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绿道景观 | 上海崇明环岛景观大道(南段)规划设计

 夜空黑鸟 2019-07-12

1、场地概况

该规划场地位于上海市崇明岛、为沿崇明岛南段的120km长度的区域,从北向南依次分为农田段、乡村郊野段、城镇区段、工业区段和生态保护区段,景观类型丰富。

整个设计场地生态基底良好,资源优势明显,不仅有“田- 水- 林- 城- 乡”层次丰富的岛屿乡土景观,还有水网发达的河渠网络体系,江滨滩涂宜人,空间体验丰富;

2、问题与挑战

(1)现有滨江绿道充斥大量高速疾行的私家车,破坏绿道的游憩性和安全性。

(2)环崇明岛风景道选线问题:南拓毁堤毁滩,北拓毁林毁田;政策有矛盾;且与崇明的生态理念背道而驰

(3)滨江机动车道的生态影响:阻断生物迁徙廊道-生物无法跨越的天堑

(4)超人尺度的绝望-大江大海大滩 & 人的基本需求

(5)环岛旅游品牌和吸引力背后的不方便-骑行者天堂& 迷失的退却

(6)沿线发展:人潮未给当地带来切实发展-旺盛的休闲需求 & 凋敝的村庄 & 有骨无肉的生态城

3、设计定位

基于对上位规划的解读和相关案例的研究,提出将崇明岛南段“打造成世界级滨江生态带”的项目定位,按照“生态立岛、环境友好,人与自然交融、文化与生态互动、体育与旅游休闲结合”的总体要求,将南沿滨江地区打造成生态景观带、运动休闲带、智慧城镇带。

4、策略与方案特色

(1)依托连续的海绵生态基底,打造300米机动车限入带

运用景观生态学中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雨洪综合安全格局分析方法和道路生态学的“300m”阈值理论等对场地的生态敏感区进行分析,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打造300米机动车限入带,有效保护基地的生态基地。

(2)风景道为轴、网络化多样的慢行交通方式

以风景道为轴+“漫游网”慢行系统+“6公里”随心换成的服务节点,共同构成网络化多样的游憩网络。

“风景道”为景观大道+崇明大道的组合,全程“五分五合”,三处通江。道路选线遵循的原则:

      “生态性”原则:机动车道避开生态敏感区;

      “经济性”原则:最少量拆迁,并遵循建成路段现状;

      “多样化”原则:串联众多景观资源;

慢行网:“四横三十九纵”覆盖整个场地,打造生态、安全、舒适的慢行环境。选线原则:

      “便捷性”原则:纯粹的慢行空间,更多局部环线;

      “人性化”原则:整合防护林带北侧小空间;

      “风景化”原则:梳理沿线风景节点、增加南眺北望观景空间。

(3)便捷的服务节点打造最舒适的慢行空间

根据服务的等级和服务半径分别设置三级服务节点:

1)一级服务节点,服务半径15km,服务功能为医疗急救点、商店售卖点、游客服务中心、自行车租赁点、休憩点、厕所、公共停车场、公交站点等;

2)二级服务节点,服务半径为5km,服务功能为游客服务中心、观景点、自行车租赁点、休憩点、厕所、公共停车场等;

3)三级服务节点,服务半径为3km,服务功能为观景点、自行车租赁点、休憩点、厕所。

(4) 风景道串联五大发展板块,带动崇明南沿整体发展

风景道串联的五大发展板块包括:农业转型、旅游拓展、创新培育、智造升级、人居提升,共同带动崇明南沿整体发展。

(5)丰富的景观模式营造活力滨江

根据场地的现状和差异性和功能定位的多样性,运用六种景观模式共同塑造充满活力的滨江空间。六种模式分别为:1)田园林网+景观道(生态保育区);2)花海林网+景观道(农事田园区);3)城镇开发+景观道(城市活力区);4)工厂转型+景观道(规划工业区);5)湿地林网+景观道(渔业体验区);6)体育健康休闲+景观道(生态宜居区)。

(6)智慧系统营造崇明生态、健康、时尚、现代的新形象。

项目地点:上海市崇明岛

项目类别:规划

项目规模:120公里

设计时间:2017年7月- 2017年8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