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老师聊历史 发布时间:18-05-2611:26 宋时期的范仲淹,是个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的《岳阳楼记》是一篇很美的散文,其中有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意思就是说,先要为了天下所有人的忧虑而忧虑,在天下所有的人得到快乐之后才快乐。范仲淹就是这样一个高尚正直的人。表达了他为国为民的伟大政治抱负和情操,成为激励后人立身立业的千古名言。然而,他的宦海生涯却几起几落,其治国安邦的大计竟没能得到实现,成为终生的遗憾。范仲淹的祖先是彬州人,后来全家搬到江南,在吴县住了下来。范仲淹从小就很有志气。他两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给了一个姓朱的人,他也就跟着姓了朱。等他懂事以后,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告别了母亲去应天府读书。他住在一个十分破烂的庙里,每天只以薄粥充充饥,但仍然非常刻苦自学,常读到夜里,人困极了,上眼皮和下眼皮老打架,他就用冷水洗脸,洗完后又接着读下去。 终于成了学识渊博,才能出众的人。经过五年的刻苦学习,范仲淹考上了进士,当上了朝廷的谏官。后来终于把自己的姓改回来,仍然姓范。范仲淹一生做过大大小小的官,他很正直,经常给皇帝提意见。他读的书很多,而且他特别喜欢谈论天下的大事,每次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时的皇帝是宋仁宗,范仲淹对他的的忠心是知道的,所以他对范仲淹提出的一些建议也能够接受。作为谏官,他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敢于实话实说。因此,他得罪了上至太后、皇帝,下至宰相、朝臣,虽然屡遭贬,却仍是正气凛然。天圣七年,时任秘阁校理的范仲淹,请太后撤帘归政,触及太后的忌讳,被出判河中府。 明道二年,仁宗赵祯以郭皇后无子为借口,废郭氏为尼,幽居长宁宫。时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上疏奏谏,以为郭皇后无大过,不可轻易废立,被赵祯贬到苏州去当官,那里正在发大水,洪水淹没了很多农田。范仲淹一到苏州,就亲自派派人观察水情,用疏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宋仁宗看到范仲淹做官不忘老百姓,很是高兴,就把他调回都城,当上了吏部员外郎,并兼任开封府知府。范仲淹做人很坦率,见到不顺眼的事情,他就一定要批评他这副牌气得罪了不少人当时,做宰相的是一个叫吕夷简的人,他权利很大,而且喜欢安排自己的亲戚朋友做官,所以他身边的人很多在朝廷里做了大官。范仲淹看到这种自私的行为,生气地写了一篇《百官图》批评吕夷简,说他用人不按着能力完全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像他这样的人不配做宰相。已条简看到后非常生气。 不久以后,范仲淹遭到昌夷简的陷害,那是在讨论建都的时候。范仲淹认为洛阳和开封都是非常重要的地方在天下太平的时候皇帝可以住在开封,打起仗来皇帝款要住在洛阳了,所以他认为应该在洛阳准备好足够的房子和粮食。吕夷简借这个机会批评范仲淹浪费摆阔。范伸淹不服气,写了一篇“四论”给皇帝看,又被吕夷简说成是在挑拨君臣之间的关系。范仲淹更是不服气,他们闹得越来越越厉害。仁宗很生气,便把范仲淹贬到饶州做官去了。许多人为范仲淹说情,都被仁宗处罚。公元1038年,在北宋西北的夏国第三代国王元吴在兴州建立了都城,自己称为皇帝,定国号为大夏。元吴看到北宋对辽国一向是妥协求和,便乘机侵扰北宋的边疆。元吴在西夏刚刚建立的第三年正月,亲自率领军队进攻延州,守卫在那里的北宋将领范雍很无能,看到敌兵杀来,吓得魂不附体,竟去求神问鬼,结果宋军被打得大败。仁宗知道了失败的消息,便把范仲淹调到边关,抵抗西夏的进攻。这时范仲淹已经被贬一年多了,但他接到皇帝的命令,一点也没有抱怨,很快赶到了边关。 到了延州以后后,他检阅州兵,严格训练,轮流出击敌人。战士们英勇战斗,打∥了好几个大胜仗。西夏人看到北宋的边防非常牢固,士兵又很勇猛,自己又被打败好几次,便不敢轻易进攻,只好向北宋求和北宋和和西夏开始了和谈,范仲淹也就又被调回朝廷。公元1043年八月,范仲淹被提拔为参知政事。这时候的北宋朝廷已经很腐败了,官员的数目多得不得了,有的官非但不管理政事,而且还贪污钱财,压迫老百姓,这些现象,范仲淹看在眼里,气在心头。九月,范仲淹一到京城,赵祯马上召见他,要他快提出治国方案。范仲淹深知朝廷弊端太多,积重难返,要下子除旧布新新是办不到的,准备办事更稳妥一些。但是,赵祯急不可待,一催再催,范仲淹只得提出了十条改革措施。 他的主要内容是:对官吏要定时考核,按其政绩好坏给以提拔或者处分;严格限制大臣子弟靠父亲的关系得官,以免纨绔子弟滥竽充数;改革科举制度,改变过去在科举中,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略和经学;慎重选用地方长官,要任用其才。还有几条是提倡农桑,减轻劳役,加强军备,严格法令等等。赵祯正在改革的兴头上,立刻下诏,逐一颁布新法,这就是史书上称之的“庆历新政”。范仲淹新政刚刚一推行,就炸开了锅,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纷纷群起而攻之,散布谣言,诋新政。有些原来对范仲淹不满的大臣,天天在赵祯面前说坏话,说范仲淹等人交结朋党,滥用职权,并极力阻挠新政的推行。赵祯看到反对的人多,对范仲淹等人的戒心和疑虑与日俱增,进而发生了动摇。这时,京东地区又发生了兵变,陕西地区发生了农民起义。全国又发生了大蝗虫和大早灾,特别是江淮和京东带更是严重。老百姓吃不上饭,生活很悲惨。 范仲淹看到这种情景,心里十分着急。他请求宋仁宗派人到各地查看灾情,皇帝没有答应,范仲淹急得很,他对皇上说:“皇上,如果您在宫里半天吃不上饭,能受得了吗?”仁宗这才被说服,派范仲淹作为使臣,去救济慰问江淮一带受灾的老百姓。不管到了哪里,范仲淹都要命令当地的官吏把粮仓打开,发粮食给老百姓吃。他还取消了受灾地方的各种苛捐杂税。范仲淹走后,那些阴谋家们就更得意了,他们凶狠地打击所有推行新政的官员。在他们的破坏下,赵祯的动摇,“庆历新政”不到一年就被迫结束了。范伸淹一生多次被贬,但他的正直高尚的性格却从来没有改过。皇佑四年,范仲淹在赴任途中病死。他一生忧国忧民,令人无限怀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