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江西五十铃mu-X牧游侠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牧行万里 探知神州”第二季—“穿越喜马拉雅 寻访唐竺古道”联合科考活动圆满收官。全程1600多公里,历时6天的科考活动中,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沈永平老师及中国社会科学院特聘专家、知名象雄文化学者陈泠老师的带领下,科考队纵贯喜马拉雅山脉8000米级雪山群,解密唐竺古道上那些遗落千载的文明。 联合科考指定用车——mu-X牧游侠此程载着科考队员从拉萨出发,翻越了高峻的拉轨岗日山脉,爬升跃过嘉措拉山口、拉乌山口、孔唐拉姆山等一系列海拔5100-5300米的极高垭口,抵达了5200米珠峰大本营,一路上队员们经历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而以1.9T排量为主力车型的科考车队,在空气稀薄地带,表现稳定,成功挑战了高喜马拉雅,驰骋雪域高原,沿古老的唐竺古道跨越了世界第一高海拔的磅礴山脉,成功进入喜马拉雅南坡的吉隆河谷开展考察。 行走“世界屋脊”,行摄高喜马拉雅 作为地球上最年轻也最雄伟的山脉,喜玛拉雅山脉是很多人向往的“诗与远方”,“心灵的圣地”。联合科考队自拉萨出发,第一站考察唐竺古道沿线的文化圣地——尼木,相传这里是吞弥·桑布扎创造藏文字的地方,历史悠久的尼木藏香、雪拉藏纸、普松雕刻和藏文书法是这里的文化四绝。 在尼木县宣传部门的安排协助下,我们考察体验了1300年前尼木吞巴藏香的古老制作工艺,记录了藏香古老的特色配方。傍晚全队抵达海拔4000米的拉孜县休整,适应高原环境,为后续两天跨越喜马拉雅山脉,做最后的整备。 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意译为“圣母峰”,是世界最高峰。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坐落在海拔5100米的山坡之上,是已知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藏传佛教寺院。联合科考队车行至绒布寺,徒步抵达8844.43米海拔高程测量纪念碑,当时气象条件极佳,珠峰全貌尽览。 珠穆朗玛峰 从喜马拉雅珠峰地区出发,向西前往岗噶镇,凭借车辆的出色越野性能,我们选择了上世纪探险家们挑战珠峰徒步进山的路线,一段长达70公里的非铺装路段。沿途是坑洼碎石、炮弹坑、搓板路和水洼,而这便是作为科考级SUV的mu-X牧游侠大显身手的时候,1.9T RZ4E和3.0T 4JJ1柴油发动机在高海拔地区仍能爆发强劲动力;随心切换的分时四驱搭配后桥伊顿差速锁,再加上意大利豪华轮胎品牌倍耐力SCORPION ATR与SCORPION ALL TERR两款轮胎的加持,让车队越野爬坡变得轻而易举,轻松应付复杂路况;九横双纵式大梁结构的非承载式车身,大幅过滤了颠簸震荡带来的不适。 科考队历时三日,一路穿越喜马拉雅,拍摄包括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世界第六高峰卓奥友峰等8000米级的雪山群,并在研究员沈永平的带领下,亲历了喜马拉雅山脉南北坡的气候和植被差异,分别采集岩石标本留作研究,并幸运的野外采集到海胆化石和古水生螺类化石,沿途见到了菊石类化石和三叶虫化石,印证了喜马拉雅山脉因板块碰撞,从海洋中隆起的地质历史。同样难能可贵的是,车队行驶至山脉中段时,平日里腼腆的希夏邦玛峰在日光映照,白云缭绕间探出身子来。希夏邦马峰海拔8012米,是世界第14高峰,是人类最后征服的一座8000米级山峰,也是唯一一座山体完全处于中国境内(西藏自治区聂木拉县)的8000米级山峰,对于我国具有特殊的地理意义。 