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虚假了 ▽ 有空就来一起说说话 微博上之前有个话题“朋友圈的假精致”,揭露了朋友圈的各种“真实情况”。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 朋友圈就是一个大型表演的舞台,朋友的“自我”展览会,24h从不停歇。 朋友的秀晒炫,看上去于你,如过往云烟,但它会悄无声息在心底留下痕迹。 随手翻开朋友圈,不是在迪拜度假就是在马尔代夫旅游,不是晒老公就是秀男朋友,被人称赞长得像某个明星也要炫一炫…… 以前刷朋友圈是放松身心,现在却让自己变得焦虑。朋友圈里的每个人都那么完美,自己的生活却不值一提。 前几天和朋友小君聊起各自的朋友圈,我问她怎么不发朋友圈了,她告诉我她不想再看朋友圈了,因为朋友圈的信息很多,真正有用的却很少,想关心的一直就那么几个。 我问她为什么突然不想再看了,她说这种想法很早就有了,不是偶然冲动的决定。 “朋友圈里都在各种秀恩爱、晒旅游、炫富,还有一些微商天天打广告。一开始刷朋友圈不觉得有什么,就羡慕一下,看多了,便觉得自己不如他们。” “欣赏”别人生活的时候,在无意识中,我们也在拿自己的生活与其作比较,比着比着,焦虑就产生了。 “为什么大家年纪差不多,她工资高,假期多,还能到处旅游,活得那么自在!我这么努力的工作、生活,幸福还不及她十分之一,和她比,我究竟差在哪儿?” 一开始是羡慕,慢慢发展成嫉妒,最后变成自我怀疑。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这句话的含义,终于从朋友圈里体会到了。 朋友圈里的一份快乐,在评论充满羡慕言语的放大下,变成了十份。比较之下,渴望体验别人快乐,抱怨自己不快乐的心理变得更盛。 自己活得小心翼翼,别人却活得轻松惬意,感觉就像我们不是生活在同一个世界,好像别人的快乐总是比自己的多一点。 殊不知,朋友圈里,眼见不一定为实,可能被骗。 每条朋友圈发送之前,都经过了一定的准备。发什么图片,配什么文字,都经过长时间的琢磨。 如果有和女生的自拍,那发出来的图片一定是百里挑一,经过“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精挑细选的结果。目的是为了在朋友圈呈现最好的一面,隐藏不好的一片。 你看到的朋友圈比真实生活精彩,那是因为生活中灰色的一面被遮盖了。 有次和朋友出去旅游,她有拍照留念的习惯,逢景必拍。半个小时可以逛完的园区,陪她走了一个小时,来来回回,走走停停。 找一个光线好的角度、再摆上好的姿势,问她拍好了吗,她的回答总是“没没没,这张不好,再来一张。” “嗯,这张还不错,回去修一下。”身边的游客不知道换了几批,终于拍完了。 返程的时候天已黑,深夜看到她发的朋友圈,美丽动人、风景迷人、食物诱人。 第二天问她拍照那么多怎么只发几张,她轻松的说“没发的几张效果不好。”问她旅游好玩吗,辛苦吗,“好玩,就是拍照有点累。” 对于她,拍照不是附加活动,而是她的乐趣和动力,假期是出来拍照顺带旅游。 从那之后,看到她朋友圈晒的图片也不再羡慕,因为她为了拍这张照片背后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是一般人不知道的,而她在拍照时遇到的、错过的也是未知的。 遇到了心仪的“美”景,却错过了真实的风景。 晒图展现的是多姿多彩的一面,拍照修图的辛苦、繁琐,她不说,我们也不知道,只是单纯的以为她拍照很厉害,轻松就做到了。 朋友圈修饰了我们真正酸甜苦辣的生活,拿生活中我们真实的一面与别人美化的一面比较,本就不对等,焦虑的产生也是必然,但是焦虑不是我们期待的,因为我们不是为焦虑活着。 朋友圈里的世界是一个带有滤镜和光环的世界,是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生活,短暂的赏心悦目,却具有不真实永恒的迷惑。 朋友圈的“表演”行为是1%真情流露 99%包装,这样的朋友圈虚假、折磨,让人焦虑,我们可以选择不看。保护身心,杜绝刷圈。 只有真正生活在没有滤镜的世界里,我们才能看到这世界真正的模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