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脏血管“放了支架搭了桥,就高枕无忧”?专家说还得…

 8东里图书馆8 2019-07-11

冠心病患者在做完搭桥或者支架手术后,

是否意味着彻底痊愈、无需再进行防控?

NO!!!

“不要以为放完支架、搭完桥,就万事大吉!

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广东省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陈纪言教授提醒。

事实上,术后健康管理、危险因素如果管理不到位,

作为一种慢性和进展性的疾病,

冠心病极有可能再度“找上门”。

 为什么 ——危险因素持续影响

        冠心病防治重在预防,而吸烟、高血压、糖尿病、缺乏运动等都是冠心病管理的高危因素,进行介入手术之后的病人更需要长期的健康管理。

        危险因素是冠心病发生发展的源头,不单单是一个手术就可以结束。后续的管理不到位,在危险因素持续的影响下仍可能继续患病。

 现状是 ——患者们不良习惯仍在继续

        国家对于心血管病的治疗投入很多,但冠心病死亡率仍在持续上升。

        据国内科研人员对17省(市、区)的70家医院的1514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医学随访研究,发现在冠脉治疗后12个月,患者们竟然吸烟、肥胖、运动不足,照旧!

        研究显示,近40%体重指数(BMI)>25kg/m²,37%的患者缺乏足够的锻炼活动,14.5%的患者仍在吸烟,约22%患者血压仍在140/90mmHg以上(合并糖尿病、慢性肾病有更严格的控制目标)。

        就连冠心病关键药物的服药依从性都不足——冠心病患者中45.9%未服用他汀,低密度脂蛋白达标率仅23.9%;更别提目前尚不清楚的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冠心病关键药物抗血小板停药率等长期患者管理情况。

关键数据

        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最新推算,全国高血压患者2.45亿,冠心病患者1100万,心血管病已经成为引起国民死亡的首要病因。

        “在我国,心血管病的患病率、死亡率,仍然处于上升阶段,拐点未现。”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刘勇教授援引今年3月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最新发表于《中国循环杂志》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说。

专家想跟你说:

        一些患者以为,血管堵了,那就放支架“通波仔”,大不了搭桥手术好了,现在医学进步,没大问题,可关键是,冠脉问题治疗并不是终点,恰恰是自我管理的新起点。陈纪言教授指出,冠心病防治任务非常艰巨,需要有各界专家及社会资源的支持;另一方面,冠心病防治重在预防,通过危险因素的有效控制可降低近75%冠心病发病率。

        “不要以为放完支架、搭完桥,就万事大吉!”陈纪言说,术后不仅要坚持服药,还要监控血压、心率、血脂、血糖,做好戒烟、控制体重等等生活方式干预,才能尽可能预防冠脉再出问题。

高危人群做好心血管风险评估

怎么做?

        陈纪言教授和冠心病生命周期管理项目组的心血管专家们特别推荐,合并血压、血脂异常(主要是胆固醇增高)、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体力活动和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等人群,应每4-6年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接近治疗阈值或中高危的个体可增加评估次数,早期控制危险因素。

        而对于冠心病治疗后的患者,要从六个方面进行健康管理:血压管理、血糖管理、血脂管理、并发症管理、抗血小板管理、生活方式管理。

将推出管理“好助手”

        7月7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研所牵头国内首个“冠心病患者终身管理项目”-南方冠心病健康管理中心项目正式启动,联合南方地区5省30多家高水平三甲医院,以“冠心病综合健康管理”理念为导向,以提升冠心病患者医疗质量为最终目标,并建立“南方冠心病健康联盟”。

        将通过APP的形式设置健康管理团队,功能将聚焦冠心病防治的健康信息、患者用药提醒和血压血脂的检测记录。预计年底正式投入使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