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肉桂与附子药性有何不同?

 茂林之家 2019-07-12

作为温里药中的两大名将,肉桂和附子常常如影随形,那么两者会有什么不同呢?

肉桂功效与应用

肉桂,出自于《神农本草经》,又称为牡桂、紫桂、大桂。其来源于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树皮。

肉桂性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引火归元的功效。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寒凝血滞之痛经经闭、寒湿痹痛、阴疽流注、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冲任虚寒等症。

一般用量为1~5克。且不宜与赤石脂同用。

肉桂的配伍应用

肉桂与附子相须配伍,可补火助阳,治疗下元虚冷证,如桂附八味丸治疗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桂附理中丸治疗脾肾阳虚,脘腹冷痛等;

肉桂与当归、川芎相使配伍,可活血通经,治疗痛经经闭等,如少腹逐瘀汤;

肉桂与熟地黄、麻黄相使配伍,可散寒通滞,治疗阴疽等,如阳和汤。

附子功效与应用

附子,最初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来源于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子根加工品。

附子药性刚燥、辛温、大热、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的功效,为温里扶阳之要药

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亡阳虚脱、肤冷脉微、肾阳虚衰、阳痿宫冷、虚寒吐泻、脘腹冷痛、阴寒水肿、心阳不足、胸痹冷痛、阳虚外感、寒湿痹痛等症。

张景岳曰“附子性悍,独任为难必得大甘之品,如人参、熟地、炙甘草之类,皆足以制其刚而济其勇,斯无往而不利。”附子能引补气药行十二经。以追复散失之元阳;弥补血药入血分,以滋不足之真阴,可驱逐表之风寒,引温阳药达下焦,祛除里之冷湿。由此可见,附子可升可降。

附子的配伍应用

附子配伍人参,有上助心阳,下补肾阳,中补脾阳的强大作用,可益气回阳、固脱救急,如治疗阴寒内盛的参附汤、附子汤等;

附子配伍干姜可加强附子回阳救逆的作用,可益气温脾,治疗脾胃虚寒证,如附子理中丸;

附子配伍黄芪,其温阳益气的作用尤佳,固表止汗之功更著,尤其适用于阳气虚衰、自汗畏冷、倦怠乏力等症;

附子配伍白术,可助阳化气,治疗肢体水肿,如真武汤等。

附子有毒,若内服过量,或炮制、煎煮方法不当,可引起中毒。且附子辛热燥烈,孕妇慎用,阴虚阳亢者忌用。此外,附子不宜与半夏、瓜蒌、瓜蒌皮、瓜蒌子、天花粉、贝母、白蔹、白芨同用。

附子与肉桂的药性区别

就两者的药性而言,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善于回阳救逆,是治疗亡阳证的要药,而肉桂相较附子而言,作用缓和,以温补命门之火为主,又能引火归源,善于治疗下元虚冷及虚阳上浮的面赤、虚喘等。


附子与肉桂 二者皆为辛热之品,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同可用于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阳痿宫冷、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脾肾阳衰,脘腹冷痛、食少便溏,胸痹心冷痛,以及寒湿痹痛等症,二者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

  附 子── 辛热燥烈有毒,其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力较强,以温补脾肾为主,又善于回阳救逆,凡阴寒内盛,阳气不足之证均可使用,为温里散寒、回阳救逆之要药。又常用于亡阳证,善治肾阳、脾阳、心阳虚证。

  肉 桂── 辛甘性热无毒,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力较附子为缓,以温补肾命为主,又能引火归元,温通经脉,又可用于下元虚衰,虚阳上浮,面赤、虚喘、汗出、心悸、失眠、脉微弱;寒疝作痛;阴疽肿痛;气血虚寒,痈肿脓成不溃或溃后久不收口;寒凝血滞,经闭、痛经等症。此外,在补益气血方中,适量加入肉桂,能鼓舞气血生长。


两者差异巨大,若依后期的脏腑理论,肉桂、附子难舍难分,区别可言附子回阳救逆、有毒,肉桂引火归元等。但这些都不足为用。

观羌活、独活、当归、芫荽、川芎之花叶,可知此类植物功效为走窜、扩散,观当归之根,富汁液,可知其别于羌活类。

真正的中药功用来源于这种取象比类,后世一遍又一遍总结刷新药效,使得药效描述大失其真。

附子为侧根,植株上冲而燥烈,喜湿而又不滩之地。可知其燥窜之性尤强,可窜散底层阴寒湿之围。其窜在于守,犹如火药装入筒才能成为炸药。附子紧实,上为泄口,生附子窜通之力强。若经高温类处理,则窜性大减,向上定向能力亦弱,向周扩散能力更强,则更有温守之性,窜性更弱。就像生辣椒比炒过的辣一样,先借用一道高温,以散其内部高压。

查《神农本草经》言附子:味辛,温。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创,破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

