋:向“非答案”的方向行走,也许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神话本身是个起点,因为神话里面包含了幻想跟科学,这两个看起来极度矛盾的人类创造力——科学是一种创造力,幻想也是一种创造力,并都以神话为起点。

就像一颗种子,很适合放在低年龄层的教科书里面,让孩子能保有这两种可能性,将来他可能会走到比较理性的科学,也可能是比较幻想的艺术。重点是,我们必须准备好这颗种子,并在他很小的时侯就栽种。

不知道一般人会不会同意,在某一个意义上,我觉得老子和庄子的东西,启蒙性是比儒家的东西还要大的,因为孔子已经定位在人了,可是老子和庄子是定位在天,天本身是比较接近神话的。

我很喜欢庄子讲的“浑沌”,浑沌是一个不清楚的东西,当浑沌从不清楚到清楚,其实就是创世记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孩子读到浑沌这个寓言,想象一团庞然大物,像微生物,也像生命基因那种胞胎的存在,或者是草履虫、变形虫的形状,因为浑沌是没有定形的,我们的生命都从浑沌来,后来有人说要感谢浑沌,要给它七窍,每天给它一窍,七天以后,浑沌就死了。

这和《创世记》的七日创造天地刚好相反,耶和华是七日之后越来越清楚,庄子的创世记则是七天以后,浑沌死了。

蒋勋:向“非答案”的方向行走,也许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庄子的意思是,只相信科学,人最后就会死亡,应该要有一个对浑沌更大的理想,就是现在说的不可测的理论,或者黑洞理论,或者“测不准原理”。

台湾学理工的人会讲“测不准原理”,却不知道这个西方理论根夲就是在讲“浑沌”。西方科学已经发现科学的极限,发现科学不够用,反而是老子、庄子有很多思想是非常近于尖端科技的观念;

而像作曲家约翰·凯吉(John Cage)这些在西方受高科技影响的艺术家,也都在讲老子跟庄子,他们受到非常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发现里面有最了不起的观念,如庄子说“至大无外,至小无内”,其实就是更符合于今日科学的态度跟方法。

为什么教育不能够从这样的起点开始?而且老庄的神话又是真正的“国文”,我觉得,在国文教学中多一点让孩子有非答案性的思索过程,就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作者:蒋勋,台湾作家、画家、诗人、美学家,本文由勋衣草美学社整理编辑,仅供交流学习所用,不作商用!版权归蒋勋所有,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文中所用配图都已购买版权,未经同意直接引用会有侵权的风险。谢谢!^_^

蒋勋:向“非答案”的方向行走,也许是最好的思想教育

蒋勋老师独家授权蜻蜓FM平台,为勋衣草朋友们特别推出“美学合辑”,包括《细说红楼梦》《中国文学之美》《孤独六讲》《生活之美》《身体之美》《美的觉醒》《细说王羲之》《说梵谷》等经典作品。购买成功后,大家可永久收听。

蒋勋老师用质感声音,带你一起发现文学之美,生活之美。愿你在喧嚣时代,与伟大的灵魂在书中相遇,找回最纯粹的自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