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姐点戏《刘二当衣》,暗含玄机!

 新用户2698dTT8 2020-12-09

王熙凤是位大家闺秀,她虽不像林黛玉、贾宝钗等人那样能够舞文弄墨、诗词歌赋,具有很高的文才,却也是一位见多识广,心思缜密,落落大方的奇女子。古人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比较看来,王熙凤反而才是《红楼梦》中最符合传统评判标准的女儿家。

“无才”并不代表愚昧,只不过是要求女子安分守己,风头不能盖过男儿(包括自己的丈夫)罢了。王熙凤聪明伶俐,八面玲珑,作为贾母、王夫人信任的贾府总管,她把偌大的贾府管理得风车斗转,上下口服心服,真可谓是女中豪杰,其才能一点也不亚于须眉男儿。

一、王熙凤是个超级戏迷

对于旧时代的女子来说,懂点诗文只不过是“末技”,饱读诗书并非什么值得炫耀的事。也难怪,贾母初见林黛玉,问她念了什么书?黛玉答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隐瞒了自己诗书满腹的事实,还不敢在贾母面前表露自己的文才。贾母虽然不谈诗文,却有着非常独特的文艺欣赏眼光。她的文艺体验无疑来自于戏剧、说书、奏乐、舞蹈等这些古时候妇孺老幼喜闻乐见的文艺娱乐形式。王熙凤出生豪门,从小就接受这些文艺活动的耳染目濡,从她在《红楼梦》中几次点戏的过程看,她同样具有很高的文艺欣赏水平。

《红楼梦》第十一回,宁国府贾珍为父亲贾敬祝寿,请来“一班小戏儿并一档子打十番的”。戏班子的演员都是小演员,“打十番的”就是演奏乐器的。这时,戏台上正在表演《双官诰》,大家围坐在一起吃酒听戏。见凤姐姗姗来迟,尤氏忙叫拿戏单来,让凤姐儿点戏,凤姐儿谦让说道:“亲家太太和太太们在这里,我如何敢点。”邢夫人、王夫人说道:“我们和亲家太太都点了好几出了,你点两出好的,我们听。”凤姐儿立起身来答应了一声,接过戏单,从头一看,点了一出《还魂》,一出《弹词》,递过戏单去,说:“现在唱的这《双官诰》,唱完了,再唱这两出,也就是时候了。”

这幕凤姐点戏的场景说明什么?凤姐从头到尾仔细看了戏单,说明她是识字的。邢夫人、王夫人要她“点两出好的”,说明凤姐是行家,懂戏的,在贾府中应该是个出了名的戏迷。她不但熟悉戏剧的内容,还知道演出的时间长短。《双官诰》是一出喜剧,以大团圆结局,很适合寿宴助兴。而凤姐随后点的这两出折子戏,单看名字,就有点偏离了祝寿的主题。

那么凤姐是莫名其妙、随意乱点的戏吗?显然不是。《还魂》选自明朝戏曲家汤显祖创作的《牡丹亭》,《弹词》选自清朝戏曲家洪升创作的《长生殿》。这两出戏,妙语连珠,精彩纷呈,都是戏剧杰作,都有繁华落尽,追忆似水流年的意味,基调都是哀伤的。《还魂》表现杜丽娘从画像里幻出,与书生柳梦梅相聚,预示着无法逃脱的死亡。而《弹词》表演的则是唐代著名艺人李龟年流落江南,声泪俱下,唱出的一曲悲歌。

凤姐点的这两出折子戏,与生日宴会的欢乐气氛不符,稍显突兀。如果再结合看《红楼梦》后面故事情节的演变,我们就能心领神会了。果然,紧接着贾敬生日宴发生的是一系列重要人物的死亡——贾瑞、秦可卿、林如海、秦业、秦钟父子,接连的几个回目都有人去世。凤姐说:“也就是时候了。”指的是什么时候?就是散场的时候。曲终人散,长远望去,整部《红楼梦》就如同李龟年唱出的一曲悲歌。

当然,凤姐点戏的时候绝对想不了这么多用意。想得到、看得到这些前因后果的人应该是作者曹雪芹。看来,这凤姐所点的剧目真还不能一晃而过。
  

二、引人注目的《刘二当衣》

过后,凤姐再次点戏是在薛宝钗的生日宴会上。这一次,主持人是贾母,主角是薛宝钗。《红楼梦》第二十二回,贾母因为喜爱薛宝钗“稳重和平”,便自己出资二十两银子,吩咐凤姐,为薛宝钗置办酒戏,庆祝她的“将笄之年”十五岁生日。

宴会开始,薛宝钗为讨贾母欢心,投其所好,先点了一折《西游记》。“凤姐亦知贾母喜热闹,更喜谑笑科诨,便点了一出《刘二当衣》。贾母果真更又喜欢。” 凤姐点戏,只是一笔带过。这第二十二回的重点是“听曲文,宝玉悟禅机”。通过薛宝钗、林黛玉妙论剧文,让贾宝玉深受启发,悟出了禅机。一句“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也预示着他将来看破红尘,遁入空门的人生结局。

