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逻辑思维中的比较、分类方法

 qymq 2019-07-12

科学思维方法在业务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自己在科学思维上研究并不很深,很多也是肤浅认识,也有可能在概念上、逻辑上是错误的,但这些并不妨我进行这方面的简单思考后与大家分享,非常希望大家在工作中运用科学思维方式,也非常希望大家给予指正。

比较、分类法是逻辑思维方式之一

比较法是我们生活和工作中运用无处不在,如周一早晨我上班要比平时多走半小时,感觉路上车和行人比平时多很多,有些路口都堵死了,以后我得提前出来。“早晨上班耗时”这个事情我用“量的比较法”;“路上车和行人比平时多很多”,我用“性质比较法”,即“路上”有“车”和“行人”这两个属性进行了比较;“有些路口都堵死了”运用了“状态比较法”,即路口有“畅通”和“堵塞”两个状态;“以后我得提前出来”通过比较后,给出了处理这个事物的方法。我前段时间在分析造价审核业务时也用到了比较法,将“审核”和“审计”两类事物进行了“结构比较”、“功能比较”、“历史比较”,具体参见下表:

“结构比较”

 

审核

 

审计

 

依据不同

 

工程造价审核主要是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依据合同、施工设计图纸和工程实物量,对工程造价的确定和控制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

 

依据《审计法》和审计署发《基本建设竣工决算审计工作要求》进行审计

 

内容不同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以承包合同为基础,在竣工验收后结合施工变更、工程签证情况,作出符合施工实际的竣工造价结果,它是承发包双方结算的依据,也是工程决算的基础资料和依据。

 

对建设项目竣工决算进行审计,主要审查概(预)算在执行中是否超支,超支原因,有无隐匿资金等。

 

对象不同

 

工程造价审核以单位工程为标的,只对单位工程造价的合理负责

 

以基建项目为标的,包括资金来源、基建计划、前期工程、征用土地、勘察设计、施工实施的一切财务收支

 

从业务人员不同

 

工程造价审核以造价工程帅为主

 

审计以会计师、审计师为主;

法律效力不同

 

工程造价中的工程结算审核,以施工承包合同为基础。以承发包双方发生的实物交易为依据,按照国家或地方施工人、材、机消耗标准进行核算,对双方有约束力。其工程结算审核结果可作为双方结算的法律依据。

 

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是一种审计行政法律关系,审计机关的审计监督只对被审计单位产生法律效力,对其它单位不产生连带法律约束力。凡对建设单位投资项目进行的审计结果,对施工单位的造价结算不具有约束力。

 

目的不同

 

工程造价审核是运用科学、技术原理和经济法律手段,解决工程建设活动中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从而达到提高投资效益和经济效益目的的行为,是确定造价的实施过程和行为。

 

审计的目的是加强对公有制投资者资金进行有效的控制,减少投资者滥用职权截留资金,转移资金于小金库,造成建设资金流失,是市违法违规行为。其职能是一种监督行为。

 

“结构比较法”就是从审核与审计的构成上进行了比较,如依据、内容、对象、从业人员、法律效力和目的等方面进行了比较。从中揭示了审核与审计功能和作用的不同,即“功能比较法”。“历史比较法”揭示了造价审核处于工程项目造价确定的各个阶段分别进行,如估算、概算、预算、结算等审核,而审计处在“竣工验收”之后进行全面审计。

通过比较方法,我们能快速掌握一个新事物,也能为今后遇到类似问题给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分类是我们认识、掌握和改造事物的常用方法之一。最近发现我在做业务分析研究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很多,经常会发现资料等到想用的时候找不到,要么用微软操作系统的“文件搜索”,要么用Google的 “桌面搜索”,虽然也能找到,可过段时间想用还是不能直接找到,还得用这些工具搜索,感觉很累。最近总体部推动“知识管理”这项工作,给自己有了很大的启发。知识管理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能让“知识”帮助我们学习,指导我们工作,如何让知识快速、持续给很多人以帮助,就需要对平时积累的零散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分类是指在比较的基础上,根据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事物区别为不同种类或不同等级系统的一种逻辑方法。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合为较大的类;根据差异点将事物划分为较小的类。因此特性则是划分事物的根据,共性则是归合事物的依据。写到这里,突然想到,我们公司做的材料分类不就是按照这种逻辑方法做的吗。分类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哪?

第一是每次分类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否则,就是犯“分类重迭”的错误。像我们给材料分类时,我们是按“材质”分还是按“用途”分或是按材料在建筑物中所用的“部位”分,若没有统一分类标准,就发现这些材料还是很难找到,更谈不上分类“科学”、“实用”了。

第二是分类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否则,就要犯“子项相容”的错误。如我们有时在给装修工程中用的“瓷砖”分类时,经常分为“瓷质砖”、”釉面砖”、“地砖”、“内墙砖”、“外墙砖”等,即按“表面材质”分类,又按“部位”分类,不仅犯“分类重叠”错误,而且也犯了“子项相容”错误。

第三分类必须逐级进行。否则,就是犯“跳级分类”的错误。像我们熟悉的工程项目分为三级管理,即建设项目、单项工程、单位工程,单位工程下还分为分部工程、分项工程,是时我们在进行单位工程管理时,经常会有建筑工程、装饰工程、土石方工程、防水工程、门窗工程等,很多是为了便于管理按工程的分包形式进行划分的。这样会造成单位工程和分部工程“跳级分类”的错误。

实际上,分类也是随着人们对于事物在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而更加准确的。有时人们还没有认识某些事物,就进行分类,待认识清楚后又可将其归处于某一类或另行划分类别。就像我们公司做材料分类已经做了“四版”,对材料分类已经越来越科学合理了。所以,分类是整理文献资料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对于造价管理按工程项目的不同参与方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使我们能从更深的层次上去认识造价管理,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业务解决方案;科学的分类也能够反映事物内部规律性的联系,为我们有目的地去探索新事物提供向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