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0岁琼瑶遗书曝光,竟这样交代后事!所有老人不淡定了!

 昵称53114853 2019-07-12

来聊聊中老年关心的那些事...


北京大妈提示:看完视频看文字更精彩!

1

“不论我生了什麽重病,

不动大手术,

让我死得快最重要。

5月23日,著有《还珠格格》的知名台湾作家琼瑶的丈夫卧病3年后离世,享年92岁,她以花葬方式送他最后一程。

提及生死,81岁的琼瑶在2017年3月12日曾经公开过一封写给儿子和儿媳的信,其中很多的观点,让人震惊。读完这封信,北京大妈却久久不能平静。以下是书信的内容:

亲爱的中维和锈琼:

我已经80岁,明年就81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

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我的叮嘱如下:

一、 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

二、 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

三、 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生是偶然,死是必然。

一、 不要用任何宗教的方式来悼念我。

二、 将我尽速火化成灰,采取花葬的方式,让我归于尘土。

三、 不发讣文、不公祭、不开追悼会。私下家祭即可。死亡是私事,不要麻烦别人,更不可麻烦爱我的人——如果他们真心爱我,都会瞭解我的决定。

四、 不瞭解,不烧纸,不设灵堂,不要出殡。我来时一无所有,去时但求干净利落!以后清明也不必祭拜我,因为我早已不存在。何况地球在暖化,烧纸烧香都在破坏地球,我们有义务要为代代相传的新生命,维持一个没有污染的生存环境。

五、 不要在乎外界对你们的评论,我从不迷信,所有迷信的事都不要做!“死后哀荣”是生者的虚荣,对于死后的我,一点意义也没有,我不要“死后哀荣”!后事越快结束越好,不要超过一星期。

等到后事办完,再告诉亲友我的死讯,免得他们各有意见,造成你们的困扰!

“活着”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能够送到瑞士去“安乐死”更好!

中维,锈琼!今生有缘成为母子婆媳,有了可柔可嘉后,三代同堂,相亲相爱度过我的晚年,我没有白白到人间走一趟!爱你们,也爱这世上所有爱我的人,直到我再也爱不动的那一天为止!

我要交待的事,都清清楚楚交待了!这些事,鑫涛也同样交待给他的儿女,只是写得简短扼要,不像我这么唠刀。

不写清楚我不放心啊!我同时呼吁,立法“尊严死”采取“注记”的方式,任何健康的人,都可在“健保卡”上注记,到时候,电脑中会显示,免得儿女和亲人为了不同方式的爱,发生争执!

写完这封信,我可以安心的去计划我的下一部小说,或是下一部剧本!可以安心的去继续“燃烧”了!

对了,还有我和我家那个“猫疯子”可嘉,我们祖孙两个,正计划共同出一本书,关于“喵星人”的,我的故事,她的插图,我们聊故事就聊得她神彩飞扬,这本书,也可以开始著手了!

亲爱的中维和锈琼,我们一起“珍惜生命,尊重死亡”吧!切记我的叮咛,执行我的权利,重要重要!

你们亲爱的母亲

琼瑶写于可园

2017年3月12日

(编者注:中维和锈琼是琼瑶的儿子和儿媳。)

2

巴金:“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琼瑶活得潇潇洒洒,对死也十分透彻!而另一位伟大作家巴金的晚年却充满了唏嘘。

1999年,巴金先生重病入院。

一番抢救后,保住了性命,但鼻子里从此插上了胃管。长长的管子从鼻子里直通到胃,每次换管子时他都被呛得满脸通红。

长期插管,嘴合不拢,巴金下巴脱了臼。只好把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

巴金想放弃这种生不如死的治疗,可是他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因为家属和领导不同意,每一个爱他的读者不同意。

就这样,巴金在病床上煎熬了整整六年。

他说:“长寿是对我的折磨。

这就是目前中国很多大病家庭的现状,在人生的最后几天或几年里花掉前半生所有的积蓄,受尽痛苦后,最终离开了这个世界。

而有些时候,医生们却和我们普通人的选择不一样。

3

医生自己身患绝症时 如何选择离开?

在美国,有些医生重病后专门在脖子上挂着“不要抢救”的小牌,甚至还有人把这句话纹在了身上。

作为医生,他们明白药物和医疗手术的局限性,以及它们给患者带来的生活品质的摧残和巨大的痛苦。他们在人生的最后关头,选择了生活品质!

陈作兵(右一)和父亲(左一)

照片里是一名叫陈作兵的医生以及他的父亲,陈作兵,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得知父亲身患晚期恶性肿瘤后,他把父亲送回了浙江老家。

他并没有选择放疗、化疗,而是让父亲安享最后的人生,还特别向母亲交代,万一父亲出现昏迷或者呼吸心跳停止,不要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

如果可能,就适当用镇静催眠让父亲安详地离开人世……

科技发展到今天,医生很多时候面对的最大问题不是让病人如何活下去,而是如何让他们安详地离开!

但愿每一个看完本期节目的人都懂得生的意义的同时,也能学会试着去理解死亡!

正视死亡或许才是帮助我们活得更加健康、更加充实的方法。

而健康的人生或许也在于12个字:老得要慢,病得要晚,死得要快

而大妈也希望在若干年后,能够有勇气告诉我的亲人,不要难过,都是自然规律而已,我很爱你们!

在此之前,珍惜时光短暂,珍惜眼前人,去做想做的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