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仁宗赵祯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凤凰山居士 2019-07-12
发布时间:01-0416:52

宋仁宗赵祯死后是谁继承了皇位?

大家都知道历史上清正爱民的皇帝宋仁宗赵祯,如果不清楚的回忆下包拯那个年代,关于包青天的电视剧大家一般都有看过,当时他的顶头上司就是宋仁宗。可以说包拯当时能有那么大的能力和平台,破了那么多的冤假错案,是离不开宋仁宗的大力支持的。但是当时的好皇帝宋仁宗却有一件事爱而不得,即使他坐拥四海,但是他没有儿子。他是皇帝,他的儿子就是天下的继承人、接班人,这可怎么办呢?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有名的好皇帝,可以说是开创了宋朝一代的盛世,他曾有过3个儿子,但是古代的医疗太差劲,所以三个儿子都早夭了,虽然后来封了杨王赵昉、雍王赵昕、荆王赵曦,但是毕竟都是死去了,后来赵祯一直努力想生个儿子,但是缘分一直没来。在至和二年初,46岁的宋仁宗生了一场大病,可能和平时在后宫太过努力有关,努力播种,但仍没收获,眼看着快50了,着急啊,一急加上身体虚亏,就倒下了。这时大臣着急了,皇帝倒了,国家还没有太子,万一皇帝真挺不过去了,这个国家给谁啊。所以纷纷劝说宋仁宗赵祯立太子,自己没儿子就过继兄弟的,当时宋仁宗赵祯也怕,就点头同意了。

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但宋仁宗病好了就一直回避这个问题,大臣上折子也不怎么理会。结果这时出来一个人,知谏院范镇。范镇觉得这事我当仁不让啊,我就是干这行的,当然要站出来劝皇上,就有了“天下事尚有大于此者乎!”的折子,宋仁宗很感动,忠臣啊,然后委婉的拒绝了他,说还要再考虑考虑,过个两三年再说。为什么要过两三年呢,因为后宫有女子在怀孕中,所以宋仁宗想看看是否有生儿子的,另外觉得自己可以再努力努力,毕竟侄子再好也不如自己的儿子嘛!

结果后宫生下来一个女儿,宋仁宗很失望,然后多次临幸宫人,可惜也没有消息再传来。这时,大臣都忍不住了,分别进言,有劝宋仁宗选个宗室子侄的,有陈情没太子对天下的危害,甚至包拯也站出来说,“太子不立,社稷危矣”。这些都被宋仁宗温和的挡了回去,答复道再等等。为什么宋仁宗赵祯一直说再等等呢,他到底是在等什么?

嘉祐四年(1059)十一月汝南王赵允让死了,死的平常又不平常,仿佛一直暗涌的波涛突然停滞了。这时,宋仁宗一边悲痛的为堂兄赵允让办丧事,一边把堂兄赵允让才刚4岁的儿子接进宫,宣布这就是我的太子了。四岁在古代已经是个小大人了,赵宗实一直很崇拜父亲赵允让,这时他爹突然就死了,赵宗实一边伤心,一边去迎接太子之位,内心的想法肯定也是风云莫测的。站在外人的角度,汝南王赵允让死的恰是时机,不排除他本身身体就不好,只是后来思考的更远,就果断赴死了。

古人的文化博大精深,争斗防不胜防,牺牲也毫不犹豫,一切都是为了更大的利益,所以不论真相如何,最后的赢家就是赵宗实。但是宋仁宗也成功的得到了一个继承人,而且这个继承人年龄正好,有引导的空间,父亲又不在了,不存在后续的隐患,所以双赢的局面是宋仁宗一直在等的时机,所以说古人走一步算万步,值得我们学习,不要冲动的去决定一件事,即使在危急的情况下答应了某些事,也要谋一个合适的时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