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 瑞金二路
197号 瑞金医院(3-3)
9号楼,是现医院唯一一座建院时至今尚存的建筑,建于1910年
22号楼,曾是上海唯一一座“病犯病房”,建于1930年
↑
这是一张建院初期1910年左右,在法国发行的明信片,真实反映了建院之初广慈医院的样貌瑞金医院
医院最早的四幢建筑,从左到右依次为:
编号1,华人病房楼(又称:7舍、女病房);
编号2,中央大楼(又称:8舍、修女楼、被誉为是中国的凡尔赛宫);
编号3,外籍病房楼(又称:9舍、外籍病房、现为院史陈列馆);
编号4,教士楼(特等病房), 现况不明。请知情者赐教。
上述中的编号1(7舍)和编号(8舍),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均被拆除。
↓
第一部分:瑞金医院
9号楼, 又称:外籍病房、9舍、现为院史陈列馆
↑
瑞金医院9号楼,从左往右立面的全景图之一,图右绿色箭头处为院史馆入口
49年前。9号楼,
建于医院创建初期的1910年。原为外籍病房楼,是广慈医院最早、最重要的建筑之一。座北面南,
夏可避暑,冬可就日,沿宅置有回廊,南北互通。曾用于专门收治外籍病人。
49年后。外籍病房楼更名为9舍,先后用作理疗科、干部病房(干保高级病房)等。2007年进行了保护性修缮,
并用作院史陈列馆。是目前医院现存的最老建筑, 已逾百年。
↑
曾经的9号楼(上图右)和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上图左)
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 1926-1929在外籍病房楼(9号楼)左侧,扩建了一幢二层楼建筑,用作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1986年,为配合6号病房楼建造,拆除该扩建部分(即原法国海陆军专备病房),保留了外籍病房楼(9号楼)。
↑
瑞金医院9号楼,从左往右立面的全景图之二,
图右绿色箭头处为院史馆入口
8、9号楼区别标志。法式两层洋楼,红砖外墙上镶嵌白色玻璃窗框。9号楼门窗均为弧拱形,8号楼门窗均为直线条的长方形。这是两楼的显著区别
瑞金医院法式建筑,有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上世纪60年代,“9号楼”的玻璃窗装的还是彩色玻璃,就像今天我们在天主教堂里看到的一样,有的玻璃窗还拼贴成长翅膀的天使画面。“文革”中,这些代表宗教文化的装饰物被彻底损坏了
↑
9号楼,现为院史陈列馆
2017年10月12日,
瑞金医院院史陈列馆正式揭牌,与大家见面。院史陈列馆分为上下两层,建筑面积1024平方米,分为“百十历程”、“贡献成就”、“传承创新”三大主题,六个展馆,以珍贵老照片结合史料实物的形式展示了从广慈到瑞金,11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发展轨迹。请点击:瑞金医院院史陈列馆馆内详情
↑
瑞金医院9号楼背面的全景图
百年“秘密”。瑞金医院院史陈列馆,此建筑已经有100年多年的历史。恐怕再没有比这幢楼更如此适合收藏瑞金医院这100年的历史记忆了。如今变身为“院史陈列馆”的9号楼,藏着这家医院百年“秘密”。
↑
瑞金医院9号楼侧端的山墙立面

↑
9号楼前的铭牌。9号楼是目前医院唯一一座建院时就存在的建筑
↑
瑞金医院9号楼,从左往右立面的全景图之二,
图右绿色箭头处为院史馆入口
曾是干保高级病房。很多老上海人都知道瑞金医院的9号楼,很多“特殊人物”曾经在这里就诊。因这个干部病房曾是干保高级病房。
↓ 第二部分:现为22号楼,曾用名21舍,
1910年建, 名为拘押病房,1930年建此,名为“病犯病房”,
↑
在医院偏僻的东北角上, 有一排鲜为人知的灰色的二层楼建筑,图左为20号楼,
图右侧为22号楼(上图红框处),22号楼就是原来的广慈医院的“病犯病房”
寻找。我之所以能找到这个地方, 是我主动询问了一位医院工作人员, 问除了8、9号楼之外,
是否还有老建筑。该人员就给我指点了东北方向的这幢连排建筑。
↑
上图门口右侧为22号楼(上图红框处,是介绍22号楼历史情况的铭牌),
22号楼曾用名21舍
,就是原来的广慈医院的“病犯病房”
↑
广慈医院的“病犯病房”历史照片,建于1930年,装有铁栅栏,
图左有一巡捕看守, 图右铁栅栏内有一位大帽子的外籍女护士
广慈医院曾是上海唯一一座设有“病犯病房”的医院。1908年3月,法租界当局规定,所有巡捕房患病的押犯,
一概送到广慈医院医治。1910年医院里添设了一个专供病犯的小型拘押病犯, 名为“拘押病房”。
之后,
又在公董局的资助下,于1930年在医院的东北角上,专门建造了这幢建筑面积983平方米的两层楼的“病犯病房”,装有铁栅栏(现编号为22号楼)。
↑
介绍22号楼历史情况的铭牌
49年后,
这里曾用作病理科、外科实验室等科室用房。现为病理科和被服室仓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