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 豇豆红釉柳叶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本品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所敷豇豆红釉,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两行六字款。 足外墙呈现一圈较宽的无釉涩胎,这是为了与安放柳叶瓶的底座相匹配所以特意留出的涩胎圈,然此说法实则因果倒置,其出现正是由烧造工艺所决定。柳叶瓶形体修长,下腹内敛,底足径幅甚小,故而器物重心不在下部而是在肩部,正常摆放尚觉不稳。如果使用常见瓶类的装烧方法,以垫饼为之,无论在入窑安放还是烧窑过程当中只要稍有轻微晃动均会倾倒损毁,根本不可能成造。因此必须在装烧环节予以特殊处理。充满智慧的景德镇窑工便以瓷土塑造出厚逾一寸的垫烧具,上面挖出内凹的窝洞,正好略大于柳叶瓶的下部。同时为了避免窝洞与柳叶瓶烧造中粘结,柳叶瓶凹入窝洞的部分必须刮去釉,再于窝洞内抹放谷糠灰分隔了窝洞与柳叶瓶胎土的直接接触,烧造当中既稳固又不怕粘连。出窑之后,出于美观和陈设稳固的考虑才需要给柳叶瓶匹配内凹式底座。康熙一朝于众多豇豆红器皿之中,太白尊、镗锣洗常见,若论数量之稀少,当推柳叶瓶、蟠龙瓶等立件,故历来难求一见,两岸故宫博物院均有收藏。 清康熙 豇豆红釉菊瓣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 菊瓣瓶撇口,细长颈,圆肩,肩下渐收,腹下凸饰浮雕菊瓣纹一周。胎质洁白坚细,釉面莹润光亮,釉色红中透粉,鲜艳典雅,色泽均匀。瓶身下部菊斑凸起处偶露胎色,活跃釉色单一氛围,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品相同。瓶口内部红釉因氧化而产生绿色窑变,营造出内绿外红景象,正为豇豆红釉赞誉诗「绿如春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一句相映,为豇豆红釉瓷器中的上乘之作,不为多见。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款。 清康熙 苹果尊 莱菔尊 菊瓣瓶 柳叶瓶 太白尊 印盒 豇豆红釉镗锣洗 (七件套组) 豇豆红釉镗锣洗 本品敛口,矮扁腹,浅圈足,造型小巧精致,线条流畅。内壁、外底部施白釉,略泛淡青色,外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此发色为少见的大红袍品相,且保存完好,十分少见,仅见北京故宫所藏的一件清康熙豇豆红釉镗锣洗的发色可与之媲美。器外底心书有青花“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豇豆红釉莱菔尊 此莱菔尊形制秀致,与天蓝釉相得益彰。尊呈侈口,细长颈下饰双弦纹、丰肩、长腹下敛,假圈足,足窄细若萝卜。尊外满施豇豆红釉,通体光素无纹,于端正之中不失典雅高贵之气,尽显天然古朴气息;釉面丰腴温润,呈色匀净且形色相合,釉色之美似浑然天成,精美无比,底部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此件豇豆红釉莱菔尊,存世极为罕见。 此尊形制清丽脱俗,其比例大小和纹饰细节均独具一格,在雍正御瓷中极为罕见。它的原型是一款盛极一时的康熙御瓷,具体而言是一小批名为「八大码」的豇豆红釉器。此类器物与皇室渊源甚深,就此可证诸巴尔的摩华特斯艺术博物馆藏一例器型类似的豇豆红釉尊。 豇豆红釉太白尊 本品侈口小巧,外翻如唇,口部留白呈灯草边;短颈溜肩,鼓腹呈半球形,腹部暗刻三团螭龙暗纹,龙纹清晰。底部浅圈足修整圆润,胎质润白坚致,以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太白尊」因形似唐代诗人李太白饮酒的酒坛而得名。豇豆红是康熙朝特有的釉色,非常名贵。外壁铜红釉分若干次吹釉而成,烧制难度比郎窑红更高,所以产量很少,多为文房用具,供皇帝内廷赏用。康熙以后,豇豆红釉烧制技艺失传。《陶雅》言:“太白尊惟康窑有之,各色俱备,惟红独多”,《饮流斋说瓷》亦载:“此等尊无巨大者,通体不过数寸耳,以豇豆红色或带苹果绿、苹果青色为多,腹有三团螭暗花,乃浅凹雕也,除康窑外历朝甚罕仿制,故价值之昂等于拱璧。 豇豆红釉印盒 此件盒为扁圆状,子母口,印盒器型饱满,造形小巧玲珑,胎体厚重,釉质莹润自然,桃花红中泛出些许绿苔,所谓“满身苔点,泛于桃花春浪间”淡雅宜人。底施白釉,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青花楷书款。 目前所见典型康熙豇豆红釉器仅有太白尊、镗锣洗、柳叶瓶等八个品种,印盒为其中较为少见的一种。 本品造型秀雅,胎釉品种卓绝,保存完好,其绿色苔点面积比寻常所见者更多,可归为“桃花片”品种,此为本品最为难能可贵之处。此种为康熙御窑经典文房用品,可见上海博物馆馆藏实例。中国国家博物馆亦馆藏一例。 豇豆红釉菊瓣瓶 瓶撇口,长颈,丰肩,肩下敛收,圈足。通体施豇豆红釉,口沿白釉,下腹至足圈上凸雕菊瓣纹一周,一面菊瓣纹上有绿色苔点。底施白釉,中青花书「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清康熙朝瓷器烧制技术承前启后,不断创新,纯熟掌握了豇豆红釉的烧制技术。豇豆红釉是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烧成气氛的变化很容易使红釉产生窑变,烧制难度极大。因此,豇豆红釉并无大器,主要有瓶、太白尊、洗等文房用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相同的康熙豇豆红釉菊瓣瓶。 豇豆红釉苹果尊 本品器口内凹,通体施豇豆红釉,娇艳粉嫩,釉面光洁明亮,洗上绿色胎点几不可见,宛如豇豆之红色,胎体厚度适中,曲线优美简洁,显示了康熙官窑设计理念。圈足修削利落,胎质硬朗且细腻洁白,器底书“大清康熙年制”三行六字楷书款,笔道遒劲,青花发色沉静。 苹果尊系尊式之一,因其外形似苹果而得名,实际是一种苹果形水盂,为康熙年间典型器之一。此类苹果尊应是宫廷书斋文房用具,烧造量极少。康熙以后鲜有制作。清代康熙朝的红釉瓷器因其釉色鲜艳而独树一帜,备受人们推崇,其中尤以豇豆红最为名贵。豇豆红釉由于烧造难度极大,因此没有大件器,均为康熙皇帝的御用之物。苹果尊式水盂除豇豆红外,亦有以其他釉彩装饰如釉里红,天蓝釉,月白釉等。 豇豆红釉柳叶瓶 本品因造型纤细似柳叶,故有“柳叶瓶”之称;又因隽巧秀美宛如亭亭玉立之佳人,又称之为“美人肩” 。所敷豇豆红釉,极厚润莹亮,色调淡雅宜人,犹若桃花,娇嫩之美不可言喻,更于深浅变化之中予人感悟窑火神功之无限魅力。器底挖足甚深,足底内所署楷书“大清康熙年制” 。 康熙一朝于众多豇豆红器皿之中,太白尊、镗锣洗常见,若论数量之稀少,当推柳叶瓶、蟠龙瓶等立件,故历来难求一见,目前中外许多著名公私收藏机构不曾典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