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的内容 呼吸康复,也叫肺康复,是为有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设计的个体化综合性干预方案。 其目的是通过稳定或逆转疾病临床表现,从而减轻患者的症状、优化功能状态、改善心理状况、提高参与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减少医疗费用。 为什么运动很重要 运动锻炼作为呼吸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状态、提升运动能力、缓解呼吸困难及疲劳等症状; 缺乏运动的生活会加速机体肺功能、肌力的退化,降低运动能力,还能加重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影响生活质量。 运动方案制订的目的 运动方案制订的目的是为了让患者在锻炼中改变行为模式,逐步建立良性的生活方式,使之能够长期坚持自行锻炼并获。 包括上肢锻炼和下肢锻炼 上肢锻炼 可以提高上肢肌肉的运动量和耐力,辅助呼吸肌产生更协调的呼吸运动,减轻呼吸肌负担,使患者通气量增加,从而达到减轻症状的效果。 练习项目:如上肢肌力计、弹力带、重物阻力训练或投掷训练等。 下肢锻炼 可以改善运动耐力,提高患者运动能力。 练习项目:如跑步、踏车、骑自行车、步行或重物阻力训练。 ——LIUHUILIN. 包括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 呼吸训练的目的在于改善换气,增加肺通气量;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缓解胸部的紧张;增强患者的体质。 腹式呼吸 腹式呼吸:主要目的是使横膈的活动范围变大,从而增加肺活量。 操作方法:吸气时让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塌陷,必要时可将手放于腹部,斜向上用力给予一定的压力,帮助膈肌恢复,以辅助呼气动作。 缩唇呼吸 缩唇呼吸:减慢呼气,有利于肺内残余气量排出,增加通气量,可以改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能很有效地改善肺内气体交换,还能减轻呼吸肌负担。 操作方法:①吸气时用鼻子,②呼气时嘴唇撅起,像吹口哨样,缓慢呼出气体,③一般吸气时间为2秒,呼气时间逐渐延长至4秒或更长,吸气和呼气的比例为1:2,慢慢地吸呼达到1:4作为目标。 锻炼时间:每次训练时间为10~15 min,每日锻炼2~3次。 包括全身呼吸操和全身性的有氧运动。 作用:可以重建并维持个体的功能。 全身呼吸操 能改善病人呼吸困难程度与肺功能水平,缓解病情,提高机体耐力,提升生活质量。 全身性的有氧运动 可以重建并维持个体功能,包括步行、踏车、游泳、爬山、太极拳、气功等。 运动前的准备工作 1、自身准备: 运动前要有五至十分钟的暖身运动,运动后也要有数分钟的缓和运动。 选择合适的运动鞋,鞋底以富弹性而不滑为佳。 2、环境及场地准备: 选择平整且阴凉的运动场地。 要注意选择锻炼环境。在盛夏,气温很高,空气流通差的情况下或大雾大风情况下,或在冬季地面有积雪结冰的条件下,都不宜再户外锻炼,可适当增加室内活动。 运动时的注意事项 1、吃饭前后一小时内不宜运动。 2、运动中间不宜大量饮水,特别是清凉饮料,避免胃肠骤然受到冷凉刺激引起痉挛。 3、患者应从低强度、低频率运动锻炼开始,循序渐进增强呼吸肌的适应性和对运动负荷的耐受力。 4、运动前或运动中有有头晕、胸痛、心悸、脸色苍白、盗汗等情形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5、对于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重度肺动脉高压、晕厥史等的COPD患者,则不宜自行进行运动锻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