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历史与现状 1918年法国医生蒂子曼和工程师米洛夫斯基利用一架轰炸机改装成第一架卫生飞机。随后,美、英、德、前苏联都改装了最初的卫生飞机。这个时期改装的卫生飞机机上卫生装备极其简单,运载伤员数量有限,但这是空运救护及卫生飞机发展的初期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法国正式成立了第一个卫生飞机小组。1929年召开的第一次卫生航空兵国际会议,规定卫生飞机内必须配备止血带、注射药物、输血及血浆代用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伤病员空运后送大规模应用,进一步促进了空运救护卫生装备的迅速发展。战争一开始,各参战国就将飞机列为后送伤员的运输工具。美国开始大量使用大型滑翔机、客机和货运飞机空运伤员,机上配备了救护伤员的卫生装备。朝鲜战争中,美军将救护直升机用于战场救护,固定翼飞机主要执行从战区后方地域到美国本土的空运后送。越南战争中空运救护伤员的实践把空运救护推进到成熟阶段。美军在越南战场大量使用直升机和运输机空运救护伤员。形成了从战术、战役到战略地区的空运后送系统,在战术、战役、战略空运后送飞机上配备了相应的空运救护卫生装备。 进入20世纪80年代,卫生飞机的发展很快,尤其是机上卫生装备的现代化程度明显提高,伤员运输条件明显改善,可以在机上接受手术治疗和各种医疗监护,并在机上设立了手术室和加强护理单元,卫生飞机的救护技术范围得到极大扩展,已远远超出单纯空运后送的范围。卫生飞机的空中战略机动性、伤员后送速度和空中救护能力大大提高,可随时对任何地区特别是空军机场进行卫勤支援。 从发展趋势看,空运救护将成为未来战争伤员后送的主要方式,卫生飞机包括救护直升机将成为伤病员后送的主要工具。卫生飞机向专用化发展,机上设有固定的医疗设备,医疗卫生装备的配备越来越齐全,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有些卫生飞机设有手术单元、危重伤病员护理单元、传染病隔离单元,已具备在机上进行手术和危重伤病员救护的条件;一些发达国家已经拥有具备现代化水平的空中医院。 空运救护装备,除伤病员后送卫生飞机、直升机以外,主要还有其他两类装备:担架系统和机上卫生装备。 美军机上担架系统 1.担架系统 是飞机后送伤员的附加装置,每架运输机和直升机出厂时,一般都配有担架支撑装置(担架支撑杆和吊挂带),装上担架,即可后送伤员。有的还配有该飞机的制式担架。如果利用没有制式担架系统的民航客机或个别担架系统不配套的飞机后送伤员,还有专门的担架支架系统,能在各种机型上通用。担架系统能够保证在空中飞行状态下担架伤员的可靠固定及相关医疗设备(输液器、监护仪等)的配套使用。 德军卫生飞机上的卫生装备 2.机上配套卫生装备 卫生飞机的使用对象是伤病员,机上卫生装备是组成伤病员后送飞(直升)机的核心部分。机上卫生装备与飞机的基本情况、使用目的及机上救治范围相适应,以满足后送途中机上救治的需要为标准。不同的机型和使用目的,装备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通常配备救治工作所需要的各种复苏、供氧、急救药品和装备。 典型装备介绍 1.救护直升机及机上卫生装备 救护直升机,按照功能一般可为后送型直升机(通用直升机加改装)和急救型(专用)直升机两种。后送型直升机是通过临时改装,在机舱内装上担架支架、吊挂带及担架固定装置,将制式的成套便携式机上卫生装备装上直升机。以战时或平时大批伤病员的后送为主,后送途中急救功能为辅。急救型(专用)直升机可直接动员地方医院的专用救护直升机,主要是执行后送及途中救治功能,能够对途中的伤病员开展气管切开、气胸封闭引流、输液供氧、医疗护理等紧急救治功能。 美军UH-60Q“黑鹰”救护直升机 1)美军救护直升机 美陆军将UH-60Q“黑鹰”直升机定为专用的救护直升机,并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改装,以实现救护直升机的现代化,为伤员提供更好的空中医疗救护。该直升机大量装备现代高新技术装备,如氧气、吸引、战斗担架系统、营救吊车、卫生装备的电源等。可配备6副担架以及除颤监护仪、心肺复苏仪、呼吸机、吸引器、快速输液泵等配套卫生装备,机上采用了先进分子筛式机载供氧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自动测距和导航系统、激光预警系统、精确定位系统环控系统、搜索营救系统、武器系统、夜视系统等,能够满足高原、海上等复杂地域和全天候任务需求。 ▼
德军救护直升机机上卫生装备 2)德军救护直升机 德军救护直升机有轻、中、重多种型号。轻型救护直升机:30年前开始服役,型号为LTH Bell UH-1D,具有搜寻、救护双重功能,配有除颤、监护、呼吸、加压输液等急救装备,可运送2名卧位伤病员。中型救护直升机:在制式直升机上加装附加装置,使其具备医疗后送和重症监护功能,型号有Seaking MK41、CH53(舰载)和NH90(陆用)3种。重型救护直升机:在大型运输直升机MTH CH53G上加装附加装置,能够中短途医疗后送12名伤病员,同时乘坐医务人员8名。 2.卫生飞机(空中医院)及机上卫生装备 卫生飞机(空中医院)是以飞机为运载体,在机舱内展开的固定医疗机构。具有较大的空中战略机动性,并可在空中对伤病员实施优良的医疗救护和连续的医学监护,从而将快速后送与优良救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克服了空运后送以后送为主、机上救护能力不足的弱点,达到了空运与救护的完美统一。进而使优良的专科救治由地面扩展到空中,伤员在后送途中即可接受优良的专科救治,缩短了伤员从负伤到得到专科救治的时限,极大地提高了伤病员救护的效果。它在平时空中紧急医疗救护和战时空军机场应急支援卫勤保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