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座大桥建成后,结束了新安江“隔江如隔海,渡江似登天”的历史

 真友书屋 2019-07-12

白沙桥位于浙江省建德县,跨越新安江,为变截面、悬链线、不等跨空腹拱桥。跨径为2×45+2×50+2×45+10(米),全桥总长362米,桥面净宽7+2×1.5(米)人行道。该桥采用扩大基础奠基于岩石上,为国内首次采用夹木板拱架施工。

白沙桥

该桥在设计中充分考虑河光山色的特点,布置合理,拱上用暗斗平衡因桥面纵坡产生恒载的差值,栏杆柱上饰有多姿多彩的大理石小石狮252 个,桥体能与环境相协调,衬托出一种端庄美观的景观。

1959年9月1日,白沙大桥动工,墩台施工的重点是抢建基础。当初建设的时机是最好的,因为新安江大坝已经截流,而下游的富春江大坝还未合拢,所以新安江的水位很浅,水面下不到3米即达基岩。水浅流量小,又是枯水季节,河床暴露,白沙渡船停渡,中间用几条船拼成浮桥,运输材料的车辆可直接沿浮桥过江,工程进展得非常顺利,42天即顺利完成了 6个桥墩的基础工程,至12月,桥墩台身就已经全部砌到顶。桥墩建好以后的工程进展就要顺利得多。

当初建设白沙大桥的造桥工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因为这是当时建造的全国最大的一座石拱桥,在建设的时候,大家风餐露宿,日夜奋战。这些能工巧匠们真是名不虚传,建设中他们充分发挥了勤劳和智慧,在当时缺乏大型施工设备的前提下,想出了许多技术革新的好点子,使工程又快又好地进行。比如说一块重500公斤的拱石,要送到20多米的高空,在没有机械设备辅助的情况下,要做到安全吊运到位,难度相当大,工人在普通手拉车车架前端底下再装一个轴座,上边装一个“A”形带挂钩吊架,利用杠杆原理吊运拱石,只需一人搬运,很省力。吊运石料没有行车,技术人员就设计了木轮的土行车,解决了拱石吊运的定点就位问题。

应天时、顺地利、得人和,白沙桥主体施工即快速又安全。砌拱最快的一孔,仅用了3天半时间,这在当时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的条件下,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1960年5月2日,交通部在建德召开了“全国大跨径石拱桥快速施工现场会”。会上建设方还介绍了施工安全经验。全桥用石1万多方,从开采、加工、运输、架桥全过程中,未发生一起死亡事故,甚至连重伤致残事故也未发生。


1960年春开始辅助设施的建设,有人提议在桥头和栏杆望柱上安装石狮,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除了南北桥头两对大石狮在外地加工外,其他的石狮全部由工地上的石工雕刻而成。造桥的石工来自全国各地,石工对雕刻石狮的热情很高,中饭后不休息,晚上挑灯夜战,没有额外报酬,夜餐就是一碗青菜面。为了保证质量,指挥部派专人对石狮作品进行评定验收,不合格的拒收。石工们很在意自己的作品能否入选,人人精雕细刻,个个精益求精。雕刻的260只大小石狮,形态各异,或蹬或跃,或卧或戏,栩栩如生,为白沙桥增色不少。在以后各地桥梁专家来考察验收的时候都对这些石狮子赞叹不已,“北卢沟,南白沙”也是他们的称赞之词。

白沙桥石狮

白沙大桥的建成,从此结束了新安江“走遍天下路,难过白沙渡”“隔江如隔海,渡江似登天”的历史。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白沙桥”题写桥名,1961年在桥南端小狮山上新建六角形“迎客亭”,中立郭老题名“白沙桥”,背为“白沙桥碑记”,桥亭石柱上刻有省交通厅高级工程师王家骝所作、方葆燕老师书写的“姿若虹霓为河山增秀色,固如磐石与岁月竞久长”的楹联。


如今,白沙大桥已走过50年的风雨历程,它曾经接受过新安江水电站 6次泄洪的考验。1976年富春江水电站,从法国进口水轮机,主部件重达 150吨,要通过白(沙)—七(里泷)线,水电部拨款150万元,对沿途40 座桥梁进行加固和改建,唯白沙大桥安全通过,丝毫无损,真有固如磐石,与岁月竞久长的壮健雄姿。

一桥飞架南北,引来十桥争辉,现在新安江上第十座大桥——洋溪大桥又已建成,但在人们的心目中,白沙大桥依然是最美丽的。半个世纪过去了,它一直以最苍老的姿势,静卧于此,石做的骨肉,横跨于清澈的江水之上,通南贯北,成为连接新安江两岸的重要纽带和地标性建筑。直到现在,平均每天有上万辆机动车从桥上经过,它依然固如磐石,风采依旧,继续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图片来源书籍

文章原名《白沙大桥》

作者仲向平系杭州文史研究会理事、

浙江省旅游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陈钦周系杭州晓钟文化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