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德威(1916—1988) 长靠武生是专长扮演穿靠的古代将士,术语叫“扎靠”。靠, 是古代战将穿的铠甲被艺术化了的戏曲服装。在传统剧目中,扎靠有硬靠和软靠之分, 前者如《长坂坡》的赵云、《挑华车》的高宠、《铁笼山》的姜维等。后者如《战滁州》的脱脱、《神亭岭》的太史慈等。演员要穿上靴子、水衣,搭胖袄,这不仅为了便于系靠绳,主要是把上身衬起来, 显得高大魁梧,否则就显得矮小猥琐;再穿上箭衣, 使上下身匀称,要不然上宽下窄,系上下甲,俗称靠牌子, 披上靠衣, 勒紧丝绦,扎上靠网,搭上苫肩(俗叫三尖儿),这就是软靠的全部装束;扎硬靠, 还须扎上靠旗,这不仅是装饰品,而是古代大将用以从后遮护头部的, 不过原物稍小,也没有这样好看;然后再戴上盔头,有的人物还须戴上髯口(胡子)、翎子、狐尾等,这是硬靠的全盔全甲。 长靠武生多扮演古代人物中的主帅或大将, 要求具有大将的风度, 统帅的气质, 威武稳重,刚劲有力;这样的剧目中,演员在唱、念、做、打、舞诸方面表演都是吃重的,个别戏如《伐子都》的公孙阏、《冀州城》的马超,还要有繁难的翻扑跌摔等技巧。 怎样看靠功戏呢。鉴别、衡量靠功戏的优劣, 首先要看能不能妥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感情。而就靠功这一体现人物的艺术手段来说,则要求腰、腿、步法、靠旗以及全身的服饰和道具的紧密配合。 傅德威为学生勾脸 一看腰腿功。腰是轴心, 腿是根基, 扎上靠以后, 在舞台上无论抬手投足、圆场、武打等,腰绝对不许乱晃乱动。脚掌实, 立住了腰,稳劲儿就有了。腰里没劲儿, 前后左右一晃动, 脚掌不实, 就不对了。 二看靠旗功。有动有静, 以静显动, 动静相宜。一戳一站, 台步、圆场, 不能前后扇摆,左右摇晃,后脊梁要稳住背虎壳(俗称靠盒), 抖动时要干脆利索, 见棱见角。如果平时摇晃扇摆, 到了亮相该抖动时, 粘粘糊糊,拖泥带水就不好了。 三看上下配合。在舞台上表演, 包括大幅度的动作身段, 从头上到身上的各种饰物、道具,都是随着起舞, 要齐上齐下, 齐左齐右,顺溜和谐, 配合严密, 有条不紊;前边的靠肚子、“鱼踏尾” ,后边的下摆都不许飞扬起来。戴髯口,执兵器,不能相互碰、搏,如果配合不好,一搏一碰,劈哩啪啦,胡子也掉了,穗子也乱了,大将的威风也就没了。 掌握靠功技艺好的演员,一个“枪下场”要完,不嘘不喘,舒眉展眼,气势威武,使观众仿佛见到旌旗招展,听到战马嘶鸣的战斗场面,并分享人物得胜后的喜悦心情,体味到一种完好的艺术美。 怎样练靠功?娴熟的靠功,来自长期的刻苦练习。戏曲演员要求从小练起, 即人们常说的“幼功” 。但长靠戏要到第二学年的下学期开始学练较为合适。因为长靠戏负担重,学生年龄太小根本降不住。初练靠功,会觉得碍手碍脚、动弹不得,要想改变束手无策为随心所欲、运用自如,决非一日之功,不经三冬两夏的苦练实练加巧练, 是练不好靠功的。有人说这太难太苦,算了吧,解放一下演员,都换成改良靠吧。我不反对改革,从剧情戏理、表现人物需要出发,有些戏用改良靠是对的,我很赞成。如果是怕困难、怕吃苦,轻率地丢弃古典传统剧中独特的表演手法,改掉了艺术精华,这叫因噎废食,我是不赞成的。为了继承和发展京剧表演艺术,这个苦还得吃,要心甘情愿地、科学地去苦练。 京剧《金沙滩》 傅德威 饰 杨延嗣 练靠功应该抓住几个要领: 一、脖梗子和肩为上、腰为中、脚为下,这上中下三点要一股劲儿,以腰为轴心 无论走、一跑、转、舞、摔、打,上下一致,身段匀称。如果三点不一致,上下不随腰走,必然是上摇摆下拉胯,上下失调,非常难看。 二、步距要大, 步法要准, 左右协调,切忌碎步、乱步。以跑“圆场” 为例,两步之间的跨距以肩宽为宜,沉住气,先慢后快,快而不乱,稳而有力,有气派,不能颠,不能时大时小,开打时步法要准确, 少了不到家,多了显忙乱, 脚步时长时短, 一碎一乱, 丑态毕现, 身分全无。 三、掌握靠旗是仗双肩和腰的抖动与拧劲儿。行话说“翻身” 或亮相, 先把靠旗顺于左边,以反座力拧腰, 以肩向右抖动靠旗,“ 叭” 的一下, 这叫以动显静, 给人以稳定感,清楚有力。 四、长靠戏人物, 全身上下“ 零碎儿”多,弄顺了非常好看,否则不是碰着靠旗,就是刮上髯口,闹得稀哩哗啦,戏无法进行。有的演员功夫不够,想偷懒省事, 开打前把飘带掖上, 盔头穗子摘了髯口系上,倒是“ 轻装上阵” 省事了,可把优秀的技艺也抛弃了,这不是好办法。首先得会让,比如耍枪花,转身之前,兵器让身子先走, 身在手前, 靠旗也就过去了,任何兵器都是一样要让, 还不能硬让,要让得自然好看,让的本身也是一种舞蹈和技巧。让,要以腰带动上下, 使枪花、靠旗、穗子、飘带,有节奏、有韵律、有章法的相互配合, 舞着、耍着,顺当好看。 五、和音乐、舞美要配合严密。比如扎靠旗,太松了,靠旗朝后躺着,很不精神,懈怠难看,表演时容易扇摆摇动,不听使唤,太紧了, 想动靠旗也动不了啦,还可能把盔头碰掉了,因此要松紧适中, 才能运用自如,随心而动。 摘自《莫道桑榆晚,奋力事耕耘》 傅德威 口述; 陈国卿,陈宜玲 整理 |
|
来自: 老茶树ieh6s3ds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