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艺术欣赏

 流深shi 2019-07-11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艺术欣赏

明永乐 青花缠枝花卉菱口盘

此盘口沿及器壁呈十二瓣菱花式,形如盛开莲花。撇口宽折沿、唇口凸起、浅弧壁、广底、圈足,平砂底无釉。通体内外绘青花纹饰。盘内近口沿处为一圈波涛纹,内壁与外壁均绘12支折枝花卉,盘心以6朵盛开的四季花卉组成一组缠枝花卉图案。此永乐青花盘雅致亮丽,乃明初瓷匠技术发展成就之佳证。永乐造瓷以其浓艳钴蓝着称,发色浓淡相宜,变化微妙。钴蓝积处呈现银黑结晶之斑点,浓深色泽对比瓷胎之洁白细致,更显夺目。

十四世纪风行一时的花繁枝盛之牡丹或莲纹,至十五世纪初,改由细腻多姿的折枝花卉代之,此乃瓷艺纹饰发展史上的一大创新。如此盘内壁所饰折技花卉,圈以卷延枝草,腾出更多白地,每六种花卉为一组,重复一回共绘两组,是以相同的花卉落在对角两端,遥相呼应。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艺术欣赏

明宣德 青花内模印缠枝芍药纹碗

「大明宣德年制」款

敞口、宽口沿、浅腹、圈足。外壁以青花绘缠枝芍药纹,细小纹饰处采用一笔勾成的画法。腹壁共计六朵同花同向,花朵饱满圆润,花心状如葫芦,花瓣托苞。主枝为波浪形缠绕往复,小片花叶穿插其间,勾勒填色中有深浅变化。近足处为莲瓣纹饰,足壁绘以单线条装饰,内壁素白,碗心绘双圈朵花纹。青花发色浓深,底足平削,底款双圈六字“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款。

此碗为明代青花名品,传世甚少,至为名贵,传世作品多见博物馆藏,市场流通极少;其造型、尺寸及纹样皆与两岸故宫及上海博物馆藏品相近,台湾馆藏一例可见;上海博物馆馆藏一例;北京故宫博物馆馆藏一例,为清宫旧藏。上海博物馆同时藏有此式碗的雍正朝仿品,以极力模仿之姿彰显出原作无可比拟的隽永精致。与本品相类作品还见于法国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MusEee Guimet)。

一些著名的私人收藏中也有同本品纹样、尺寸和造型均相似者,如收藏家仇焱之先生藏品后于香港苏富比2005年春季拍卖会售出,以572万港币成交。克拉克夫人旧藏一例,后为香港藏家赵从衍旧藏,展览于英国陶瓷学会“中国青花瓷器”特展;英国大威德基金会,亦馆藏一件与本品一致一例;然而,大维德基金会亦馆藏一例,乾隆时期仿古此件碗之品种,纹饰、形制与本品同类,唯青花发色及画法唯乾隆时期特征。斗笠碗为宋代经典的造型,洗练简约,深获世人所喜。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艺术欣赏

明宣德 青花地留白石榴纹大盘

「大明宣德年制」款

浅弧壁,平底,圈足。盘内、外壁采蓝地白花装饰。盘心饰折枝石榴,内壁一周饰缠枝各饰花卉。外壁饰缠枝莲纹。白花部分均有暗刻,划出的细部纹饰。平沙底,外口沿下青花书「大明宣德年制」楷书横款。

由元代开始以回青钴烧制瓷器以来,瓷工和画匠亦尝试以钴料创烧不同设计的纹饰,其中以蓝釉作色地,主纹饰则以暗划幼线和留白展现的手法最为大胆新颖。此设计上的最大难度,是要在厚润施釉和留白位及纤幼划花纹饰取得平衡。确为景德镇御窑广的艺匠带来新的挑战。由于成功烧制的比率偏低,大量不达标的盘子都被打破弃掉,得以保存而完整地流传后世者翏翏可数。明初洪武和永乐年间,此修饰手法更似被完全放弃。直至宣德一朝才再次采用,并极限度的生产。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瓷艺术欣赏

明宣德 青花杂宝「泽物为务」纹桥钮方章

「大明宣德癸丑年造」款

章瓷质,方玺,过桥钮。青花为饰,印身三面施白釉,一面书边款“大明宣德癸丑年造”,宣德癸丑即1433年,宣德八年。器身绘杂宝纹,宣德时期瓷绘各式“珍宝”,如双角、银锭、犀角、火珠、火焰、珊瑚、法螺、火轮、双钱之类,无固定格式,亦有重复出现,故称杂宝。印面不施釉,阴刻印文“泽物为务”,用刀稳中见巧,镌刻工细。此印融宣德青花工艺、篆刻书法于一体,为宣德御玩中别无它例之品。此类方玺存世数量罕少,可称珍贵。明宋濂《溧水端氏家牒序》:“安生 邦远,字国用,幼孤,能自振其家。每以泽物为务,借贷而不偿者焚其券,如古之宽厚长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