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寸感

 格物方可致知 2019-07-11

“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三木清

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注定是要一个人的。

但是却有很多人畏惧“孤独”这个词。

在他们眼里,孤独就仿佛一只面目狰狞的野兽,一旦被它紧紧咬住,自己也将化作这样的野兽。

然而,我们同时也是需要孤独的。

就如同我们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自主选择与什么样的人来往,每个人同样也有选择孤独,和不孤独的权利。

有的人生来爱热闹,热衷于聚会和Party,但也有人生来好静,远离人群。

如果当下,你感觉到孤独了,也不要畏怕,人生总会遇上多个阶段,孤独只是其中一环。

有些时候,孤独,同样也是一种享受。

1

“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南森

如果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大多时候是为了认知外物,那么,人独自相处的时候,就是在认识自我。

在巴西亚马逊的热带雨林中,生活着这样的一个人,他是当地的印第安人,被外界称之为“洞人”(Man of the Hole)。

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这名印第安人喜欢靠在地表挖掘巨大的洞来捕捉猎物。

科学家们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已经发现了“洞人”的踪迹,并根据种种调查资料,确信他是当地部族中的最后一名幸存者。

为了确保洞人的安全,巴西政府除了在暗中监控他的踪迹之外,更是根据他的活动范围,特地为他划出了将近31平方英里的区域。

这个区域内,严谨外人踏入,更不允许外人在这片区域有任何狩猎或是砍伐的行为。

虽然不知未来和过去,但至少在这二十多年里,这名“洞人”没有任何同伴,没有任何朋友,也没有任何敌人,甚至没有可以同他说话的人。

巴西政府所为他圈出的31平方英里的范围,就是他的全部世界。

在那里,他就是自己的部落,也是自己的首领。

这个故事乍听起来,令人有些难以接受。试想,一个人,怎么可以长达二十多年的时间,不与人交流,甚至连除了自己的第二个人的面目都没有见过呢?

但,如果让我们换一个角度想想,如果人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模式,又如何不可以一个人生活?

我们之所以畏惧黑暗,就是因为我们曾经见过光明的模样。

但正如有光的地方,往往会有阴影伴生,一个人越是喜欢热闹,也就越是容易感觉到孤单。

孤单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并不能消化孤独所带给我们的负面情绪,甚至不由自主地沉溺在其中。

2

“他们懂得从生活中,寻找那一星半点闪烁着的情趣,他们就不会觉得困苦和孤独。”——罗兰

越是害怕孤独的人,就越是能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感觉到孤独的无孔不入。

有的人因为孤独,能够数清自己碗里有多少粒米,有的人因为孤独,能够在独自打点滴时,数完吊瓶里滴落的点滴数。

每个人一生中或多或少地都要面临独自一人的处境,却很少有人能够正视这样的情况——每个人都需要孤独,都需要独处。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鲁迅,他的反叛精神,造就了他的孤独,他的孤独,造就了《狂人日记》、《阿Q正传》、《药》等等小说名篇;

一生无妻无子,甚至二十岁便与母亲决裂的叔本华,一生孤独、忧郁、愤世嫉俗。然而,正是孤独,让他成为了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并开创了非理性哲学主义的先河,也是德意志论的创始人和代表人之一。

叔本华对孤独有着深刻的认知,他说:“只有哲学家的婚姻才可能幸福,但真正的哲学家是不需要结婚的。”

这样看似悖论的话语背后,却暗自蕴含着某种深刻的体会。

更不用说,举世闻名的画家梵高,一生凄凉,无人欣赏,甚至他的画作,是到他穷困潦倒至死后,才广为传颂。

冯骥才曾经评价过梵高:

“他的一生充斥世俗意义上的‘失败’,名利皆空,爱情悲惨,饥苦交加,备受冷雨与摧残。

可尽管如此,在生命将要终结前的岁月里,依然与巨大而暴戾的病魔苦苦搏斗,拼死为人间换来了艺术的崇高与辉煌。”

伟大,往往是在独处中酝酿出的。

就仿佛一坛陈酿,如果将它曝于光下,那么,酒就会挥发、变质。

只有让它静置于阴暗,独自默默发酵酝酿,再加以时日,这样的酒,才会沉淀出真正浓郁的酒香。

3

“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罗兹

著名作家史铁生,早年失去了自己的双腿后,他的性格就变得喜怒无常,郁郁寡欢,甚至有不少次,将这种情绪迁怒于家人身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史铁生的母亲在照顾他的同时,也越发变得小心翼翼起来,害怕一个不留心,就会挑起史铁生的情绪。

直到有一次,史铁生又因为自己无法站立的双腿,而向母亲发了脾气,母亲不声不响地走了出去,而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

而直到那时,史铁生才知道,母亲的病情早就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而她一直隐忍着没有告诉自己。

甚至到了最后,母亲记挂的,还是自己那个生活没办法自理的儿子。

后来,史铁生在书中写到:

“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如果说陡然从云端跌落至尘埃的失落,让史铁生品尝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愤怒,那么,母亲的离去,则让史铁生意识到:

不应该因为现实的不满意,就迁怒于那亘古的梦想,说它本来没有。

人应该想着怎样去活着,而不单单只是活着。

人也应该想着如何去消化,利用孤独,而不是如何排斥孤独。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人与人之间,是无法做到完全的心灵相通,就如同人生这段路,有人能陪你走一段,但无论是开头还是结尾,都注定只能由你一个人走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