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铁门关市茉莉茶 2019-07-12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外籍病房楼,是广慈医院最早、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坐北朝南,夏可避暑、冬可就日,沿宅置有回廊,南北互通。法式洋楼,红砖外墙上镶嵌白色玻璃窗框,门窗均为弧拱形。曾用于专门收治外籍病人。1926-1929年在其左侧扩建一幢二层楼建筑,用作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解放后此楼更名为9舍。先后用作理疗科、干部病房等。1986年,为配合6号病房楼建造,拆除原扩建部分,保留了最早建筑的原貌。2007年,为迎接建院100周年,对老9舍进行保护性修缮,并辟为院史陈列馆。2017年,为迎接建院110周年,院史陈列馆进行内部整修,展现了医院悠久的历史。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20世纪初,天主教江南教区主教姚宗李(法籍)为了扩大天主教的影响,在上海法租界金神甫路(今瑞金二路)东侧购买了165亩土地,用于开办医院。姚宗李将医院委托天主教仁爱会管理。1907年10月13日举行了开院典礼,取名“广慈医院”,在教会内部则称为“圣玛利亚医院”。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图为1910年左右发行的明信片,真实反映了建院之初广慈医院的全景,箭头所指建筑为外籍病房楼(图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微信公众号)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外籍病房楼后的天主教圣母像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外籍病房楼旧貌

广慈医院创设之初,仅有2名法国医生,他们主要管理住院病人。门诊病人则由修女施诊给药。1914年震旦大学设立了医科,广慈医院成为教学医院。1916年法国医学博士薛佩礼(法籍)来校任教,并兼任医院内科主任,使内科声名渐起。此后,震旦大学从法国招聘教师来中国任教,但医护人员数量仍处于严重不足的状态。1933年,法国巴黎大学内科医学博士邝(kuan)安堃(kun)回国,受聘为真大大学医学科内科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内科主任。1935年,法国里昂大学外科学博士徐宝彝回国,受聘为震旦大学医科外科学教授,兼任广慈医院外科主任。此时,广慈医院内外科的医疗水平在上海已处于领先地位。

倾听|从“广慈医院”到“瑞金医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