希夏邦马峰 寻访千年古道,再现遗落文明 唐竺古道是一条跨越了中国、尼泊尔、印度的古道,由历史上的唐蕃古道和蕃尼古道组成。唐蕃古道是当年文成公主入藏的路线,1300年前,文成公主一行由唐朝长安(今西安)经漫长跋涉,抵达吐蕃逻些(今拉萨)嫁给松赞干布,谱写了一首千年绝唱的汉藏交好之歌;蕃尼古道是吐蕃经尼泊尔去往天竺(今印度)的国际通道,大唐御使王玄策四访天竺,为沟通加强中印两国的往来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 走过希夏邦马峰和湖水面积达280平方千米的蓝湖佩枯错,跨过垭口海拔5236米的孔唐拉姆山就是完全另一番天地的吉隆河谷。吉隆河谷是一条切穿喜马拉雅山脉的重要山谷,这条长93千米、走向笔直、缓缓下探的河谷是唐竺古道中的重要驿道,千百年沟通了中原地区、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 ![]() 孔唐拉姆山垭口的佛光 ![]() 佩枯错 ![]() 科考队前往吉隆沟腹心地带,山路狭窄曲折,鲜有外人到来的扎村。扎村,在藏语中意为“水草丰盛的地方”,历史上曾是吉隆沟的行政中心。在扎村居住着古老的象雄阿雅人后裔,传说阿雅人正是被誉为“最智慧人种”的雅利安人,与吉隆象雄人民融合繁衍的后代。在象雄文化研究学者陈泠的引领下,我们有幸作为第一支主题调查阿雅人文化的考察队,实地寻访了象雄阿雅人--拉旺罗布家族,拍摄记录了阿雅人的古老房屋及专属寺庙遗址,了解到如今他们除了敬拜佛祖神灵的特殊礼仪之外,其它在饮食服饰、方言与建筑方面已与吉隆当地藏族融为一体,而婚姻方面,他们是独特的一妻多夫制。而雅利安人后裔阿雅人,正是唐竺古道历史上沟通青藏高原与南亚次大陆的“人证”。 ![]() 考察队在吉隆县城,获准参观拍摄了重要文物“大唐天竺使出铭”石刻,这块清晰记载唐使王玄策出使印度的碑刻则是“唐竺古道”最有力的物证。 ![]() “大唐天竺使出铭”石刻 相传吉隆人曾为迎接尼泊尔赤尊公主到来举行歌舞表演,左手腕佩戴的象牙手镯和右手腕佩戴的金银手镯碰撞发出“同甲、同甲”的声音,故将这种舞蹈命名为同甲拉舞,流传至今。吉隆这里生活的藏族有着独特的服饰,其中女士裙摆上的绣片基本出自我们寻访的阿雅人之手,这些绣片工艺精美,价值昂贵,一条裙子上的绣片就价值数万元,个别盛装的藏族妇女,一身装扮可价值近百万元 ![]() ![]() 在吉隆县文物局的带领下,科考队在吉隆镇玛噶村西附近的原始密林中徒步近4个小时,考察位于海拔约3400米的半山崖壁上的史前岩画。这处岩画的新近发现填补了西藏南部地区没有岩画的空白。岩画的内容分为狩猎场景或带有本教特色的各种宗教符号:如雍仲符号崇拜、原始自然物崇拜、鹰崇拜、树崇拜和女性生殖器崇拜。最具代表性的是猎人猎杀骏马的画面,据专家推断这极可能是马尚未被驯服之前,距今一万年前的作品。而这些用赤铁矿粉作为颜料绘制而成的岩画,在一笔一划中勾勒出了西藏金属时期吉隆河谷一带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独特的文化传统。此次我们在岩画一侧的山崖上偶然发现了一处洞穴,洞口被山崩垮塌的巨石堵住,从边缘看到洞内有储水的痕迹,初步推测这里有可能是古人在山间取水的水源地,或许与岩画在这里出现有关,相关情况已通知当地文物部门。 ![]() 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寻访唐竺古道。即便是世界最高大的山脉也并非阻隔和障碍,人类不同文明之间早已汇入涓涓江流,跨越层层高山,在漫长的时空里不断融合、发展和演变,构成了一幅斑斓壮阔的图景。第二站科考活动落下帷幕,但mu-X牧游侠对自然与文明的探索永不止步。下一站,联合科考队将迈向“世界屋脊”上的屋脊,开启“阿里高原考察,发掘藏地文明起源”科考之旅,敬请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