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兆芝经验 木贼疏风明目退翳,为眼科要药,人皆知之。然用木贼治崩漏证,则一般人知之甚少。20世纪70年代初,白氏见山西省工农兵医院武九思老中医治崩漏,常在主方中配以大量木赋,疗效颇佳。当时不解其意,因问其故。武老云:“木贼理气活血,又可止血。”此后亦宗其法,试用于临床,治崩漏多例,多有捷效。如段某,22岁,结婚2个月,近半月余阴道出血不止,量多色紫有小血块,心烦口干,手足心热,腰困,舌质红,苔薄黄,脉细数。予养阴清热、凉血止血剂中加木贼30克,服2剂,血即止。 【按语】木贼性味甘、苦、平。归肺、肝胆经。《嘉祜本草》云:“主目疾,退翳膜,又消积块,益肝胆,明目,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本草纲目》亦云:本品“解肌止泪,止血,去风湿疝痛,大肠脱肛。”看来前人早有用木贼治崩漏的经验和记载,通过实践,认为木贼治崩漏,一取其止血之功,二取其升提之力。本品质轻性浮,走上达表。故临床无论血热、血瘀、虚热,甚至气虚等证型的崩漏,均可在主方基础上随证选择运用。然其毕竟性质偏凉,故对虚寒型者宜当慎用。 刘尚义经验 一例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陈某,女,19岁,17岁月经初潮,两月或三四月一至,量多,每次月经来潮都要睡卧少动,经量稍减,继则打止血针,如此缠绵20~30天方休,最为所苦。此次月经已行3日,量多色红,所喜胃口尚好,眠食二便如常,舌苔薄白,脉弦有力。有一偏方,窃思组织谨严,配伍合理,深得中医治方之妙,系用乌梅500克,陈醋250毫升,再加水同熬,俟水分蒸发大半,再加醋至原量,煎至极浓,用干净纱布滤去渣即成,开水加白糖冲服1汤匙。瓮安缺乌梅,病家愈病心切,专程去都匀买回乌梅,如法操作炮制,服用时,月经已是第8日,诚如偏方所言:“治妇女崩漏,效如桴鼓,屡试,屡验。”日服3次,第2日经量渐少,3日全止,为调经计,嘱患者下月该行经时以焦山楂60克煎水加赤砂糖兑服。此为张锡纯“女子月信至期不来,方用焦山楂30克煎水加赤砂糖兑服”的经验。服三四剂后。月事行动。经行4日后,又开始服用乌梅醋煎膏,2日后经水顿止。下月再服山楂红糖煎,经三四日,再服乌醋煎膏。如此反复治疗3个月,月事渐调。随访4个月,月经正常。 【按语】功能性子宫岀血临床多见。除用人工周期外,中药调治殊属棘手。梅醋煎膏深得“酸甘化阴,阴生阳长”之妙,有尽剂血止的作用,此等“药物不取贵”“下咽即能去病”“山林、僻邑,仓卒即有”的“廉、验、便”的偏方,值得推广使用。 王存周等经验 在辨证组方中加用或单用乌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获良效。如治张某,31岁,教师,1999年5月11日初诊。患者自14岁月经初潮后,常闭经数月,来潮则出血不止,病情逐渐加重。曾多次用激素治疗,效果不佳。症见:面色苍白,呈急性贫血貌,心悸,气短,阴道出血鲜红。血常规:红细胞2.2×1012/L。内诊无异常发现。舌淡苔薄白,脉沉。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综观脉证,属久漏不止,正气已虚,气不摄血,应健脾以统血归经。 人参6克、茯苓15克、木瓜10克、赤石脂10克、禹余粮10克。 服用3日未效。方悟应补涩并用,益肝以藏血止漏,收涩以固冲任,原方加炒乌梅30克,连服2剂血止,继服3剂巩固疗效。1周后查血,红细胞3.1×1012/L;2周后红细胞为4.0×1012/L。随访半年,患者按月来潮,量中等,6天净。 【按语】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常发生于青春期,属中医学“崩漏”范畴,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由于冲任损伤,不能固摄。鸟梅味酸,归肝、脾经,肝乃藏血之脏,入肝而养之,肝得所养,其血乃藏;统血者,脾也,肝为刚脏,最易乘脾,脾不统血,亦致血崩、血漏。乌梅生津而肝不犯燥,其味又酸而能收敛,则肝急得缓,脾无肝犯,则能统血,血得酸即敛,得黑则止,乌梅烧存性,止血尤妙。且其味平和,可大剂量使用。 本文摘编自郑晶、王艳春、张书堂《中医妇科用药经验》,特表致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