先取象附子为窜破燥烈之药,辛温可证。主风寒咳逆,其窜性可破寒凝。邪气,其温散可推行经气以填窍御风。温中,其炮制品可周散四处寒水。金创,其外用可活血散寒,内服亦补中托表。癥坚积聚,血瘕,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可知其行窜之力极强,筋骨层面兼具,能行至末端关节。

至此,附子之用已了然。

肉桂为肉桂的树皮。肉桂植株,开散枝叶性强,生于温润之地,其皮辛散,象少阴血脉。桂枝尖象末梢,肉桂象主道。因其辛,而血脉外散,可强少阴之用,以助少阴温散太阳之力。肉桂为主干,则象心、主脉管,加强心脉之功用,促进心脉产热以温经气,所以必然耗血,可考虑搭配养血药合用,如白芍。

《神农本草经》言肉桂:味辛,温。主百病,养精神,和颜色,为诸药先聘通使。久服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

其性辛温可证。因其强化少阴温煦、滋养太阳之效,无论是对于外感表证,还是骨节风湿等,均能有助益,故主百病。精神乃气所养,冷血动物血凉,智亦低,肉桂以炼血气,可助精神。血脉扩散,则面色和润,血脉得出,则百药可引。久服则表里调和,可得轻身不老,面生光华,媚好常如童子之效。

所以真的想弄清药,还得自己去体会,光看《神农本草经》都没用。观药如同望诊、闻诊,望而定其虚实、强弱、神志、腠理、肌肉、血脉、筋骨,可知其证。《神农本草经》如问诊、脉诊,用以佐证望诊、闻诊之判断。

凡《经》,皆用词晦涩难解,因为经书希望能让看不懂的人永远看不懂,看得懂的人自然能看懂。《神农本草经》全文不拘泥心肝脾肺肾等脏腑字眼,不拘泥各种功效,反而说一堆八竿子打不着的主治。可谓用心良苦,后世不解,沉迷于阴阳五行、五脏六腑的字眼中,甚者反言《神农本草经》为不可用之弃物,何等悲哀。


肉桂,其味甘、辛,性热。归脾、肾、心、肝经。

功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活血通经。

临床用治肾阳不足,阳萎宫冷,目赤眩晕;心腹冷痛,寒痹腰痛,寒疝奔䐁;冲任虚寒,经闭腹痛。

此外,本品能温运脾阳,通利血脉,还可用治久病体虚,气血不足之症,以少量肉桂配入补气补血药如人参、白术、当归、熟地等品之中,有鼓舞气血生表的作用。

肉桂治沉寒痼冷之药也。凡之虚不足而亡阳厥逆,或心腹腰痛、呕吐而泄泻,或心肾久虚而痼冷怯寒,或奔䐁寒疝,攻冲欲死,或胃寒蛔出而心膈满胀,或气血冷凝而经脉阻遏,假此味厚甘辛大热,下行走里之物,壮命门之阳,心肾之气,宜导百药,无所畏避,使阳长则阴自消,而前诸症自愈。

附子,其味辛,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

功能补火助阳,回阳救逆,散风寒湿。

临床用治亡阳欲脱,肢冷脉微;肾阳不足,阳萎宫冷;胸腹冷痛,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湿痹痛。

本品辛热燥烈,有毒,故非阴盛阳衰之症不宜服用。阴虚内热患者及孕妇忌用。

本品辛温大热,其性善走,故为通行十二经纯阳之要药,外则达皮毛而除表寒,里则达下元而温痼冷,彻内彻外,凡三焦经络,诸脏诸腑,果有真寒,无不可治。

肉桂与附子均为温里散寒药,都是辛温大热之品,均能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同可用治肾阳不足,阳萎宫冷,阴寒内盛,胸痹心痛,脘腹冷痛。然附子辛热燥烈,峻补元阳,走而不守,主治亡阳虚脱,为回阳救逆之要药,且偏行气分,通行十二经脉,善散风寒湿邪,凡胸腹冷痛,阴寒水肿,阳虚外感,风寒湿痹疼痛较重者均可选用。肉桂作用较附子缓和,守而不走,直达下焦,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作用持久,并可引火归源,主要用治肾阳不足,虚阳上浮,胸腹冷痛等症,又偏走血分,温经散寒,活血通经,还可用治血寒经闭,癓瘕瘀阻,与补养药同用,又有鼓舞气血生长的作用。


肉桂与附子,都能回阳补火,温里散寒,治疗气血虚寒,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二药常配合应用。但肉桂益火消 阴,偏入血分,能温营血,又可引火归元,常用于治疗治疗下焦虚寒及经寒血滞的经闭、痛经等;附子偏人气分,回阳固脱,功胜肉桂,长于 治肢冷脉微的亡阳欲脱。


肉桂辛温解表,附子,大热药,肾寒,恶寒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