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妈,帮我看下孩子”隔代养娃关键2招要学到!

 长沙7喜 2019-07-12

听:如何进行隔代育儿? 来自家长电台 03:58

☞点击上方绿标播放☜


隔代养育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特殊现象。

据调查,一半以上的家庭由老人帮忙带孩子,其中三分之二的隔代养育家庭,在教养孩子上存在分歧。

在一个家庭中,父母和孩子之间,是相对稳定的三角关系模式,老人的加入,就从三角关系变成了多角关系。

心理学上有一个“看门人情结”,意思是说照顾孩子的每个人,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

这就更容易引发矛盾、冲突。对于婴幼儿,环境的不稳定会产生不安全感;

对于大一点的孩子来说,看到观念分歧之后,知道利用这样的矛盾来满足自己的愿望;还有的孩子为了减少这样的矛盾,为了让家里太平,不太会说自己的真实想法,更会觉得回到家里,心理负担很重。

所以,父母工作再忙,也是孩子养育的第一责任人,应该主动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

那么,如何与老人进行沟通呢?

1

掌握沟通时机

沟通时机。最好不要当面指出问题,更不应该直接指责老人的做法。

任何人被挑毛病,直接的反应就是否认和反弹,对解决问题无益,而且这种当面指责,对老人的不够尊重,也给孩子一种很不好的行为示范。

应该情过去后再找老人谈,最好由自己的儿女来负责,比如爷爷奶奶的问题,最好由爸爸出面来深度沟通。

2

掌握沟通方式

沟通方式。沟通前,反思自己是不是受到“看门人情结”的影响,从为孩子好的共同目的出发。

当你想提意见时,先换位思考,不去指责,采用“劝说”的沟通技巧。

比如针对孩子吃饭的事情,你可以这样说:“为什么我们不试试,让孩子学下如何照顾自己呢?这样可以让全家人更轻松。”

或者你也可以只说感受,不去评判,比如:“看到您追着孩子喂饭,我担心孩子会养成边吃边玩的习惯,而且喂饭时您也特别辛苦,孩子如果形成依赖,将来上了幼儿园自己吃饭怕会很难适应”。

这种沟通方式,会让老人明白,我们是站在同一战线的,是一起合作、一起帮助孩子,谁都不是为了谁而单向付出。

当老人向我们提出意见时。有些老人可能一遇到问题,就会说出“你怎么连孩子都照顾不好呢?”这样的话。

这时候,我们可以先表明自己的态度,先对老人表示理解,比如:“妈,我听懂您的意思了”,或者“我明白您的苦心”,这些话是很好的情感桥梁,意味着不管老人说的话有多难听,我都已经听到了,我明白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并且愿意和家人开放的沟通。

接着,你就可以用开放式提问的方式回应:“那针对这个事情,您觉得我们怎么做会更好?”

这个时候老人就会告诉你,他觉得做的不好的地方在哪里。

慢慢地,彼此交流的信息增多,我们就能分清老人的话,哪些是观点,哪些是事实了。

总结

总结一下,隔代育儿,要搭建良好的沟通,需要我们真正把老人纳入到育儿的统一战线,克制不理智情绪,辩证的看到双方所讨论的东西。运用一些沟通技巧,来解决与老人之间的育儿分歧。

已学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