这里描写凤姐点戏,本来就短短一句,无非凑个热闹。令人奇怪的是,一个来路不明的评书人“脂砚斋”在这里写下了一段批语:“写得周到,想得奇趣,实是必真有之”。他还留下眉批:“凤姐点戏,脂砚执笔事,今知者寥寥矣,不怨夫!”之后,又有自称“朽物”的人续批,提及“芹溪、脂砚、杏斋诸子”都是凤姐点戏的知情者。这就让凤姐点戏《刘二当衣》的举动,显得特别引人注目了。所以,我说“脂砚斋是个拙劣的评书人”,是有根据的。凤姐点戏,他说是真有其事,而且还硬要钻进书里去邦不会写字的凤姐“执笔”,这不是自欺欺人、自找没趣吗?如此帮美人执笔的好事,也应该首先发生在之前的《红楼梦》第十一回,他为什么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冒出来装疯卖傻、硬要来凑薛宝钗生日的热闹呢?

接着,林黛玉、贾宝玉、史湘云、迎春、探春、惜春、李纨等人都点了戏,她们点的是什么剧名,作者并未交待。《刘二当衣》是一幕逗笑的喜剧,对于今人来说,是一出非常冷僻的剧目。但在当时,应该属于戏班子经常演出的折子戏。《刘二当衣》的“当”字,是“当铺”的当,这是一折和当铺有关的戏剧。

据专家考证,《刘二当衣》,亦名《叩当》,出自明代戏曲家沈采撰写的《裴度香山还带记》。话说,穷书生裴度在香山寺拾金不昧,送还了烧香人周氏丢失的玉带。之后,他打算赴京应试,因无盘缠,就派老仆人去妻弟刘二开的当铺去当衣服。没想到刘二因去年姐夫所当的首饰金钗利息还未结清,竟将他的衣服扣了下来。搞了半天,原来这个刘二是个六亲不认、为富不仁的当铺老板。

三、《刘二当衣》的弦外之音

明白了故事的缘由,我们就知道凤姐在薛宝钗生日宴会上点戏《刘二当衣》的真实用意了。刘二在舞台上装疯卖傻,插科打诨,答非所问,作者对他进行挖苦讽刺,产生了非常滑稽的喜剧效果,逗得贾母和众姐妹喜笑颜开。我想,此时唯有那个寿星薛宝钗似笑非笑,表面稳重,心中肯定不是滋味。因为,她们家就是在京城车水马龙的鼓楼西大街上,开当铺的。

凤姐利用《刘二当衣》达到了逗乐大家的目的,但她当着宝钗的面拿“当铺”说事,就是别有用心了。刘二开当铺是六亲不认,薛家开当铺又何尝对亲戚讲过情面呢?通常人们都以为到当铺当东西,换点救急钱,只是穷人们被逼无奈的行为,殊不知,富贵人家也要经常光顾当铺。王熙凤管理着贾府一大家子的事务,也有资金周转不灵,捉襟见肘的时候。这时,到当铺去抵押贵重物品,无疑是解决资金问题最简单、最便捷的办法。王熙凤少不了要受到当铺老板的盘剥算计,自然对当铺、对当铺老板不会有什么好感。更何况,到当铺当东西毕竟让豪门蒙羞,是见不得人的勾当。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蓉向贾珍告密:“果真那府里(荣国府)穷了。前儿我听见凤姑娘和鸳鸯悄悄商议,要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呢。”如此隐秘的计划竟然让贾蓉给听到了,这说法本身就让人怀疑。贾蓉偷听是假,当铺泄密才是真。如果没猜错的话,信息的来源正是经常和贾蓉一起鬼混的当铺老板薛蟠。凤姐得知自己偷出老太太的东西去当银子的举动被人泄密的消息,还有不恼羞成怒的道理?说来这薛姨妈可是她的亲姑妈呀。从凤姐点戏《刘二当衣》,可以看出,她也没有给自己的亲表妹薛宝钗保留丝毫颜面。

薛家开当铺,剥削别人,却不料算计到了自家人身上。第五十七回,邢岫烟成了薛家的儿媳妇,薛宝钗见她大冬天还衣裳单薄,可怜兮兮的,一问才知她把衣裳当在了一家叫“恒舒典”的当铺,这铺子正好是薛家开的。无意间,薛家闹了个“人没过来,衣裳先过来了”的笑话。薛宝钗马上让邢岫烟拿来当票,把衣裳给退了。

曹雪芹有意写出薛家这么个“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故事,可见他对当铺也是满含怨恨的。曾经安享富贵繁华的曹雪芹,穷困潦倒之后,“满径蓬蒿老不华,举家食粥酒常赊”,京城大大小小的当铺自然也就成了他的伤心地。闲暇时,他哼哼《刘二当衣》,自得其乐,聊解心中苦闷。无可奈何之下,也只有埋首书斋,奋笔疾书《红楼梦》,把满腔的悲愤倾注于笔端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