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谷办公楼(Nunotani Office Building)】位于日本东京,由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nman)设计,1992年建成。建筑表皮不规则的条窗通过规则的网格突出和强化,井因为不规则条窗的衬托,使整个大楼呈现倾斜的形象。这种形象是对日本这个多地震国家特殊地理环境的趣味性表现. 【大哥伦布会展中心(Greater Columbus Convention Center)】位于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由彼得·埃森曼(Peter Eiserunan)设计,1993年建成。条形插入体在压顶上被涂刷以浅黄、浅绿等鲜艳的色彩与主体建筑区别,立面上则采用不稳定的实墙与主体建筑的玻璃幕墙形式相区别,既丰富了建筑的形象,又突出对结构的破坏和不稳定的建筑形象。 【Kasumi研究与培训中心(Kasumi Research and Training Center)】位于日本筑波市,由美国建筑师迈克尔·格雷夫斯(Michael Craves) 设计,1994年建成。该研究中心要同时提供办公、研究、培训教育及住宿、餐饮等多种功能,因此建筑师将各种不同功能的建筑分开,并采用不同的建筑体块与色彩来界定不同的建筑区域,使整个建筑主次分明。 【第四频道电视台总部(Channel 4 Headquarters)】位于英国伦敦,由理查德·罗杰斯(Richard Rogers)设计,1994年建成。建筑顺应两条街道的走向展开,并通过中央一个带有凹圆弧玻璃幕墙的中庭相连。街道两边四层高的混凝土结构建筑是主要办公空间,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与铝板相配合的形式。中心圆弧的建筑体因为向内凹,因此形成前部的公共广场,有效地隔绝了街道噪音。 【维特拉家具公司新总部(New Headquarters for Vitra International)】位于瑞士巴塞尔,由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设计,1994年建成。建筑外部综合采用了镀锌金属板、木材和涂料三种不同的立面形式,不仅增加了建筑外观的色彩,也强化了办公楼自身体块的变化。不规则的建筑体块为内部提供具有一定变化的通敞建筑空间,这也符合办公楼的多功能用途。 【119号办公大搂(Ku'damm 119)】位于德国柏林,由墨菲/雅恩建筑事务所(Murphy/Jahn)设计,1995年建成。这是一座庞大的建筑体,整齐的楼体顺街道展开,建筑的两个端头和街道拐角处被处理为圆弧形。建筑外部主要采用条窗和铝板相间的立面形式,主体建筑部分结构和形象都较为统一,因此建筑转折处的圆形端头就成为活跃建筑形象的关键部位。 【萨米陶大厦(Samitaur Tower)】位于美国洛杉矶,由美国建筑师埃里克·欧文·莫斯(Eric Owen Moss)设计,1996年建成。建筑的外立面形象活泼,虽然建筑内部使用钢构架承托,并搭配轻质墙板,但建筑外部墙而却处理成仿石形象,并搭配小窗,突显出一种沉重的建筑基调,因此与周围的砖混结构建筑形成呼应。 【杜伊斯堡商业推广中心(Business Promotion Centre)】位于德国杜伊斯堡地区,是一个由1993年建成的商务中心、远程通信中心,和1996年建成的微电子中心三座建筑共同组成的商业办公与研究中心,由英国建筑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设计。这座七层楼的建筑平面上呈眼状,钢屋顶向下弯曲,覆盖着三层上层挑空空间,用自然采光、百叶、太阳能板等措施达到了低能耗。 【尼德兰大厦(Nationale-Nederlanden Building)】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由弗兰克·盖里(Frank O.Gehry) 设计,1996年建成。入口处的两座塔楼是整个建筑的主要看点,一座塔楼采用不规则圆柱形式,其形象与主体建筑相同,另一座塔楼呈中间收束不规则圆柱,但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形式,被称为跳舞的房子。 【TOTO研究所(TOTO Seminar House)】位于日本神户兵库县淡路岛上,由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Tadao Ando)设计,1997年建成。建筑沿续安藤忠雄一贯的清水混凝土建筑形象,由8层错落的建筑体块构成,入口位于建筑后部。建筑按使用功能分为三级台地式,底层为主要的居住区,向上建筑体量减小,在规则的建筑屋顶做了部分绿化,并设置了露天游泳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