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到底该怎么运动?0~12岁孩子运动指南(赶紧收藏)

 长沙7喜 2019-07-12

民小编说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大J小D”(ID:jiayoubaobao2015)

运动的重要性包括增强自信、调节情绪、有益大脑发育、提高体能、预防近视,等等。

我相信越来越多的朋友也是意识到这个的重要性,但还是经常会对各种各样的运动项目表示很困惑,不知道怎么选。

我前段时间请教了娃的儿童运动康复师,并且结合美国儿科协会指南,把针对0~12岁的孩子运动原则和大家分享一下。

0-3岁:大运动锻炼

这个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肌肉、骨骼和心肺功能并没能完全发育成熟。这个阶段选择的体育项目更多的是延续之前大运动发展的锻炼,爬走跳为主。

这个阶段不需要进行任何正式的运动项目,让孩子动起来是关键,让孩子爱上动起来更加关键。

这一点我需要再三强调,很多孩子到了学龄后总是驼背、坐不定,大多都是肌肉力量弱的原因。

而且现在很多父母习惯“赶”大运动里程碑,只看孩子是否做到,根本不看动作质量。

其实有些孩子的大运动发展的根基就是很差的。这个阶段注意保证运动量,那么这些大运动的质量都能赶上来。

要我说,真正的输在起跑线上,只有一个,那就是输在了体能和肌肉力量上。

3~6岁:身体控制和协调能力

3岁以后的孩子大运动发展得比较好了,他们不会只是满足于简单的走路跑跳了,就会想要尝试更多的运动项目。

但其实他们的身体硬件、注意力集中时间等,还都不是很适合进行正规的运动比赛项目的。

最好的运动就是在跑跳基础上进行一些延伸,提高孩子的体能和身体控制协调能力。

这个阶段形形色色的运动班就会很多,游泳、体操、芭蕾、跆拳道、足球等等。

并不是说不能报,但父母需要调整预期,这个阶段的各种所谓“运动班”,都不是苛求姿势动作,而是进一步培养孩子运动的热爱和社交发展。

换句话说,不报班,你带着孩子每天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动也完全是可以的。

比如扔球接球、踢球拍球、跳绳踢键子等来提高协调能力;比如可以连续跑或者走更长一段路来提高体能。还可以进行一些前滚翻,来进一步提高前庭锻炼,都是简单容易操作的。

真的报班了,那么时刻提醒自己的目标。很多人都是高估自己内心强大程度的,一进入了大环境后,就容易被带偏了。

最终都变成了“为啥一样4岁,她可以听指令动作那么标准,我女儿不行呢”。


6~12岁:运动多样化

小学之前的大部分运动项目都是以玩为主,纯粹为了培养兴趣。

进入小学后,随着孩子肌肉骨骼发展完善,同时听从指令和专注力都进一步提高,这时可以开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运动项目了。

9岁之前,还是要选择那些规则不是那么复杂的,而且可以灵活调整规则来让孩子们参与进行的项目。

最常见的有网球、棒球、体操、游泳、足球、武术、乒乓球、羽毛球、跆拳道等。这时的体操、游泳课就真的在学姿势了,这是和之前的区别。

9岁后可以开始引入一些规则更加复杂,需要一些战略的运动,比如篮球、排球等。

这些项目对于身体的要求提高了很多,因此过程中注意孩子的姿势正确,打好基本功而不是急于求成更加重要。

这时孩子也开始接触真正的比赛规则,因此这个过程中,引导孩子建立真正的体育精神和输赢观很关键。

关于竞赛

关于竞赛这件事,我还是想多说几句。我知道国内很多低龄化的运动比赛,尤其是平衡车比赛。因为平衡车基本上孩子2岁多就能骑,自然这就是成了最低龄的比赛项目了。

我知道一定会有朋友说,参加比赛关键还是看父母心态,比赛本身没有错。

当然啦,育儿是很个人的,只要你和孩子都享受其中,并且保证孩子身体不受伤的基础下,我们都可以作出自己的个性化选择。

但如果你因此而焦虑,不断逼迫孩子要有抗挫折能力,要勇夺第一,那真的需要停下来想一想,自己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我们大部分父母都不会把孩子培养成奥运选手作为目标的,那么培养抗挫能力不只有这一个策略。

我家娃现在就在上体操课和游泳课,真的就是玩。她的动作都不怎么标准,有的动作协调能力也很差。但她会和我说,她喜欢运动,漂亮是强壮,漂亮是有肌肉,累的时候再坚持一下就在长肌肉。

对比一下,我自己当年对于“运动”的定义,她的这个回答,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宝贵了。

文章来源丨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