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在自闭症(也叫孤独症)这三个字周围有许多相关的名称:典型自闭症、非典型自闭症、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阿斯伯格、以及高功能自闭症、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自闭症倾向、等等还有未划分出来的系列。 之前的划分是把阿斯伯格与自闭症区分出来的,现在则把与自闭症行为特征有关联相似的这一系列病症统统归为谱系,称作:自闭症谱系障碍。 通过叫法上的不同来区分障碍和缺损程度,许多家长对此是一头雾水,搞不清自己的孩子到底是什么程度,到底应该持怎样的观点看待孩子。 那么究竟“发育迟缓”和“阿斯伯格”等等跟自闭症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哪一种是比较严重或者说哪一种是可以让人松一口气,稍微轻松点的呢? 自闭症一般如果确诊书上只有这三个字,说明就是典型性的自闭症患者了,这个孩子身上的自闭症三大障碍(社交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刻板行为)都非常突出,有的还伴随智商低下,有轻度中度和重度之分,已经不存在边缘或者疑似等其他说法。
2.中度 自闭症第二级 需要大量支持
3.重度 自闭症第三极 需要非常大量的支持
阿斯伯格这种定义下的孩子都具有特殊的才能,某一方面的能力高于正常人,比如有的机械性记忆超群,有的对数字尤其敏感,精于计算离谱的数学难题,有的对绘画和音乐似乎无师自通,一出手就是大师级的……,但是社交交往却成了他们一生的短板,虽然智商很高,语言流畅,也有主动性交流,但一旦进行社会广泛性话题的沟通交流在某些方面又显得单纯幼稚,如果特长教育干预的好,不仅可以有自己的工作还能在某一项领域里大放异彩,在运动方面差于高功能自闭症。 高功能自闭症这种孩子大多智商接近于或者超过正常孩子,外观上已经等同于正常孩子,但在社交方面与阿斯伯格比有明显欠缺,没有什么特别高人一处的“异能”,但偶尔也会显露出一些令人吃惊的特长,与阿斯伯格有些相似之处,但在交友方面却是自我封闭状态,不主动沟通,干预得当可以生活自理,参加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工作,甚至也有自己优势的一面。 自闭症边缘、自闭症疑似和自闭症倾向这三个诊断名称,依次解释就是靠近自闭症但又不具备严重和明显的特征,疑似则是症状像,但经过后期干预也许就脱离了自闭症嫌疑,可是未必就没有其他异常症状携带,因为毕竟当初被诊断为疑似,就说明孩子脑部神经发育确实是有问题的,日后慢慢长大一些经过二次复查是边缘还是已经就是自闭症,要等到医生给出的评估调查来判断,而最后一个,倾向,说明孩子在某些特征上有点往自闭症上走,可是又不是特别显著,也许这种特征是其他相关病症引起的类同点。 以上这几种诊断最严重的就是自闭症,但某种意义来讲,高功能和阿斯伯格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以及压力也非常大,后期孩子长大成人后家庭为之所付出的心力,也不会停止和减少。因为他们的社交障碍会跟随一生,单独出门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历险。 下面再来说一下发育迟缓,语言发育迟缓和非典型自闭的区别: 非典型自闭症这种病症在3岁后出现,其行为特征只有自闭症中的1个或2个,但在其他方面有特征性异常。与童年孤独症不同之处在于发病年龄较迟,不能满足自闭症的全部诊断标准。 发育迟缓单纯说发育迟缓,意味着孩子各方面的能力都存在滞后的特点,其实相对来说是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某种程度上来讲可改善空间还没有自闭症乐观,由于孩子各方面能力低下,所以导致他身上的特征有些跟自闭症类似,所以被归为谱系障碍。 语言发育迟缓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方面发育有些滞后,可是因为这点缺陷,导致孩子在社交上存在障碍,也会因为这一点使得孩子反应迟钝,但迟缓同障碍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如果进行干预治疗迟缓可以进步,而障碍则是在沟通时一直存在词不达意,腔调异常,词语错位表达,无法与人交流等现象,干预不及时不得当后果也很令人堪忧。 以上几个病症类型,用非术语解释给大家,可以听的更明白一些,也便于区分,不管孩子被诊断为哪种病症,家长都要尽快调整心态和情绪,以最快的速度和最积极的态度来正视!来面对!奇迹随时都可能发生,但这取决家长和家庭能否同心协力,树立正确的观念,共同把家打造成一个专业的干预中心, 因为家庭这个环境才是孩子吸取知识最多的地方,无论哪一种病症秉承一个观念:把目标放在孩子最终能够自理上,之后才是根据其优势进行特殊培养。 唯有此,我们的孩子才会受益,才会逐步脱离全天候照顾,才能让我们这些家长们安心老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