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根据新药研发监测数据库(CPM)显示,齐鲁首仿肾细胞癌药物「培唑帕尼片」申报上市获CDE受理。 全文2001字,用时4分钟 作者:無恙 培唑帕尼(Pazopanib,Votrient),是GSK开发的一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2014年在GSK与诺华的资产置换交易中培唑帕尼被打包转入诺华旗下,适用于晚期肾细胞癌和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 肾细胞癌是一种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约占全身肿瘤2%-3%,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中,其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改变,肾癌发病率在不断升高,增长趋势居全球之首。 培唑帕尼的作用机制与索拉非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类似,并分别2009年10月20日和2010年6月15日获得美国FDA和欧盟EMA批准上市。其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十分低,NCCN、EAU、ESMO、CSCO指南均以1类证据推荐培唑帕尼为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的标准方案。至今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肾细胞癌。 在临床研究方面,培唑帕尼主要开展了3个大型临床试验,并且是所有晚期肾癌一线靶向药物中唯一开展过横向头对头临床研究的靶向药物。 VEG105192,III期 VEG105192是培唑帕尼对比安慰剂的第一个III期研究,435例晚期肾癌患者以2:1随机分组至培唑帕尼组或安慰剂组。结果显示,培唑帕尼组v.s.安慰剂组PFS为9.2个月v.s.4.2个月;ORR为30%v.s.3%。而对于未经过系统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患者亚组,PFS则达到了11个月v.s.2.8个月。培唑帕尼可以显著改善患者PFS且可耐受。 COMPARZ,头对头 COMPARZ研究,是培唑帕尼与舒尼替尼的头对头大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共入组1110例受试者,这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比较一线治疗晚期肾癌的TKI药物疗效的临床试验。 研究显示,晚期肾癌患者接受培唑帕尼不仅仅在PFS及OS等疗效指标与舒尼替尼相当(培唑帕尼组v.s.舒尼替尼组中位PFS为8.4个月v.s.9.5个月;OS为28.3个月v.s.29.1个月;ORR为31%v.s.25%),而且克服了较以往靶向药物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 另外,必须指出的是,在COMPARZ China(207例患者来自中国大陆)中显示,在中国人群中,培唑帕尼肿瘤缓解率达35%,显著高于舒尼替尼的20%。 PISCES,临床偏好研究 PISCES研究主要是评估患者和医生对于培唑帕尼和舒尼替尼的选择倾向性。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患者与医生都倾向于选择培唑帕尼。 其中,患者偏好培唑帕尼是因为它的不良反应较轻,生活质量更佳,相对容易接受;医生偏好培唑帕尼是因为该药的PFS、OS并不劣效于舒尼替尼,且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容易管理。该研究与传统的基于生存、不良反应的临床试验有所不同,更能从生活质量方面说明培唑帕尼优于舒尼替尼。 培唑帕尼作为国内外指南推荐的晚期肾癌一线治疗用药,VEG105192、COMPARZ、PISCES等一系列研究证实了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在临床应用中显著缩瘤的同时,使患者获得了良好的生活质量,成为医生和患者的偏爱之选。 在市场表现方面,根据药物综合数据库(PDB)显示,在全球市场中培唑帕尼在2012年4月拓展软组织肉瘤适应症后增长率曾到达83%,但近期市场增速持续走低,2018年销售金额8.3亿美元,预计其峰值为10亿美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