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意了!药驾和酒驾“同罪”,开车前可千万别乱吃药

 小毛头书屋 2019-07-12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句标语相信每一个人都听过。我们身边醉酒驾驶的交通案件也屡见不鲜:小则车辆擦碰,大则数条人命就此丧生。

对于酒驾的严重性,大家都心知肚明,所以对酒驾行为我们坚决不会去做,也会提醒身边朋友不要酒驾。可最近出现了一个新名词“药驾”,这和酒驾的原理差不多,可很少有人会意识到开车之前有一些药是不能吃的。

由于“药驾”撞上路边电线杆的案例

 “药驾”具体指的是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驶。某些药物服用后会使人出现嗜睡、困倦等副作用,从而影响安全驾驶。

今年5月29日上午,在海宁工作的护士小沈开着自己的小汽车从单位下班回家,她开车没开一会儿,突然感觉头越来越晕,还感觉恶心想吐,随时有车辆失控的危险。于是,她坚持着把车驶向路边并停稳,然后打了110报警电话求助。后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小沈在开车之前服用了止痛药,才引发了一系列的头昏、恶心等不适症状。

如果当时小沈的行车路况更复杂一些,后果实在不堪设想。

那哪些药物

不能在开车前服用呢?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有七类药品会对驾驶产生影响,并且建议服用这些药物期间内禁止驾车。这七类药品分别是:抗组胺药,抗抑郁、焦虑类药,镇静催眠类药,解热镇痛药,抗高血压药,心脏病用药以及降血糖类药。

另外,部分感冒药及抗过敏药、镇咳镇痛药、抗消化性溃疡药、镇静催眠药物、抗生素及解热镇痛药、降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降糖药和保健品,在驾驶车辆时不宜服用。

各类药物产生的副作用

①抗组织胺药

如异丙嗪、非那根、扑尔敏和安其敏等,因其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故有嗜睡、眩晕、头痛乏力、颤抖、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

②抗焦虑药

如丙咪嗪、多虑平等,常伴有疲乏嗜睡、视野不清、肌肉震颤、反应迟钝和体位性低血压等。

③降血压药

如利血平、可乐定、硝普钠、哌唑嗪和甲基多巴等,副作用广泛,心血管方面有心悸、心绞痛和体位性低血压等;神经方面,有头痛、眩晕和嗜睡等;其他方面,有视力模糊、手指颤抖、疲乏无力等。

④抗生素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因其毒害第八对脑神经,可出现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

⑤安定类药物

如安定、氯丙嗪等,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后,常产生眩晕、是谁、肌无力、反应下降,视力模糊、眼球震颤等副作用。

⑥降糖药

降糖药易引起低血糖症而出现饥饿、心慌、手抖、头晕、出汗、烦躁、焦虑、全身无力等症状,程度严重时中枢神经系统会出现记忆力减退、精神不集中等。

⑦催眠药

如巴比妥类药物、水合氯醛等,服用后使人安眠,翌日会有头晕目眩、乏力嗜睡、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

⑧抗心绞痛药

如硝酸甘油、心得安、消心痛和心痛定等,其不良反应搏动性头痛,在高速行驶、颠簸不破的车辆上尤甚,此外还有因眼内压、颅内压升高而致的视物不清、头晕乏力等。

⑨解痉止痛药

阿托品类生物碱、阿托品、东莨菪碱和山莨菪碱等,常见副作用为视物模糊和心悸;过量则出现焦躁、幻觉、谵妄和抽搐等中枢兴奋症状。

 从上述的药品对应的副作用可以看出,许多“救命药”其实并不能在开车前服用,开车前如若不慎服用,很容易在驾车过程中出现判断力下降、身体不适等情况,进而影响正常的驾车,最终可能会酿成惨剧。

如何防止“药驾”事故的产生呢?

01

在开药时询问医生

在看病或买药时主动告知医生自己需要驾车,请医生尽量避免开出对驾车安全有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

02

在服用药品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看清药品成分、用法用量的同时,关注药品禁忌和不良反应,切忌超剂量用药。

01

如需驾车请时刻小心

如果服药后开车,应时刻注意自身状况,出现身体不适或上述不良反应时应停车休息。

水滴筹爱心提示

目前尚未有相应的检测方法和检测标准来判定“药驾”,交通法规也没有对“药驾”行为进行界定。法律上的空白导致大众对“药驾”尚未引起足够重视,但为了自己的生命安全,尽量不要“药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