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参加科举考试,卷末尾写了八个大字,皇帝看完说:状元就他了

 江山携手 2019-07-10

“人才”是一个国家的中流砥柱,无论是经济的运转,还是政治方针的制定,都少不了一些见多识广,博学多识的人才。而我国历史上选拔人才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由早期的夏商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到汉朝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最后才到沿用了几千年的隋朝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他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现状,使得农家子弟也有做官的机会,可以说也是比较公平的一种制度了。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民初,直到1905年才被废止。而在这几千年的科举制中,也涌现了很多治世救国的状元,例如下面的清末状元骆成骧。

骆成骧是晚清时期四川的唯一一位状元,他小时候就聪慧过人,一点就通,再加上父母对他的教育又是极为重视,所以在1893年乡试中中了举人。后来又相继在1895年的会试中中了进士,按照惯例,接下来进行的就是殿试了。而骆成骧好不容易冲进了决赛,所以他格外珍惜自己的这一次机会,不过他的成功也来源于卷子中的八个字。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刚开始清朝的科举制度是采用八股取士的形式,就是给你固定的模板,至于你自己的个人评价很少被发挥出来。而后来随着清朝的逐步衰落,八股取士的形式就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论当前时政和为国家献谋献策”的策论,这对于忧国忧民的骆成骧来说无疑是最好的表达自己见解的方式,他笔走龙蛇,针砭时弊,酣畅淋漓的写出了自己的治国理念。

随后,卷子经过一步步的审核,最终传到了光绪皇帝的手中,光绪帝毕竟审阅了那么多的卷子,难免有些疲惫,所以审核起来相对有些审美疲劳,对于骆成骧的文章也只是说了一句好,并没有太大的青睐,不过当他看到卷中的“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这八个字时,突然情不自禁,拍案叫绝,于是就对主考官说,今年的状元,就他了。

光绪帝之所以看到那八个字如此激动,这其实和他自身的处境有很大的联系。那个时候清朝已经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再不变法图强恐怕有亡国之灾,而光绪帝名义上作为大清的掌舵人,实际上却大权旁落被慈禧太后把持朝政,所以这八个字不仅表达了对光绪帝现状的分析,也让光绪帝感觉自己找到了同路人。就像当年汉献帝的衣带诏一样,他急需一批支持他的朝臣,来拯救自己国家的危亡。

后来证明,光绪帝的眼光还是可以的,在骆成骧做官的几十年间,他不贪污,不受贿,一生坦荡清廉,被称为“清朝最穷的状元”,此外他励精图治,大力兴办教育,也曾任职四川大学的前身四川高等学校校长,后来他也主张武学,提倡强国强种,为清末的光绪帝的变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直到1926年,骆成骧因病去世,享年61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